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云南巨鳄——盛兴集团倒闭的原因探析

谦虚

积分:874    金币:47
  |   只看他 41楼
云南王盛兴倒下了
4月号杂志明后天就可以出片,然后进入印厂,忙乱的三月快结束了。也该稍稍喘口气,休息片刻后,就得准备5月号杂志的制作了。

今晚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且还是春天,觉得很是幸福。

坐在朝北的书房里,窗外西北角是物美大卖场,夜晚的店头广告分外醒目。可是,2个月前,那里还是零售行业有“云南王”之称的盛兴大卖场----在2004年之前,盛兴电器全年销售额,在全国零售行业销售调查中前五位,占其营业额一半多的电器零售额,在2004年就达到22亿。当然,在西南地区盛兴的销售自然是连续多年保持第一。

不过盛兴自2004年6月进军北京后,发现 “北伐”是自己的滑铁卢,自此盛兴开始了全面溃败。

最令人不解的是--盛兴财务危机初现是2005年底,可在短短的不到4个月的今天,盛兴就快速迈向破产的边缘。

有过16年商业扩张经验的盛兴集团,(1989年盛兴在云南鹤庆县县城开了个小型的商号,开始小规模的家电经营;随后到大理经营,盛兴的发展可谓是波澜不惊;1996年至1999年,是中国零售市场的大发展时期,盛兴也在这段时期将家电经营店开到了云南省会昆明,迈出了被西南地区商业界称为“电器霸主”的盛兴集团的第一步;2003年以前,盛兴以云南为根据地稳妥推进,形成了一家以家用电器连锁、超市百货连锁、汽车销售、旅游和旅游工艺产品开发经营为主导产业,以房地产开发、钢铁为辅助产业的综合性民营公司),何以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一溃千里?

年前,当我们在谈论这个话题时,一位记者说在云南有线人,于是我们的记者深入云南,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三个角度,全面调查盛兴集团,力图还原真实的盛兴。

记者拿回的资料显示:

在供应链管理上,盛兴是靠单店起家的,在店面管理上更加关注同时也更加有经验,因此,盛兴对内部的进销存和门店管理上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远远超过对中央采购和配送系统管理上的投入,而现在的盛兴是一家在全国经营的连锁零售商,此时盛兴更应该重视培养自己在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上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注重细节的行业,用粗放的方式来管理,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其实“扩张的智慧”,就是人才的扩张,有了合适的人才,企业扩张后才能在新底盘上站得稳,但这恰恰是盛兴所缺的。

具体就是:从2002年至2004年3月,盛兴云南地区走马灯般换了8个总经理。而在北京,2005年2月原盛兴超市发展总监张自强辞职,3月盛兴超市原全国采购总监王建军离开,4月盛兴超市原北京总经理余松恩也悄然消失。这些高层的离开引发一连串的中低层人事变动,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些来去匆匆的老总们在位时间几乎没有超过半年的。每一次人事变动,总会使得管理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定的战略也得不到彻底的执行。

从财务角度看,在盛兴扩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稳定的融资渠道以及有效的财务保障体系。由于利润率太低,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太慢,而进入资本市场仍在客观上面临诸多限制。这种高负债、低利润率的经营方式几乎成了国内零售企业的扩张的通行模式。但诸多零售企业都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以抵御突如其来的风险。但盛兴却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结果就是,盛兴财务危机初现之时,就是盛兴溃败之日。

“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业务的扩张来实现,扩张本身并没有错,企业边扩张,边提升管理能力,在快速扩张和管理滞后的动态平衡中发展”,我们的记者在4月号杂志里写到,“盛兴扩张之败,是管理的翅膀追不上扩张的脚步。”

