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吃个早餐,摸摸身上的钱,100元很快没了;我不禁问自己:钱都去哪儿了?
有些人一天消费几百,有些人一周消费几百,但对于零售业来说,我们都是客户;零售业就是满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然而消费者的心理你是否去考虑过,客户到你这里消费可以成为必要吗?
以前看比较极端的是外国有人专门去分析住户垃圾来分析客户支出和收入的,不过没那么极端也是该考虑自己的分配;
于是仔细考虑自己一个月支出分配配比:交通出行、饮食、娱乐、网费、没有记账习惯的人啊~……
值得注意的是我发觉一些支出必然是每天都有的,比如每天早上会喝豆奶,每天晚上会买饮料,我想如果是女生可能还有零食消费;(这些东西能不能在我这一次性买好多天的?)
而令一些生活支出不是每天所必须的,比如洗发水,香皂,牙膏……(这些东西是否尽量让客户买精品?)
从消费的心理学上来讲,客户对经常支出的消费会比较敏感,因为 这个支出是我每天都会消费的,这个支出如果上去必然导致我的总支出上去;但是早晚都要消费的东西我为什么要花太多时间天天买?
另一方面,客户对不是经常消费的支出敏感度不是那么高,像一只牙膏我可以用很久,价格高一点也容易接受
男性顾客和女性顾客的消费心理是不一样的,男性看到一样东西可能会考虑家里有没有,用不用的上考虑,所以实用性容易吸引男性;而女性则是逛一次超市经常大包小包,见到喜欢的就想买,并且她们会说服自己这个东西会对自己有帮助;
(低端消费者)从服装上来讲,男性选定一款喜欢的产品一般不会讨价还价;女性选定一款产品可能还希望物美价廉,去找瑕疵;
(高端消费者)价格都不是个事,主要能衬托自己的身份,但受不了自己被欺骗,像买房有人100万卖给你,却90万卖给了别人,会让人觉得我虽然有钱,但我又不是蠢;所以衬独特性和面子很重要;
年轻人和老年人关注的点又不一样;老年人愿意为健康花钱,年轻人愿意为时尚新奇花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谈及零售业的销售额如何增长,这个面似乎太广泛,解决问题应该具体细分到一个点上;像百货购物中心可以细分到影院收入增长;高端消费增长;低端消费增长;饮食区消费增长;中庭出租收入增长;游戏娱乐区域收入增长……
像超市可以分为食品区和非食品区、快速消费品区……那这些区域又该如何增长,细分到类让大家出谋划策;
到底是什么东西是本超市的镇店之宝,主力吸引产品呢?前两天也是去旁听了堂采购的超市课程 ,采购决定了本店的产品,产品决定利润率和客户购买率;
如果开店选址没错,人流量还是很小,那就看看是不是外部固有因素了,8月《店长》杂志中似乎有件事好像是说程军以前到大街数人流量什么的,是的,现在流行爸爸去哪儿,那你是否明白你周边的客户去哪儿,他们的消费水平能承受什么样的服务;之前去表姐的小区见到一家儿童钢琴教学的培训机构,就是抓准了那个小区的客户接受的起这中教育,所以收了不少孩子学员,收费也不低;但是客户愿意在下一代花费,这是是客户心理;你有没有客户想要的东西,你有没有做市场营销?
也许一些人觉得市场营销百货就是做宣传,超市就是做促销;其实我觉得或许应该有更为广泛的意义,那就是要提升自己在顾客心中的地位,谈到百货超市第一想到的是自己的门店,那如何做到这肯定是很多方面的;具体需要零售业同仁的探索……
另外谈一谈销售的理论性东西;那就是销售分为推动性销售和拉动性销售
推动性销售:先有需求后有销售,常规销售基本如此,
拉动性销售:本来是这个东西的,你开拓了一个创新,然后让人来买,像滴滴打车……
时代在变化,客户的消费心理和习惯也在变化,像现在一些身边的人购物都可以直接扫描条形码,看哪便宜去哪买,那我们是否真的知悉了客户的消费心理了呢?没有永远的霸主,只有不断进取的企业,管理需要经验,更需要创新,也许因为年龄,一些店长连支付宝还不会用,但现实中的零售可不留情,我楼下的微便利店广告已经贴上大街,可以网上下单,直接送货;
一个会管理的店长不一定能做到最有秀的店长,但一个会思考的店长必定会为企业带来动力,所以现在之所以要培养一些年轻的店长也是必要的,因为“鲶鱼效应”会给企业带来生机;
客户分析很难做,也并不难做,那就是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一个客户的角度思考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当然不学习不思考脑袋会变笨,所以每天花一点时间看书,不是说要对你有多大的帮助,只是为了你突然的灵光一现,相信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提笔忘字,我也是,今天就写到这吧,近期的一些想法,有机会在写;
希望大家对小罗的《店长》杂志多多支持
把握零售人生,助力零售成长!
附件下载区: 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进行下载
附件:搴楅暱.png (103K) 下载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