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说:最先进入峡谷的人,最早出峡谷
去年8月30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万达”或万达集团)有一名董事退出,此时距他二次进入万达集团董事会已有六年时间。
他就是出生于1988年1月3日,毕业于伦敦大学哲学系,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独子:
王思聪。
这其实不是王思聪第一次退出万达董事会,上一次还是在2011年。
彼时,也正是王健林风头正劲的时候。2012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王健林以248亿元的身家,取代许家印,成为2012年地产行业的首富。
巧合的是,今次在王思聪卸任万达董事之后不久,王健林再度成为地产首富。
2022年11月《2022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发布:王健林家族财富达到1000亿元,排名上升至百富榜第32位。
再次位列内地地产富豪榜榜首。
十年一轮回,王健林的翻身仗又打回来了?
2023开年,万达对外释放的消息均是利好。
先是1月初,万达商管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万达商管总收入553.1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租金收入508.5亿元;商铺出租率98.7%,租金收缴率100%。
接着又是1月28日,万达集团通过官方平台发布消息称,今年春节期间(除夕至初六)全国480座万达广场客流1.6亿人次,销售收入126.8亿元。
一边是超500亿租金收入,一边是“万达广场7天收获126个小目标”,连连报喜的背后是万达在推动发债与融资事项上更加急切,而万达商管上市的对赌协议也仅有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可供腾挪。
如今的局面,王健林要打下翻身仗的前提是,一步步挪开横桓在万达商管上市前的挡路石。
一笔3月份即将到期的美元债,成为万达首先要跨过的第一道防线。
2月1日澎湃消息称,万达集团正在和境内的一家金融机构洽谈一笔境外贷款,以偿还这笔3月份到期的3.5亿美元的债券。
此时寻求境外融资,正赶上地产信用风险爆发的尾巴。
联合资信数据披露,2022年内共有80只美元债出现实质性违约,违约未偿额高达277.26亿美元,较2021年同比大增229.81%。
2022年违约中资美元债的行业集中度较去年进一步上升,其中97%的违约债券来自:
房地产行业
对此,万达心知肚明,在与境内金融机构洽谈境外贷款时,表示“将用其境内的资产进行抵押”。
即便如此,或许洽谈进度也不如意。而3月到期的美元债时限已然临近,容不得半点马虎。
于是乎,2月2日下午,万达再度放出风声,称“离岸有近8亿美元现金;若再融资进展缓慢可使用自有资金偿还3月到期美元债”。
这笔发行于2020年9月的美元债,发行期限2.49年,2023年3月21日到期,票息8.875%。
净价曾于2022年3月跌至最低68.42美分,目前又回升至99美分上方。
过去一年,该笔美元债收益率最高时曾达92.722%,不过如今已回落至8.468%。
这也是大连万达唯一存续美元债。
但大连万达旗下的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管”),却有多笔美元债存续。
尤其是今年1月,万达商管时隔16个月重返美元债市场,以维好协议结构发行了4亿美元债券,更是令人意外,甚至被市场称为:
地产美元债新发“破冰”
因为,这是2021年11月以来,首笔来自中资地产发行人的公开簿记交易。
这笔4亿美元债券,期限为2年期,到期日为2025年1月20日,于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虽然万达商管该笔美元债有“破冰之誉”,但其息票率并不低,为11.00%,收益率12.375%。
不管是出于收益考量,还是美元债市场久旱逢甘霖,万达商管这笔4亿美元债最终认购订单超14亿美元,远超预期。
就连去年下调房企评级“上瘾”的惠誉和穆迪,也分别给予“BB”和“Ba3”评级,已经颇为给面儿了。
在2022年最后一个月,万达一口气集中开业了7座万达广场,分别位于:
霍尔果斯、长沙、临沂、潍坊、衡水、周口
虽然除了长沙,大都为三线开外城市,但不妨碍万达广场的开业热情。
2022年全年,万达商管开业万达广场项目55个,完成年计划100%。
而在前一年的2021年,万达广场开业项目则有51个,同样完成年度计划。
就在2023开年,万达商管仍在多地签约推进新开建万达广场。
如扬州泰达万达广场项目,于1月14日出现在扬州广陵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
又如,2月2日福建南平建瓯万达广场项目举行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密集推进万达广场项目的背后,或许是因为万达商管又要融到钱了。
从1月19日上交所披露信息显示,万达商管的一笔公司债(小公募)项目状态为“已反馈”,拟发行金额60亿元。
这正是近期万达需要突破的第二道防线。
但事实上,万达商管公司债募集说明书中披露,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流动资产科目余额尚有248.37亿元,主要系自购理财产品。
账上“躺”着近250亿买理财,却要来发债募资,万达商管这波操作连上交所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在反馈意见中要求其补充说明本次公司债券发行必要性及募集资金规模合理性。