初春,夜已经很深了,照亮物美大卖场店头广告的灯已经熄了,不过,明天物美大卖场的店头广告依然会闪亮的,可是照亮盛兴大卖场的灯不知在何方。



愁商

积分:66    金币:28
  |   只看他 42楼

各们,多年以来,我一直关注这个企业,目睹了盛兴集团的发展历程,盛兴集团倒闭,早在2003年人事调整上就有了很多的问题,也许后来的原因要多一些,但,当时,2003年,我到大理,当时,就出现云南盛兴商贸有限公司下属云南大理荣华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寸雪荣,百货部经理施雷鸣,食品部采购赵永刚被开除这样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而具了解,寸雪荣现在在云南永乐家超市任人力资源总监,施雷鸣虽然不行,但也比在盛兴好,赵永刚则但别处也是采购,当时人力资源部经理张明远带下来原盛兴昆明董家湾店店长罗永一班人在新官上任三把火后,也倍感力不从心,最后罗永在三请求下才调回昆明白云店当店长,这些都是人才,而后来的店长李宾,是云南超市部总经理陆远清的部下,但他对当地市场不熟悉,说实在,也不当是普马人的错,祝石峰,罗永,文平芳这些也是普马的人,但他们与马继武,高奇他们不同,是很有实干的人,但没有货款,上面当官的一天一个样,下面一团乱,一个企业在很早就这样,后来的余松恩等,一个内忧外患的多年留下的病症,那需要慢慢调养,讲如余总你看到这个帖子的话,我要对你不敬了,当时你在北京开店,把云南都掏空了,当然你我相信是很有能力的,但,你远在北京,了解云南各店的情况吗,其实当时,你到白马,大理,滇池这些不起眼的店了解一下,部份反应了整个企业已走向危机,盛兴集团不是根基不牢,而是还没有能力去北京,这是铁的事实,而且,你做家电做得好,但盛兴是家电加超市的企业,超市这一块需要的掌握的知识很多,不是吗,再者,大理店,北京盛兴在如日中天扩张的时候,大理店一天的购买的顾客只有4个,这对于大理盛兴广场这样一个大卖场来说,真是悲哀,在北京各店非常火的时候,大理店里面人烟稀少,供货商不断来要款,李宾店长还被供货商打,当时,已拿家电去低债,大家说,这是中兴的景象吗,马继武等到盛兴,这个企业早就伤痕累累,再加上他们的无能,不是吗,再者,记得盛兴进入大理时,寸董,赵总经常来,但企业大了,就面都不见,很多员工早在2003年初就有这样的怨言"应该让老板来看看,现在这是什么超市",可想而知那是在2003年,盛兴才在云南走出立足的第一步,后面的就更不用说了,寸董:如果你看到这个帖子的话,我要对你说,在大理店的这些员工在2003年就为你在心里流了好多的泪,从王冬出任大理店经理到文平芳出任经理,期间,经历了王冬,寸雪荣,罗永,李宾,文平芳,这几年店长,这个店是你辉煌走向失败的缩影,可以说也是盛兴集团崩盘的真实写照,昆明盛兴购物广场在贴上大理州人民法院封条时,多少来自大理这边的员工在为你流泪,东风西路上倍感冷若冰霜,进入北京时,这边不是在为你高兴,是在为你担忧,这是很多基层员工都看出来,在云南再怎么发展都不会如此,盛兴在云南已成为一张王牌,无论政治秀,还是实力,都与当时的各大零售商一拼,但向省外则需要把云南各卖场加以完善,让每一个店都是这个片区的龙头,是供应商最喜欢的合作伙伴,那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但也没办法,当时盛兴集团云南董家湾店店长梁爱军等这些人对企业发展还是非常尽力的不是吗,大理这边就不用说了,进入州府,到昆明,到北京,我相信,大理相关行业对你的支持是不用怀疑的,那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北京总公司华山论剑的原盛兴高层管理者们,不要去讲别人,不要去老板的错,这是最反对的,他各方面都是优秀的,我这样认为,称得上商界风云人物,也先不要说是市场等,先问问自己我做了什么,人嘛,凭良心说话,是不是,我在盛兴领的工资,我对得起吗,只要是曾经盛兴的一分子,都要自问

---------------------------------------------------
杨林

镜子王

积分:4898    金币:3206
  |   只看他 43楼
说的好,楼上的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