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征文
纠结三:竞争无序
前面讲到招人难了,房租涨了、费用增了,如营业额也能相应往上增,那怕跟不上费用上涨的脚步,也总还有一口气可叹,但经营却反而更难了。经营难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竞争的无序是一个主因。也许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说有“竞争”才有进步,才能提升,才有发展,这毫无疑义是真理,但这“竞争”如是无序的呢?
杭州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相比,有非常大的不同。尽管杭州“拉进”了余杭、萧山,有“大杭州”这样一个概念,但主城区适合经营便利店的区域实在是很小的,但因主城区的房产格局等原因,却有不少位置可以经营卖场。比方说世纪联华的庆春店与乐购的河滨店直线距离不足
杭州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不同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杭州市中心高层住宅少,人口密度低。从表面看,上海不同品牌的便利店一家紧挨着一家,杭州尚很少有便利店紧贴着的,上海便利店的密度似乎比杭州高,但因上海人口密度高,消费人群多,故便利店经营情况优于杭州。更严重的是杭州个体烟杂店、小超市、报刊亭遍布,竞争无序,且不公。
比如说烟。经营便利店的人都明白,这可是便利店最主要销售额的来源之一。早在07年,烟草总公司已对香烟的零售布点实行“严格控制”,
说到这,顺便也提一下另一条“政策”,自前年始,政府对外资超市、便利店“禁烟”,但随便逛一圈看看,几乎所有的外资超市、便利店都在“售烟”,打听的结果是“柜台承租经营”。外资卖场因场地大,烟草柜台出租也许切实可行,烟草公司自己也可能承租这个场地经营。但一家几十坪的便利店,烟柜有2个平方就不错了,何来“租赁”经营,那“烟”的经营人员怎么安排?明眼人一看即明白的事理:无序而已。
另再说说税收。
经营便利店的便利公司基本是“一般纳税人”,执行“增值税”。而个体超市、便利店全是“个体工商户”,实行“固定税收”,那怕一个人已开了8家、10家还是同理。
拿一家月均销售10万元的门店为例作个税率的比较。
“一般纳税人”的门店按营业额17%纳税,仅营业税就得1.7万元/月,个体工商户则实行固定税收,一般为400-500元/月。尽管“一般纳税人”纳税前有进项税的抵扣,但因目前有不少商品的生产、经营厂商并不是“一般纳税人”,没有“增值税”发票,“抵扣”就更无从说起了。
如不考虑人员因素(个体工商户门店不少是夫妻老婆店的用人格局,相对艰苦,费用也省),一家面积、营业额等基本相同的门店,营业税、租赁税、门前三包等经营相关费用,便利店公司经营的门店与个体工商户经营的门店年/费用相差10-20万是非常正常的,这个差额有点大吧?还有不少任何证照都没有,无须纳税的店就不必再说了。更不能让人相信的是因“市场因素”,同一种商品从食品市场“批”出来的价格竟然比供应商直接提供的价格还低出不少。浙江是“市场”大省,杭州是“市场”大市,个体店几乎全在“市场”“批”商品,便利店公司开设的门店就完全没有这个“便捷”了,也就是说,商品的进价高了不少。
另外,遍布大街小巷的药店借助国外“药妆店”的概念引入食品销售,不少药店放上了大米、食油,甚至无须在营业执照上增加项目,因为不少“保”字号、“健”字号的所谓“药品”本就是以“食品”这样的概念进入市场的。而便利店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展开了几年的销售所谓“OTC”药品,因种种原因却偃旗息鼓了……。
更有甚者,在外地开个超市,办个营业执照,既无商标注册、又无特许经营备案、经营情况怎样也无须关顾,就“冲”出来大肆开展“特许经营”,随便给个多少“加盟费用”翻个“牌”你就是他的“加盟店”了。人员培训、商品配送、门店管理、经营情况……对不起,这与我无关,那是你的事……
这无序竞争的现象并非一个“乱”字了得,倒正迎合了一句广告词,真正的便利店“输在了起跑线上”。
几家便利店公司十余年前进入杭州时,大张旗鼓地宣传“规范市场”、“引导消费”、“服务居民”并也确确实实地为此努力不停,可十余年后,市场环境几乎依然,便利店仍在为“生存”而战,面对“乱象”,仍只能是一个“纠结”而已。
未完等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