万达商管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借新还旧
至于60亿融资规模,是因为存续的公司债券规模就有49.18亿元,拟置换的回售兑付资金15亿元,合计64.18亿元。
所以万达商管在回复上交所反馈意见中说,“故本次申报注册60亿元公司债券具有合理性。”
因为欠了60多亿,所以再借60亿。
这就是逻辑自洽。
您也甭管我买多少亿理财了,那是为了赚收益的,平均收益率6.26%呢(2022年1-9月)
但上交所问询时依据的还是2022年6月末数据,等到反馈回复时,万达商管又提供了2022年9月末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理财产品余额尚有466.5亿元。
三个月过去,万达商管理财产品余额还多出了两百多亿,涨了近一倍。
同期,货币资金一栏中仍有348.24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25.39亿元。
不止于此,万达商管还表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获得银行授信3645亿元,其中已使用授信993亿元,未使用授信2652亿元。
同时,经营性现金流方面,近三年及一期(2022年6月末),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68.05亿元、132.25亿元、225.14亿元和83.70亿元。
无论是理财产品,还是银行授信,甚至经营性现金流,万达商管试图营造的正是一种“不差钱”的人设。
其实这点小心思,借过钱的都懂。
然而,万达商管的债务情形并不容乐观。募集说明书披露,最近3年及一期末,发行人有息债务规模分别为1824.09亿元、1736.26亿元、1416.94亿元及1398.25亿元。
显然,有息债务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为缓解债务压力,万达商管正在竭力向最后一道防线发起冲锋。
在发债融资之外,万达商管的上市进程同样到了临门一脚的当口。
去年10月25日,万达商管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在此之前,其分别在2021年10月21日和2022年4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都在半年后失效。
至今,距离万达商管第三次招股书的有效期,也仅剩不到3个月的时间了。
同时,根据万达商管签订的一份对赌协议,其应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否则万达商管有义务回购395亿元的股份。
同样,目前距离对赌协议的最后约定时间也只剩下不到9个月了。
应当说,在这一轮地产暴雷行情中,万达能置身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对赌协议的签订。
2017年,尚在A股排队IPO的万达商业遭遇资金危机,于是上演了一出“挥泪大甩卖”的大戏。
当年7月份,万达商业与融创、富力签署三方战略协议,达成了出售77个酒店全部股权、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总金额637.5亿元的“世纪交易”。
协议签订后,王健林、孙宏斌、张力、李思廉“四巨头”碰杯的场景至今仍是地产行业的历史性时刻。
就在外界以为万达“断臂求生”,平稳渡过关口之时,王健林又祭出一个大招:
为万达商业拉来一票“白武士”
2018年1月,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投资约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当时此举曾被称之为,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
据本次投后估算,万达商业估值约2429亿元,与当时的碧桂园市值(2798亿元)相当,但仍逊色于引入600亿元第三轮战投的恒大地产估值(4251.9亿元)。
收购完成后不久,万达商业更名为万达商管,同时宣布将转型轻资产,并开始了一系列出售海外资产项目的动作。
种种动作的背后,是万达商管“弃A回港”的谋划,但在赴港上市前,王健林又为万达商管放出了另一个大招:
再拉来一票“白武士”
2021年3月底,万达轻资产运营平台落户珠海横琴,珠海国资委出资30亿战投入股,从此万达商管旗下又多了一个:
珠海万达商管
仅有珠海国资委的30亿显然还不够,冲击上市前夕,万达商管还开启了一轮Pre-IPO融资。
太盟投资集团(PAG)领投,碧桂园、中信资本、腾讯、蚂蚁均有参与此轮融资,新战投合共获得珠海万达商管21.17%股权,融资金额约380亿元。
但,“白武士”的钱也并非那么好拿。
标普全球的一份评级报告中又提及,万达商管和这批投资者签署了有关上市进程的承诺,如果珠海万达在2023年10月底前未能完成上市工作,万达商管有义务向Pre-IPO投资者回购股份。
此外,根据对赌协议,万达商管2021年预计实际净利润和2022年、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必须分别不低于51.9亿元、74.3亿元、94.6亿元。
在万达商管看来,2021年已经完成业绩对赌,2022年想来也没什么悬念,至于2023年,只要上市成功,谁还在乎那些僵化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