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便利店之友 -  贴子
2397  |  1

主题:邻家便利店“陷落”一夜崩盘 便利店扩张的代价

诸振家

积分:80926  联商币:37885
  |   只看他 楼主
邻家便利店“陷落”一夜崩盘 便利店扩张的代价


本应24小时营业的邻家便利店如今大门紧锁 

资本让便利店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风口,但资本退潮后,便利店有可能会成为实体零售中的崩盘者。8月1日,由于背后资本爆雷导致资金链断裂,成立三年的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邻家宣布倒闭。

8月2日,本应24小时营业的邻家便利店都已经贴上“设备维修”、“内部盘点”、“配合中非会谈”等标语而大门紧锁。在阜城大厦的总部办公室内,则是邻家高管、经侦、员工、供应商等多方会谈。大家都看中便利店的高回报,却往往熬不过前期的高成本投入。

一夜崩盘

在资本纷纷唱好便利店行业时,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邻家却按下了暂停键。8月1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收到一张邻家便利店发给供应商的“告知函”,显示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将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将陆续停止店铺营业。8月2日上午,北京商报记者在邻里家位于阜城大厦的办公室里看到,工位上已没有员工,而是坐满了来“讨说法”的供应商和各门店店员。

来办理离职手续的邻家便利店员工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们于7月31日晚上8点多突然接到通知要关店,目前北京168家邻家便利店门店已经全部停业。

已经营了三年的邻家便利店目前尚未实现盈利,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的一段与邻家相关负责人谈判的录音显示,邻家便利店目前每个月亏损差不多2000万元左右。而一旦投资方资金缺位,便利店的经营随即寸步难行。

根据“告知函”显示,由于邻里家背后唯一的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邻里家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目前邻里家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同时,由于邻里家至今无法与法人和股东取得联系,无法申请破产清算,对于供应商与邻里家之间的债务债权,也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权,待警方下一步处置。

公开资料显示,邻里家成立于2015年5月5日,为现任便利蜂运营CEO的王紫带领一批7-11北京高管出走而创立,后因与投资方产生分歧,王紫带领团队转而创立便利蜂。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邻里家的股东为韩磊、贾卫平、锦云(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1.26%、41.26%、17.49%。

投资方埋雷

事实上,邻家倒闭事件发生之前已有预兆。多位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邻家从今年4月就开始出现拖欠账款现象。一位邻家便利店员工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前门店缺货时补货都很及时,但是从7月开始,部分品牌的商品就没了,三元、统一等品牌陆续开始断供。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邻里家的监事为项建安,由他担任法人的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同时是高通盛融的子公司,而高通盛融则是善林金融创始人周伯云投资的公司之一。

今年以来,便利店市场融资消息不断,风投资本在舍弃无人货架后,又将便利店业态推上风口浪尖。3月,西安每一天便利店获得2亿元A轮投资;4月,福建见福便利店融资2.4亿元,估值12亿元;6月,武汉Today便利店完成3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30亿元。

风口吹的热闹,但业内专家也指出,便利店培育周期长的特点对于资本来说并不易捞到快钱。邻家的倒闭也揭开了国内不少新兴便利店品牌都难避免的软肋,即盲目扩张、对资金重度依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黄江明认为,不同于日本便利店企业注重加盟的单店盈利模式,国内大部分便利店企业都在寻求规模效应,基本理念是店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覆盖基础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因此企业为了快速扩张而大力开设直营店,导致总部负担的租金、人工成本等也会非常高,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前联华快客便利店总经理、朗然资本联合创始人潘育新也表示,国内便利店讲究的是密集度,一开始都是密集开店以及供应链、物流、产品研发等各种基础投入,在前期可能并不划算、不平衡。

重资产压力

在黄江明看来,便利店是高成本、高投入、高利润的三高业态,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它的高利润,在风口时期毫不犹豫地杀进场,却忽视了背后高成本、高投入的前提。以邻家便利店为例,北京商报记者从邻里家相关负责人处获悉,邻家目前每家门店的平均月租金5万元以上,人工成本达到销售额的13%,废弃成本达到销售额的5%。

黄江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纵观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便利店品牌,背后都是大资本、大集团,才能成功在承担高成本、高投入后取得那份高回报。小规模的投资最多只能成就区域性便利企业。而诸如邻家背后涉及的资本就更是充满了不稳定性,很容易资金链断裂,很难长时间保证便利店业态所需的高成本投入。

尽管抛开具体运营情况不看,邻家倒闭的主要因素似乎是背后投资方的“不靠谱”。但过度依赖资本力量扩张续命的便利店企业不只邻家,这也为行业敲响警钟。邻家不是第一个阵亡的便利店品牌,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由资本虚火引发便利店企业崩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许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引起的供应商货款寻路无门案例也不在少数。无论是电商互联等B2B订货平台,还是华普超市等实体零售商,都发生过拖欠大量供应商货款而无力偿还的情况。一位邻家便利店的供应商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根据他此前的类似经历,按照去法院起诉的正常流程走的话,一般公司确认破产后,法院会强制执行判决,但往往由于执行不了最后都不了了之,欠款也没有可能再追回。

北京超市供应企业协会会长姚文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存在积压货款的现象,一旦零售商管理不善,也会为供应商们带来巨大风险。他认为,只要是有账期的零售商,都应向相关管理部门缴纳稳定社会的保证金,这样在面对随时可能引爆的经营风险时,保证金至少可以保护广大供应商最起码的权益。以邻家便利店为例,其将近170家门店的规模已经足以造成上千人失业,并导致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债款难偿。

事实上,积压货款在当前零售业中已不是少见现象。而多位供应商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即使这一次能尽量止损,但下一个便利店品牌的倒闭随时都可能发生。大供应商通常有话语权,中小供应商却缺少相应的保护机制,出了事情后虽然自发组织维权,但是形如散沙,几天后不少人就会疲惫认命。如果能成立相应的便利店行业协会,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企业代表负责解决不平等条约、积压货款、供货商恶意竞争等风险事件,才是行业未来良性发展急需做的事。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 王晓然 徐天悦)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