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不是艺术,广告是为了推销产品,否则就不是广告。”这句话出自享有“广告之父”美誉的大卫奥格威。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不过时,甚至更加贴切。
今年的特殊情况让线下业务一度休克,线上流量深感焦虑。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先遭殃的就是“花钱”部门,广告和营销首当其冲。削减预算,争取生存,这些终极目标的改变,让“增长”成为广告的重中之重。以销售结果为导向,能带来真正增长的广告营销才是好的。
广告人不再谈“戛纳”“品牌”,而是谈“转化率”“效果”“带货”。
现实的结果是,广告和营销行业正在向增长迈进,但这真的好吗?广告营销创意的长度和效果能平衡吗?传统创意人会被颠覆吗?今天揽客魔课堂就来分享一下。
1、创意失宠,但它使增长更加激烈。
一切才刚刚开始。越来越多的首席营销官变成了首席增长官,营销部门变成了增长部门。
在这种背景下,关注品牌故事的讲述和品牌调性的塑造自然并不迫切。你很难衡量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究竟能在何时何地带来何等的转化。。
当生存成为重中之重时,与之共存的营销也是立竿见影的。毕竟,最糟糕的情况不是伤害品牌,而是在品牌故事结束前公司先倒闭了。
但只注重增长而不注重创意是件头疼的事——打折促销/流量买卖的机械转化当然能获得销量,但这是一次性的,停投资就是停效应。即使是以增长为核心的效果广告,也需要创意加持。
技术使得提高工具创造力的效率成为可能。简单易用的操作系统允许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创意,可规模化,可持续化;
技术和数据还可以让营销创意人随时测试自己的创意是否能刺激增长,让创意变得可量化、可迭代;
创意作为连接用户情感、实现长期影响力的触发器,可以进一步优化增长。
2、增长创意,道阻且长。
挑战是明确的。
首先,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下,信息渠道是碎片化的,场景是多样化的,增长也不是一投定终身的,这得需要大量的广告创意制作。
以最简单的微信公众号涨粉为例。当你投放广电通时,通常建议你至少准备5套创意文案。更何况预算大的广告主投放,多样量大的创意素材好比打仗用的子弹,越多越好。
“创意”大概率是不可复制的。
当然,最大的挑战在于实操层面。
利用技术将内容创意与数据驱动的高效增长联系起来,是实现增长创意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但目前大部分创意人并不具备技术洞察力和应用能力。
在一些团队中,流量买卖和增长创意其实是责任和拆分合作下的不同团队,效果可想而知。
埃森哲互动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沈佳齐阐明了创意人员的新能力要求:“创意人员必须非常了解生意。他们需要通过多个维度捕捉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和规模效应,然后真正帮助促进业务增长。”
这恐怕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迭代。
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广告营销行业如何与增长共舞?营销创意的短期和长期效果能平衡吗?传统创意人该不该被颠覆?
答案不是唯一的。创意向增长靠拢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增长创意”这个命题最终能否实现,取决于创意人的勤奋和广告营销行业整体思维的转型来克服困难。
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不仅可以“阅读”数据中的信息,还可以进行一轮感性的理解,然后发挥创造力,把握内容方向。
内容投放后,根据平台反馈的数据继续优化下一个内容的方向,进入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