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是厚道的。
别的不多说,你只要说一句想吃什么,分分钟让你吃到撑。
在奥运会上拿下跳水冠军金牌的全红婵,以14岁的年纪,说出了“只想赚钱给妈妈治病”、“连游乐园都没去过”、“现在我特别想吃辣条”这些令人心酸的话语之后,所有的辣条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装上一车货就送了过去。
辣条的发源地湖南,其食品行业协会直接给全红婵颁发了“终生免费吃辣条”的“金牌”。而第二天晚上,著名的辣条生产企业卫龙,就把一车辣条送到了全红婵家里所在的村委会。
再加上此前郑州遭遇洪水的时候,消防员担心商店不收钱,请求群众帮忙买辣条,大受感动的卫龙也是当场拉了一车送过去。毫无疑问,这家把辣条卖遍全国甚至卖到国外的食品企业,是实打实的厚道。
只是你大概不知道,这家厚道又不吝啬的企业,创始人只是个只有高中学历的男人。
卫龙的创始人,名叫刘卫平,出生于1978年的湖南平江。
那时候的湖南平江,有着传承千年的酱干工艺,可以说是祖祖辈辈都在做着酱干生意。
而刘卫平的母亲,也是一个优秀的酱干手艺人。也因此,刘卫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跟着母亲做酱干,稍微长大一些后还会用扁担抬着,走山路、跨江河,和大部分平江人一样,当一个走货郎。
但是酱干的利润太低,并不足以养活全家五六口人,于是在读完高中之后,刘卫平不得不就此辍学,开始为家人的生计四处奔波。
然而命运的玩笑并没有到此结束,高中毕业没几年后,湖南就遇上了1998年特大洪水。
洪水过后,做酱干的主要材料大豆巨量减产,价格从1斤7毛钱左右,快速涨到了1.5元。酱干的利润本就不高,这一下,几乎砍断了整个行业。
好在当地的手艺人研发出了用面筋制作的,口味类似酱干的辣条。只是面筋是用面粉制作的,而面粉来源于小麦,对满是稻米的湖南来说,小麦产量显然不足以支撑整个酱干行业转型。
于是很多人就拖家带口来到了面食大省,河南。
其中,也就有刘卫平的身影。
高中毕业后的他受限于学历,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兜兜转转一圈后还是回到了老家做酱干生意。洪水过后,他也第一时间学会了如何制作辣条,顺着平江人外出创业的潮流,他第一站选择了漯河。
靠着3年卖酱干的积蓄,他很快在漯河建起了一家名为“平平”的食品工厂,并迅速注册了“卫龙”商标,正式对外售卖辣条。即便到了现在,也依然能在天眼查的数据中,看到这两个名称之间的联系。
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
值得庆幸的是,河南人对这种价格低廉、口味辣中带甜、嚼起来很像肉食的小吃很是喜爱。只用了一年不到,卫龙就在河南站稳了脚跟。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卫龙就迎来了一场生死危机。
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曾经有段时间,辣条是不干净的。
吃了会不会拉肚子不知道,反正很多杂牌的辣条里面,用的都是地沟油。
可以说,只要是利润较低的零售产品,都避免不了会有很多黑心厂商,用最差的材料,妄图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的水平。至于卖的东西会不会有害,数着钞票流口水的他们,根本不在乎。
在辣条问世的10年间,湖南生产辣条的厂家超过了1000家,而河南,也有超过300家工厂。其中,大多数都是小作坊、小工厂,从生产到加工都是在乡下或者某个房租便宜的地方进行,卫生条件可想而知。
只想赚快钱的同行们,超额用过添加剂、用卫生纸做辣条、泡地沟油、在厕所熏制等等等等,但凡是我们能想到的,他们都做过。
也因此,在2005年,央视曝光了湖南平江本地的一家辣条黑作坊。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越来越多的黑作坊遭到了曝光,市场上更是掀起了拒绝食用辣条的浪潮。
黑作坊开不下去了,市场又不景气,全国2000多家辣条企业,转眼就接连倒闭,只剩下了500家。
当所有人都在逃离这个行业的时候,刘卫平却看到了危机中隐藏的机会。
他逆流而上,不仅没有减产,甚至还给自己的工厂多添了几条**线。而且还非常高调地,花费重金聘请专业质检团队,建立起严格的质量品质管控系统。
如此不惜成本地加码卫生安全把控,让卫龙在一轮又一轮的产业清洗中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因此夯实了自家辣条的口碑,收获了不小的受众。
再之后,2015年进军线上,2017年整体换包装,如今的卫龙辣条,已经是个员工3000多人,年产值500亿的大企业了。
甚至在亚马逊的美国官**,一包340克的卫龙辣条能卖到10美元以上,换成人民币,也就是64元左右。
所以,要来一根辣条么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