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国企地产巨头宣布进军长租公寓。
界面新闻记者获得的消息显示,华润置地(01109.HK)近期发布内部通知,在总部设置了长租公寓项目部,各大区也设立了自己的长租公寓项目部,总部的长租公寓项目部由高级副总裁谢骥分管。
谢骥为华润置地高级副总裁,之前掌管上海和华东区域。2017年4月,谢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进入公司决策层,回到总部分管战略管理部等核心部门,在集团内的上升势头十分迅猛。
根据内部通知,总部的长租公寓项目部统筹投资拓展、产品研发、营销和运营,“发挥置地现有资源与优势,与大区协同获得项目资源和孵化项目,快速扩大管理规模”;各大区的长租公寓项目部则要求专职专岗。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华润的长租公寓或将首先在成都落地。
华润置地上海公司表示,已经在已有项目中做客户研究等筹备工作,但是还需要总部的具体战略部署来指导。
相关人员的招聘也已经启动,上海公司的一份“长租公寓投资拓展岗”招聘启事显示,该岗位的职责包括“通过招拍挂、收并购等手段获取项目”等。
虽然长租公寓已经成为房企新业务的最大风口,30强房企中已经至少有1/3开始布局该业务,但是专门设立长租公寓部门的企业并不多。
最先吃螃蟹的万科,在2014年底成立了“万科驿”团队,后来改称“泊寓”,总负责人是提出“八爪鱼战略”的万科高级副总裁张纪文,下属22个城市负责人。在职业经理人内部竞争的驱动下,广州、上海、杭州等公司都拿出了大量精力发展长租公寓,以此为自己的业绩。
经过一年试水之后,龙湖的长租公寓“冠寓”已经被当做公司的四大主航道业务之一,由集团副总裁韩石主管。韩石原本是大悦城总经理,以创新事业部主管加入龙湖。
另一个重量级选手旭辉也已经将旗下的长租公寓业务独立出来。通过其股权结构来看,旭辉的几位高管是小股东,掌舵的则是来自于外部的经理人张爱华,这意味着旭辉的大股东林氏兄弟愿意让渡部分利益,以换取长租公寓业务的迅速发展。
长租公寓的独立组织架构,是规模化发展的保证。
万科的泊寓已经全面开花,进入24个城市,年内就能达到3万间公寓,明年可以达到15万间。未来仅仅北京一个城市,就将每年拓展1万个房间,不断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龙湖冠寓的目标是三年内剑指行业前三,营收超过20亿元。目前它们已经布局16个一线及领先二线城市,仅仅在上海,就将有9个门店进入市场。旭辉领寓在很短的时间里拿下珠三角城市的20多个项目,2017年预计有2万间房源入市,它的五年目标是20万间。
另一些房企虽然也关注长租公寓业务,但实际上动作零星,也并不具有公司级别的战略意义。
上海的地产巨头绿地虽然很早就关注到了长租公寓,总裁张玉良甚至在年初表示长租公寓将会成为其2017年业务增长的引擎,但是其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还处于试点,还谈不上规模,也未新单独成立部门。
碧桂园目前仅有上海区域公司设置了长租事业部,第一个项目将由上海区域在2017年底推出。碧桂园的长租公寓更重要的是品牌宣传的意义,上海区域总经理高斌要求手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碧桂园的Logo竖起来——开发项目基本在远郊,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宣告碧桂园进入上海市区了。
在“租售并举”的政策背景下,地产企业布局长租公寓是利益驱动下的必然结果。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已经推出了租赁用地,尤其是上海,租赁用地已经大规模成交,迄今为止售出的11幅地块全部被各区的国有企业底价拿下,而且楼板价仅仅是周边住宅用地的1/10到1/7,有巨大的获利空间。
龙湖上海公司总经理温介邦曾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虽然目前租赁用地都由国企获得,但是将来一定会有市场化主体的参与。他解释道,楼市的基本制度包含了“多主体供给”这个基本概念。所以地产企业一定有机会参与其中。到时,拥有长租公寓运营经验的企业肯定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华润此次从总部到各大区都成立了长租公寓部,由上升势头迅猛的高管领衔,已经说明了集团对于这一业务的重视。
龙湖CEO邵明晓曾经表示,龙湖之所以敢进入长租公寓,正是依赖其融资成本较低。华润置地2016年的平均融资成本仅为4.23%,央企身份让它拥有比同行更大的优势。一个重量级的长租公寓选手可能很快崛起。
(来源:界面新闻 李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