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商开专栏一年了,点击率70万+,7篇文章被选上头条,文章相继被多家媒体、自媒体、行业协会转载。基本上达到当初设定的出来露露脸,提高一下知名度的目标。虽然目标达成,但过程也还蛮有看点的。
专栏版面长期被几大巨头把持,既有学院派老师,也有江湖派老鸟,更有很多实践型的油条,要想杀开一条血路也并非一件易事。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要开创一片天空,起步是很难的。一篇文章出去,很可能直接淹没在茫茫稿件里,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于是,认可度很重要。大部分人没有机会成为特邀作者,也就意味着别人已经跑得很远了,你必须从零开始追。差距太大有可能追得上吗?有实力追吗?有信心一直追吗?作为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想要快速获得认可,就要找准切入点。
前期的投石问路是难免的,网站的群体是什么?讨厌什么?希望有人做些什么来改变……摸索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特别是你没有任何数据,完全要凭感知来判断。当然这种摸索是有价值的,任何事情不可能一步直接到位,你觉得怎么样就怎么样,市场不买账,到后面就什么都不是了。就好比有的人花一天画一幅画,需要一年才能卖出;有人花一年画一幅画,一天就卖出去了,而且收益更高。
在正式开战前半年,我差不多一个月一篇文章的节奏,每篇文章都在观察它的市场反应情况。除了供应链征文比赛那篇文章获得一个奖项外,一直维持湖面波澜不惊。在平静的湖面下面,总是暗流涌动。以前看别人写专栏是一个角度,自己写专栏又会有新的视觉。
我不写学术性文章,尽管学术化文章总让人感觉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太理论化的东西没有相应的受众群体是没用的。文章有一个很重的价值就是它的传播性,你在一个平台发表,必须要能传播出去,才不辱文章的使命。我看到一些不错的长文,但并不受读者待见,点击率自然也很少,就是作者不考虑文章与平台的定位。作为单个个体不大可能强势到扭转平台的受众,而你超前太多,又没有预留接口,必然导致断点。最终好文也会埋没。
往下走,写怎么卖菜、怎么陈列之类的技术贴、干货文章,这类文章也不错,现学现用。员工学完当课长,课长学完立马能够提高在团队的威信度。可惜我已经不培训课长很多年了,什么品类管理、库存管理,有更好的人员来做这块,就像王石不应该和年轻人抢女朋友。
那么客群就逐渐切出来了!
江湖派解决实践问题,学院派主攻理论问题,但是两者又都存在相应的缺陷。社会不断变幻的问题,受众需要有人能提供一定的思路,不论这种思路是对是错。但现阶段的社会问题,你已经不可能从品类管理中找到出口,更不可能等你翻书去找里面的内容,中间的缺口在哪里?
联商专栏这一年也在不断的变化,以观点约架来破局,让专栏作者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改变以往文章观点较散的现象,形成集中突破,引爆市场关注焦点。另一方面在走商业意见领袖的道路,以更快速、更深入的行业观点来引领市场。
从这点看,有点对标TMT类的虎X网,它解决受众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在海量重复信息的时代,受众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厌倦了花大量时间还找不到一个思路,谁解决了信息的有效性,谁就获得受众的支持。精选、有料、八卦、有用、细节、内幕……,才是受众的最爱。虎X要达到这些前期走的是邀请制,针对特定作者邀请入驻,然后形成独有观点,不断强化意见领袖的定位,后面放开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为专栏作者如果直接对标虎X作者,会存在受众层面不同的限制。TMT行业是高学历行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跟传统实体都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对标过程当中必须进行改良,要超过虎X作者又必须进行提升。
我文章标题有时候二十几个字,完全背离标题简明扼要的标准。现在TMT类作者的玩法可以达到三四十个字,也就是传统的主标题+副标题模式已经被颠覆了。标题就是最吸引人们点击的核心,它把故事讲了,然后你想知道过程吗?请点击。TMT文章的受欢迎,也反应受众已经厌倦花费时间去阅读一篇文章才发现没有任何收获,受众希望通过标题就能有自己的核心判断。
有朋友看到我文章里面会用一些“然并卵”的用词,问我是不是想成为商界的木子美。当然,这对于传统写文章观点来说是很不雅的,甚至可以说是糟粕。在互联网时代,它又是一个时段的热点用词,人们被一些事物压抑,希望通过这些词语来释放某种情绪,与受众在用词上产生共鸣,也是作者与受众的一种交流。我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它与传统的纸媒不同。纸媒受自身思维及政策限制,需要保证某种“纯正性”。这种纯正性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只是传统纸媒的一种自我逼格,不断暗示自己纸媒优于网媒,所以一定要怎么样,而忘了受众才是核心。
做专栏也进入到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IP的价值不断被市场挖掘,没有符合即期观点的专栏就会缺乏生命力。观点源于工作生活当中的思考,即期就要求文章要有时效性。要有观点又要有时效性是很折腾人的,有则笑话是这么说的:“记者:大爷,您腿脚这么灵活,精神这么旺盛,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 大爷:风吹,日晒,起早,贪黑,熬夜,酷暑寒冬,一日三餐不准时! 记者:啊?大爷您是从事什么行业工作的? 大爷:商业运营! 记者:那大爷您今年高寿? 大爷深深吸了口烟,望向天空:快30了”。
一则晚间的新闻想要在第二天赶在其它媒体前出篇两三千字的专栏解读评论,既考验一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更考验的是效率,毕竟你还会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而一天还是只有24小时。对没有乐趣在支撑的人,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的。当然,有时候为了赶紧睡觉,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跳跃性思维,中间环节直接略去,没有办法自己补足这这一环的人看了就觉得很奇葩,不知所云。有时候也正因为有了许多瑕疵,才有了挑毛病探讨交流的机会。“争议”在这个时代有时候更多的是个褒义词,意味着大家都在散发着自己的思维,在思考、在交流。
当然专栏作者的水平也一直在提升,新的入局者也在不断进入。特别是一些TMT行业作者提供的线上观点迎合了线下急切想了解线上的需求,
自身的努力是成功的一部分,资源整合更是成功的推动力。现阶段专栏运营好坏主要看点击率以及转载率,它对应体现的是文章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认可度。要提高点击率以及转载率,平台的引流很重要。半年前在一次“联商小妹”的“勾搭”后,我自荐要了个“名家专栏”的位置,说明我脸皮比较厚。不过检验脸皮的厚度最终还是要看实践的力度来验证。要拿下“名家专栏”,当然也要有合适的理由,“观点约架”这个引流利器是必须参与的。独自命题文章与平台约架获得的点击率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在无人认可的陌生环境里。“观点约架”和“有奖征文”对我专栏初期引流是很大的,它有利于快速聚集人气,获得点击率后又可以反推来获得“名家专栏”的引流资源。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今天谈了很多写文章的琐事,看似我这一年专栏经营上的成果,其实我讲的是商业运营的故事,只不过套在专栏上了。
事物的运营基本是相通的,每做一个新的商业项目都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不断面临质疑的开始。你过去的经验能否支持现在的发展,跨区域运作你的资源还能否发挥作用,从几万平到几十万平商业是否有足够的运营张力,区域形成巨头你能否打破垄断……妈蛋,先干了再说,我就是能!
- 该帖于 2016/1/11 8:54: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