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天天吃外卖,给了你美团不是科技公司的错觉?

商业街探案

积分:3080  联商币:1562
  |   只看他 楼主

探案 | 这下不用大家再去操心骑手了吧。

2021年开春,互联网科技公司们又掀起了一波造车潮:

小米在3月30日正式宣布智能电动汽车立项、华为汽车BU前所未有的高调亮相,重磅发布了鸿蒙OS车机操作系统、滴滴也被报道启动了造车项目。

有趣的是,美团CEO王兴一会点赞小米说“雷总真是劳模加战神”,一会对华为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夸赞有加,给这一波造车潮贡献了不少彩蛋。

但这可不是没赶上风口蹭热度,因为其实美团也早就“造车”了,尽管这车不是用来载人,而是“送饭”。

4月19日,美团的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在北京顺义正式落地运营,其装载量达到150KG、容积近540L,配送最高时速达到20km/h,城市道路续驶里程达到80km。

重要的是,美团新一代无人配送车是真正具有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车型,经过整车性能、综合耐久、低温寒区环境等31个项目测试、长达5年的测试运营,已经能够适应城市道路的全天24小时运营需求,比如即时感应150米外的障碍物并自动减速。

扎推造车现象的背后,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们的AI价值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迫切需要临门一脚。

在发布新一代无人车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0日,美团发布公告,拟寻求以增发股票和出售可转债的方式,融资近100亿美元。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美团科技创新,包括加大在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领域内及相关前沿技术、全球人才方面的投入。

高科技也能低毛利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公司扎堆造车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

王兴在2017年4月时就谈到,很多人原来认为中国互联网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科技创新。在过去,这个观点是对的,但高科技将是未来5-10年很大的驱动力之一,互联网会跟各行各业在一起,AI、其他高科技也会和各行各业结合在一起。

到了2021年,因为疫情而加速的逆全球化、非常态,要求国内实现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内外双循环新格局,科技创新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3月的两会报告也明确提出来,中国社会今后的发展主题是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而高科技的落地应用也将不再只是IT实验室的专利。

以人工智能、语义理解、图像识别、大数据、机器学习……构成的新的前沿科技需要在大量的业务实践、场景、数据中孕育和成长,这是互联网公司先天的优势。像美团自己的AI路径,也是先有场景,再驱动技术的提升。

至于为什么要带着前沿的AI成果向汽车市场进军,其实也特别好理解:

汽车市场光新车销售就是个妥妥的万亿市场,更不说后市场等一大批衍生产业,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崛起,汽车智能化也成为后来者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窗口。

但是从产业价值看,汽车赛道已经够拥挤了,互联网公司扎堆进入,做不好,极大影响公司的业绩、现金流甚至资本市场的信心。做好了,对行业来说有点像锦上添花,没准还会加速内卷,所以反过来也会被问到:

互联网公司积累的AI成果和科技价值是不是应该被释放到更需要这些资源的领域和产业?

就像知乎上有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马斯克宁可“开发”火星也不愿意去做更容易改善的沙漠治理?

正确回答是:航天当然要有人做,但如果都扎堆去做航天,没人治理沙漠,肯定是有问题的。

美团的选择是让现在更美好。王兴在2017年的时候就提到:高科技不一定高毛利。他认为,科技应该是普惠的,而美团的愿景很“简单”,就是利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的改进,帮助大家吃的更好、生活的更好。

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团的“造车”虽然不如其他公司看起来那么酷炫,但是其愿景也不是为了进入高毛利市场,而是美团整个AI系统的一环。美团对自身发展AI的远景是:出现在生活服务的各个场景,润物细无声。

走出实验室的AI还要战胜熊孩子

至于如何让大家吃得更好,说起来简单,但当AI从实验室接入业务实践、解决真实场景问题的时候,是高度复杂的过程,首要解决的就是配送网络的问题。

这个话题外界一直比较关注,核心点其实无非就是如何让骑手路程短、用户等待时间短,但在实际过程里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天气、再如高峰时期电梯不可控等等。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引发的也不只是客户体验问题,还包括一些社会问题,这方面的新闻已经太多了,就不展开讲了。

所以对美团来说,要同时兼顾配送网络的效率、安全、效益,必须依托于科技。包括大家认为无人车是解决骑手配送压力的手段,但根据美团自己披露的数据,无人车进入美团即时配送网络与骑手实现协同后,背后涉及到的调度难度是现在的3倍有余。

到今天,美团配送网络的核心是美团超脑调度系统,它由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支撑,能够同时满足4000万日订单量,80万骑手及30分钟准时送达,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复杂度的多人多点实时智能配送调度系统。

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向前的长期过程。像美团其实在2016年就开始探索无人配送业务,最初在河北雄安的园区里尝试,去年借着疫情的“机会”在顺义的公开道路做运营。截至目前,无人车配送服务已覆盖20多个小区,累计配送3.5万订单,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

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在今年1月谈到了这段探索的故事,说其中有非常多的,只有在实际落地场景里才能发现的复杂性,像无人车刚开始在顺义送餐的时候,有小朋友因为好奇而去打闹互动,比如没有恶意的踢一脚,虽然力气不大,但车在检测到障碍物后会停下来。停下来后小朋友就会去摸,摸的过程里可能就会导致传感器出问题,继而影响系统。

