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从1995年国内首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算起,城商行这一机构形态至今已经历了26年的发展历程,并已成为商业银行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员。
随着银行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产品服务的不断成熟,一批特色化、精细化经营的城商行逐渐脱颖而出。刚刚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的厦门银行(SH.601187),便是其中极为典型的代表。
尤其是去年登陆A股市场,成为福建首家上市城商行后,这一年厦门银行一边秉承稳健的经营思路,一边合理加大特色业务布局,在快速补充核心资本、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增进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同时,凭借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城商行的排位不断向上攀登。
立足上市后的新起点,厦门银行管理层全力推动新三年战略规划落地,并从自身资源禀赋和业务特点出发,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道路,同时推动党企共融共建,为助力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纵观整个城商行乃至商业银行体系,发展分化日益显著,那么到底厦门银行如何能够御风起势,成为“标杆型”城商行的呢?
稳健经营下的业绩增长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全球疫情双重影响下,银行业这种顺周期性十分显著的行业,也面临着极大的经营业绩压力。
尽管六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21年一、二季度的净利润仍为正增长,但城商行、农商行的日子大多就不那么好过了。不少城商行,一方面试图通过上市、发债等手段来补充核心资本金,为展业规模的扩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在服务地方商圈及生态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更多业务创新上的可能性。
这就不得不提到厦门银行,业内人士对这家上市城商行的普遍评价几乎都是:一家经营风格极为稳健的中小银行。尽管上市仅一年的时间,但该行的经营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均有条不紊地同步提升。
近日,厦门银行最新披露了第三季度财报,不少人在看完当季财报中一些核心财务指标之后表示,这种业绩表现既难能可贵,又在情理之中。具体来看一下这些数据——
从利息净收入在前三季度总营收中占比83.30%,足以看出,厦门银行最为重要的业务板块是贷款投放,且资金绝大部分都投向了辖内中小微企业。这也极大符合了城商行“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基础,服务本地市民为重点,服务中小企业为立行之本”的设立初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银行机构大多更愿以“全能型”作为发展目标,即便是一些资产规模仅有几百亿元小银行,同样也会将此立为一种成长“信仰”。
然而,随着分层监管趋势的不断深化,中小银行想要保存实力、甚至获得更**展,最明智的做法,或需要回归优势最集中的领域和客群,划定自身的“能力圈”,成为某一类业务、某一类客群或某一类产业的首选机构。
与此同时,从海外市场过往经验来看,美国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很聚焦某类业务的银行,如不动产抵押银行、住房按揭银行、房抵贷银行、财富管理银行等等。参考这样的案例,我国城商行或也将向精细化经营转型,由向规模、数量要效益转变为向质量要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厦门银行上市这一年来,国内疫情对线下经济的影响一直未完全消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给行业带来的启示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风控能力始终是金融机构的生存根本。
厦门银行的不良率始终保持在一个低位,截至报告期末仅为0.92%,并仍处于下降通道中,这也意味着在外界不确定因素激增环境下,行内的风控能力正切实得以加强。
打造特色城商行“标杆”
总的来说,城商行业务开展与服务能力的创新,大多与跟区域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目前,全国城商行数量已有百余家之多,想要在强敌环伺的市场困境中“突围”绝非易事,如果有能力向前进发就更难能可贵了。
深耕海西地区,借以股东之力把属地优势转化为客群优势,就是厦门银行最大的优势;与此同时,厦门银行围绕受众客群的需求,不断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当然,能否把这些优势充分挖掘好,与银行自身对需求的理解和产品的设计能力无不关系。
从股权结构来看(2021Q3数据),厦门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为厦门市财政局,持股占比18.19%;第二大股东为台湾富邦金控,持股占比17.95%。此外,厦门银行的TOP10股东中还包括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
国有参股部分侧重合规,台湾富邦金控又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经验上带来不同的活力,这种稳定的、多元化股权机构,使得厦门银行在管理一致性机制以及背后股东协同下,可以获得更多资源支持,为聚焦中小、深耕海西、融汇两岸创造出良好的经营氛围。
落实在具体的产品层面,由于两岸的社会征信体系差异很大,因此,台资金融机构目前在用的风控模型或许会成为境内银行展业的有益补充。
