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说:市场有其规律,遵循是唯一路径
前两天,市场传出绿地集团正在寻求一笔6月25日到期、5亿美元的境外债展期。对此,绿地控股(600606.SH)向媒体表示:“的确有投资人电话会议,一切以公司对外公告为准。”
由此,绿地的债务风险也正式暴露在公众面前。
许多媒体纷纷以“国企信仰崩塌”、“TOP10房企也爆雷了”等为题报道该事件。
一号君却以为,绿地的债务风险,早在去年就已露出苗头了,风险延宕至今公开暴露,也很正常。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绿地集团虽然有46%的股权为上海国资所持有,但在对外形象上似乎更注重“世界500强”,而非国企身份,可以说是一家“非典型性国企”。比如绿地集团官网并无党建专栏,也没有巡视绿地集团的公开信息,这在所有国企央企中显得很特立独行。
今年春节期间,和武汉做家装工程的亲戚聊起当下的生意,一号君还特地提醒民营房企的项目要谨慎接单;亲戚表示,我们接了好多绿地的单;
还特地跟一号君强调了一下,绿地是国企!
一号君当时就沉默了,打开天眼查,给他看了下绿地武汉公司的被执行信息。大冬天的,亲戚的心凉了半截,至今也是忧心忡忡。
许多承接过绿地项目的供应商都了解,绿地的回款周期比较长,许多甚至长至2年,期间还会遇到“以房抵工”等情况,所以业内对承接此类工程都比较谨慎。
一号君认为,观察一家房企的潜在风险维度主要有三个:商票有没有逾期、司法被执行案件多不多、额度大不大;财报中的财务数据,特别是现金流、到期债务情况。
根据上海票交所公告显示,截至今年1月31日时,持续3个月或当月出现商票兑付逾期的绿地系公司仅有两家: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绿地滨江置业有限公司;
到了2月份,逾期公司增加至3家,武汉绿地滨江继续上榜,新增武汉绿地城置业有限公司、绿地集团太原置业有限公司;
到了3月份,商票逾期的绿地系公司增加到了9家,除上述持续逾期外,还新增如宁波、成都等地的项目公司;
4月份,据票交所的公告显示,商票出现逾期的绿地系公司已经超20家了,不过遗憾的是,票交所系统上均未披露各项目公司的商票逾期金额。
不过可供参考的是,在绿地控股的年报中显示,截至2021年底,绿地控股应付票据为314亿元,而“已到期未支付的应付票据”也就是逾期票据为7.14亿元。
商票逾期的子公司数目不断增加,本身就是一个风险信号,商票逾期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公开市场的信用违约。
天眼查信息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绿地系各子公司的司法被执行案、股权司法冻结等数目不断增多。
截至28日,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身就有三条被执行信息,被执行金额虽然不多,仅有1.3万元,但其投资的公司被执行信息却相当多。
如有沈阳绿地香颂置业、绿地地产集团徐州新诚置业、上海绿地集团天津文化发展、大连绿地置业、沈阳绿地置业等19家子公司被各地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即民间俗称的“老赖”公司;
绿地控股集团旗下的绿地地产集团徐州新诚置业、绿地集团南京峰创置业、绿地本溪置业、上海绿地建筑工程等36家子公司被各地法院下达限制消费令;
绿地集团海口置业、绿地集团大庆置业、绿地集团北京京纬置业、上海绿地集团大同新源房地产、武汉绿地滨江置业、绿地集团武汉汉南置业等80家子公司被各地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被强制执行金额达4000万元以上的就有多家。如上海绿地集团天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累计被执行金额5588万元;
绿地集团南京峰创置业被执行金额5054万元;
上海绿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被执行金额高达1.52亿元;绿地能源集团被执行金额1.35亿元;
武汉绿地滨江置业被执行金额累计1.93亿元,绿地控股武汉汉南置业被执行金额累计7854万元;
河南老街坊置业被执行金额4430万元;绿地集团淮安置业被执行金额6555万元;北京绿地京华置业累计被执行金额6643万元等等;其余被执行金额一两千万,数百万或几十万的,不胜枚举。
此外,还有绿地能源集团、绿地地产集团、沈阳绿地置业、绿地控股集团杭州东城房地产、绿地地产集团武汉置业、长沙置业,上海绿地建筑工程、武汉绿地滨江等20多家公司的股权被各地司法机构冻结。
比如去年底,绿地地产集团长沙置业在长沙绿地梅溪湖置业的3.15亿元股权被长沙市中院冻结;
今年1月份,河南老街坊置业在河南绿地新城置业的1.9亿元的股权,在郑州航空港区绿地航程置业的2.95亿元股权被郑州航空港试验区人民法院冻结;
南京绿地国际商务中心在南京绿地锦峰置业的8587万元股权被南京建邺区法院冻结;
今年4月份,南昌绿地申飞置业在南昌市虚拟现实科创城建设有限公司的21亿元股权被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等等。
大量的司法被执行、股权被冻结,足以显示企业的经营风险高企,即便是国有企业,也难以逃避。
从财报数据角度来看,绿地控股的风险预警信号更为强烈。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绿地控股实现营收5447.56亿元,同比增长19.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79亿元,同比下降58.8%,近年来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今年一季度,绿地控股营收和净利润更是双双下滑,如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8%至960.51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营收减少30.39%,基建产业减少40%;实现归母净利润25.47亿元,同比减少35.24%。
“三道红线”的指标,截至2021年末,绿地控股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7%;现金短债比0.81;净负债率91.6%,除净负债率达标之外,其余两条仍处红线。
特别是现金短债比这一条,已经很明显在预警绿地控股的资金风险了。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绿地控股在手现金为827亿元,同比减少20%,而同期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为1001亿元,缺口达180亿元;
如果算上截至2021年底314亿元的应付票据和3843亿元的应付账款中的一年内到期部分,绿地控股的现金流将更加紧张。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内绿地控股到期的应付账款约2847.8亿元。从绿地控股的在手现金来看,今年的流动性风险是极高的。
因为公司的另外两个现金流来源的表现也很不乐观。
销售层面,据克而瑞地产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其合约销售额约为388亿元,较去年的708亿元,同比减少45.2%;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1年底,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39%至622亿元,但今年一季度仅有26.25亿元,同比下滑了78%;
融资性现金流净额2021年底为-903亿元,同比下滑了158%;今年一季度融资性现金流净额仍然为负,为-122.42亿元。
现金流净额的数据显示,绿地控股依靠自我造血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同比在大幅下滑,而依靠融资补充现金流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如此形势下的绿地控股,又怎能不“爆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