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兄提到的铺租等成本上涨,以及很难通过技术性手段提高客单价两个问题我也深有同感。 感觉便利店这个行业真他妈不个苦逼的行业。中国竞争环境太恶劣,创业的出路太少,大家都以为打开门就能做生意。 开个店打个磕睡,拍苍蝇也可以,只要不亏,不用上班挤公车。 退休的老年朋友看店就更不用说了,打发时间,有地方和人聊天就行了。 这两天,连一个一直做IT,从来没开过士多的朋友也打算开便利店-在这个市场环境,我当然是极力反对,建议他留着二十万放在银行。
1. 如果是自己开的店,除了技术性手段,我觉得人情牌是可以打打的。在外面摆个电视,录像机,晚上放放电影,聚焦人气,增加销售;与来客多聊,多给熟客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如免费寄存等,如果流动性不大的内地城市,熟客是便利店的衣食父母。
2. 品牌连锁因为采购人员众多,信息管理化程度高,分析增长点可以到小类类别。实行一定程度的品类管理,引进其他零售业态热销商品,拉长价格带,还是可以实现小类或单品的销售额增长,这里也因为品牌连锁对供应商更有话语权,可以争取更多的营销支持,有这样的条件。
3. 原来A兄原来是在广州,现在在山西。 这里我想地区性的差异应该感受很深,我也同意A兄一直不喜提太理论化的东西。 我也主张有什么样的市场,决定什么样的业态,存在就是合理,不能一味照搬标准化。 我这里浅浅感受到的一些差异。 广东珠三角的本土便利店客单价平均在10元,胜在人流量大;潮汕地区的人流量不大,但客单价高,可达到20-30元。当地挺多人做小老板,消费力较高。 内地如重庆天价的铺租,普通消费者消费力又不高,至少我现在还没看到罗森和十多铺赚钱。 感觉越往北边便利店形象越差,如河北石家庄; 对门店的控制力低,如青岛利群。 我认为北边的本土品牌便利店采购人员的能力,信息化水平还是比珠三角的差, 本土品牌的又比国际品牌的差一点。 这里想简单地说,你的主要客户群决定了你的经营风格,你的方式。
4.
2012-08-30 13:08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