加之,台湾地区公众存款利率已于多年前就趋近于“0利率”,以及国内会视实际情况对流入资本给与一定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或将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厦门银行“创业抵押贷”、“小企业标准贷”、“接力贷”、“快E贷”等等特色信贷产品的落地。
截至报告期末,厦门银行各类贷款发放达1690.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21%,占比资产总额的52.88%,较上年末提升3.55个pct。
不容忽视的是,在立足两岸切实向实体经济“输血”的同时,厦门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厦门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录得3.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38亿元,大幅增长近三成。
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体现出厦门银行正向着业务机构更合理、更轻资产化的新型中小银行的方向转型。
“标杆”企业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要对当地市场、对自身能力和边界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愿意附身倾听客户的声音,更要敢于做出开放和创新,把自身融入到更大的商业生态中去。这正是厦门银行在差异化竞争道路上找到的最符合自己的那一条。
价值回归待启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同期正值厦门银行上市一周年。尽管目前股价较一年前发行价格的6.71元/股仅有小幅上涨,但市场关注度却在不断提升。
从投资角度来看,不止厦门银行,银行股股价普遍承压已存在较长一段时间:一方面,新股(A股、港股等)发行节奏较快,市场资金分流情况较为直接;另一方面,投资者也会因疫情冲击,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产生担忧。
但从远期角度来看,中国已于全球范畴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宏观经济阶段性受到冲击之后开始企稳回升。经过近几年持续的补充资本金,尤其是像厦门银行这样新上市银行,抗风险能力和风险吸收能力显著提升。
就资产充足率方面,财报显示,厦门银行公司资本充足率14.28%,核心一级资产充足率10.56%。符合现行《新资本管理办法》的监管要求,即商业银行需要达到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7.5%、8.5%及10.5%,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要求则分别为8.5%、9.5%及11.5%。
此外,还要考虑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简称ROE)。
作为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理论上讲,ROE数值越高,说明投资企业所带来的收益越高。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全年ROE如果能保持在10%或以上,就已经属于质地极为不错的个股。
就这一点而言,厦门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ROE表现为7.98%,较去年同期的7.84%上浮0.14个pct。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从厦门银行过去几年财报来看,2017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全年ROE分别为12.11%、10.94%、11.11%和11.23%。不出意外的话,今年ROE应该也能在11%以上。”
“厦门银行ROE持续多年均处于两位数增长,在一众上市城商行中处于中上等水平,可以说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像招商银行这样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ROE大概是在16%、17%的样子。可以说,这家城商行一直处于稳健增长趋势中。”该人士进一步解释到。
不过从厦门银行上市一周年的股价走势来看,二级市场似乎还是对其发展存有一定的犹豫。相反的,机构投资人对厦门银行的投资热情则表现得较为积极,这有望成为盘活大市场情绪的推力。
比较今年上半年股东结构,厦门银行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新进了两只基金,分别是持股327.09万股的天弘中证500指数基金和持股261.924万股的南方金融主题基金,分列厦门银行的第一大和第三大流通股股东。
原本就持有厦门银行的中证500ETF、华宝中证银行ETF和天弘中证银行ETF也均在今年第三季度小幅加仓。截至9月30日,上述三只ETF分别以持有194.57万股、133.96万股和108.45万股位列厦门银行的第6、第7和第9大流通股股东。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厦门银行的业绩表现超出预期。“营收增速转正主要为去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及其他公允价值高基数影响,三季度影响逐渐消退,带动其他非息收入降幅大幅收窄。”预计厦门银行2021/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7.4%/21.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6%/21.0%,给予“买入”评级。
不难看出,在高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稳定、风险吸收能力增强等几个评判维度之下,厦门银行目前的市值明显被低估。虽然目前公司股价仍因外部多重因素而短期承压,但优质银行股势必会随着市场情绪回归理性而迎来投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