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供应商,不同的超市业态,利润诉求有不同,一家已经在供应大卖场的生鲜经销商,因为已经有了规模经济,在和别的超市合作时可以降低对利润的诉求;但若是标超的生鲜供应商,总量不够大,价格也就将不下来。同样,标超和大卖场相比,人工成本更高,损耗也更高。
我是做标超的,如何降低菜价?有两个办法:一、找已经做到一定规模的供应商。这是家得利的模式,我们愿意帮助家得利的供应商联系和家得利一样的零售商,帮助他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二、缩短供应链环节,最简单的就是农超对接,但是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开具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假合作社”的问题。
我觉得降低菜价不一定非要农超对接,术业有专攻,关键是把“通路” 理顺,从种植到批发到终端,包括中间的农药检测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透明畅通,到老百姓手里的菜价自然不会虚高,这里面也有政府要发挥的作用。
上海家得利超市总裁陈静阳: 我就说说我对选人的想法。 1. 没有门店经验的干部我不提拔。必须从基层做起,我也是从基层做起的。 2. 必须有学习的能力。比如很多行业高管都做“切过肉”。 3. 要有兴趣。没有兴趣做不成事情。
生鲜配送中心在运营上有两种模式。一、配送中心作为门店供应商,根据门店下单配送,有其自己的成本和基本毛利,门店根据配送中心的进价再制定市场价;但把其当成经营中心而非费用中心,在建立过程中的投入会提高成本,会导致生鲜配送中心的菜价比市场菜价高,这就必须要控制成本。二、仅作为配送中心(也叫直配或强配)。配送中心根据门店历史数据和市场分析(即根据食谱卡),不需要门店下单,直接给门店配送,最终的毛利和成本到总部核算;但数据分析会造成偏差,可能会导致配多或配少,因此需要门店和配送中心双方的人沟通顺畅,提高配送准确度。
配送中心的建立必须要分阶段来。刚开始500平就能建一个,这时配送中心仅作“转运”职能,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再加“包装”、再加“配菜”、再加“加工”,慢慢提升,不必一步到位。
夜间作业、损耗、配送车辆仅能在夜间进出,这些都是建立生鲜配送中心会遇到的困难。有的企业为了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直接把配送中心建在批发市场,但是这样无法解决夜间工作人员的吃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