从这个角度看,尽管美团的无人车只是用来“送饭”,但因为是真正的L4级别无人驾驶,也许能为正在朝L4突破的载人汽车提供一些参考或者借鉴。

其次,还需要解决不同细分场景下的问题。

比如在2019年10月14日,美团发布了“美团语音盲人定制应用”。探案并未查到近年内国内盲人的权威数量统计,不过有文章称国内盲人目前为1760万人。

纯粹从生意的角度考虑,服务盲人未必是一个具有“性价比”的生意,但也许社会价值更大,毕竟,盲人必然比普通人更需要外卖送餐。对美团来说,要实现科技普惠,那就应该让服务覆盖到每个群体甚至每一个人。

商户抱怨扣点高?还得让他们多挣钱

管理学家克里斯坦森在近年来提出过一个有关“开辟式创新”的概念,它把原本复杂昂贵的产品变得更实惠,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大众化,让更多人买得起,用得上。

在这一过程里,企业也会建立一些关键能力,比如“使能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以越来越低的成本带来越来越高的绩效的技术,同时构建一个全新的价值网络,带动这个市场相关的就业等。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把创新带来的回报再度投入到市场里。

相对克里斯坦森成名的“颠覆式创新”,他把开辟式创新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称之为一个富有国家的立足之本,能够带动大量人口脱贫。

美团应该是走在开辟式创新的路上:开辟出了外卖市场,目前平台有5.1亿用户,为超过680万商户提供200多个生活服务场景。而在所有人力服务都在“涨价”的今天,利用科技的能力不断平衡、优化平台、商户、骑手、用户的利益——虽然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

到今天,美团AI涵盖了图像识别、语音交互、自然语言处理、配送调度技术、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这些技术如今在不断改进和优化相关市场的生态。

探案在过去采访和报道了很多很多的餐饮商家,坦率地说,这些商家对外卖平台其实有点又爱又恨的,不上,影响销售额,上的话,站在商家的视角,总会认为平台的抽成和扣点多。而对平台来说,尤其是美团还连接着商户、骑手、消费者三方,复杂度更高,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能依靠科技。

这有两个路径:

第一是降本增效。

王兴在2017年内谈及"高科技低毛利”的时候就解释过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做到低成本、高效率?一方面靠管理,一方面靠员工敬业,一方面靠高科技。像美团超脑调度系统的不断优化与精进,也就是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二是帮助平台服务的用户找增量。

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商家,尤其是餐饮商家多挣钱,这不但是美团的基本面,他们代表的小微企业们其实也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不断强调要扶持小微、激发他们的活力是稳经济、保就业的重要手段。

这就牵涉到美团的另外一个大脑:美团商业大脑。它是美团NLP与搜索团队通过美团的算力和算法,结合美团的到店餐饮、酒店、景点门票和**票务等场景以及海量真实数据研发出来的。

目前,美团商业大脑有超过千亿量级的知识关联,可以看到用户对于具体店面的情感曲线变化、用户的消费水平、环境偏好、推荐菜,以及相似商家等信息,围绕用户评论分析、商家竞争力分析、商圈洞察等维度,为商户提供精细化运营建议。

像上海的杨浦区有一家餐饮店叫江湖二十八度·江湖菜酒馆”,在2019年年底被疫情严重影响,店长通过美团餐饮系统上提供的数据分析,推出了镇店爆款‘小龙虾创意菜’,在美团上线优惠活动,营业额提升了50%。

据统计,使用该系统的门店,平均人员效率提升20%,食材成本则降低5%。

骑手端也同样如此, 像无人机、无人车的研发,在美团的规划里,它们要做好快递小哥的助手,承担极端、复杂天气、标准化路段的配送工作,而骑手们负责最后100米、需要更强灵活性的部分。

同时,骑手们也有机会通过技术培训,来负责车辆的管理和运营,释放更大的价值。

在未来,美团希望自己的AI技术遵循着这样一个路径:从用户体验到生活服务产业升级,再到城市生活治理,指向未来生活图景。

正如我们前面说的,杀入载人汽车赛道,很酷,但是通过无人配送车这样的AI结晶默默地成为一个智慧城市的水电煤,也许更有现实意义。

---------------------------------------------------
新零售旗帜媒体。专业有料看得懂~

破烂王seo

积分:22  联商币:11
  |   只看他 2楼
是这样得么

afas阿发潇洒

积分:106  联商币:54
  |   只看他 3楼

2021年开春,互联网科技公司们又掀起了一波造车潮:

小米在3月30日正式宣布智能电动汽车立项、华为汽车BU前所未有的高调亮相,重磅发布了鸿蒙OS车机操作系统、滴滴也被报道启动了造车项目。

有趣的是,美团CEO王兴一会点赞小米说“雷总真是劳模加战神”,一会对华为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夸赞有加,给这一波造车潮贡献了不少彩蛋。

但这可不是没赶上风口蹭热度,因为其实美团也早就“造车”了,尽管这车不是用来载人,而是“送饭”。

4月19日,美团的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在北京顺义正式落地运营,其装载量达到150KG、容积近540L,配送最高时速达到20km/h,城市道路续驶里程达到80km。

重要的是,美团新一代无人配送车是真正具有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车型,经过整车性能、综合耐久、低温寒区环境等31个项目测试、长达5年的测试运营,已经能够适应城市道路的全天24小时运营需求,比如即时感应150米外的障碍物并自动减速。

扎推造车现象的背后,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们的AI价值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迫切需要临门一脚。

在发布新一代无人车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0日,美团发布公告,拟寻求以增发股票和出售可转债的方式,融资近100亿美元。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美团科技创新,包括加大在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领域内及相关前沿技术、全球人才方面的投入。

高科技也能低毛利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公司扎堆造车是一件“顺理成

---------------------------------------------------
是大得到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