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在出售多项金融资产后,万达已将金融集团更名为投资集团。对此消息,《商学院》记者已经得到万达集团品牌部人士确认。
伴随着更名、裁员、出售牌照等一系列消息的传出,此前深度布局金融领域的万达集团似乎正在谋求转型。先是拟出售快钱及征信业务,然后积极研究线下实景娱乐业务,之后,万达宣布正式进军大健康产业。
这并非无迹可寻。
就在此前2018年超万字的工作总结中,王健林对于金融业务仅用两句话带过:“2018年,金融集团收入433.6亿元,完成年计划101%,同比增加28.6%。2019年,金融集团计划收入496.4亿元”。而对于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甚至没有只言片语。
在最近这一年多时间内,万达陆续寻求转让旗下多个金融资产。除2018年12月将所持百年人寿股份转让给绿城之外,快钱业务及征信业务也在洽谈出售事宜。针对以上问题,《商学院》记者分别联系万达快钱、万达征信,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此外,加上倾注诸多资源却未能成功的飞凡网,如今看来,万达的金融业务几乎再没有什么想象空间。
2018年11月万达又低调增资小额贷款,据业内人士表示也仅是其尚能赚钱,与整体布局关系不大。
改名投资集团是否意味着今后万达金融板块仅留下投资功能呢?金融业务的转变就是为了所谓的轻资产转型、“重点服务消费”?万达对金融板块“刻意低调”的背后到底有何深意?对于金融业务的相关问题,《商学院》记者向万达金融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万达金融的崛起
王健林曾经是想构建出一个万达金融帝国。
自2014年“互联网金融”五个字第一次出现在万达集团年终报告里起的五年,万达对于金融的期许逐年增加,更是倾注了大量的资源扶植这个被视为“万达第四次转型的关键”的新业务。万达金融也陆续拿下了第三方支付、银行、消费金融、保险以及三张互联网小贷牌照,布局了万达征信、飞凡网、万达云等,并接连引入了一大批金融“外援”。不仅如此,万达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整合线下场景和资源,希望利用线下流量反哺线上。
如今,五年过去了。曾经轰轰烈烈开场的万达金融逐渐没了声响,商业地产业王者的神话没能在新金融领域延续。
事实上,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房地产企业涉足金融领域,是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追求多元化发展中较为重要的布局之一。
有业内人士表示,布局金融领域,除了追求多元化发展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增加融资渠道。
很长时间以来,万达都在喊“轻资产”转型。2018年的工作总结会上,王健林就表示,“万达初始转型始于20年前,从单纯住宅开发转向持有商业中心开发运营,4年前集团又提出全面转型现代服务业”,对于转型的原因,他说房地产行业有两个比较大的缺陷,一是房地产是强周期性行业,二是房地产现金流不长远。
万达金融是万达转型之后的重要业务板块。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万达集团以20亿元收购快钱的同时,就开始整体战略转型。金融业务晋升为其四大核心板块之一,并被逐步打造成集飞凡、快钱金服、征信、网络小贷等于一体近乎全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彼时,王健林对金融板块给予厚望。万达金融作为万达集团未来轻资产商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之初王健林便亲自挂帅。
2015年上半年集团工作会议上,王健林就将银行、证券、保险等三家公司的并购及万达金融集团的组成列为工作要项。他对金融板块的发展充满期许,“金融集团成立是万达的一件大事,我对金融集团有很大期许,认为万达未来价值最大的就是这一板块。”
彼时,新金融行业正处于一片繁荣的时期,监管也倾向于开放和创新。在此背景下,一大批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开始跨界布局新金融业务。
政策的利好以及其他公司的跨界尝试,不仅给转型中的万达提供了新思路,更带来了信心。不管是发力消费金融,还是供应链金融,这家老牌的地产集团都有不少资源。
有业内人士表示,“布局金融平台的房企并不少见,一方面缘于转型需求,另一方面也出于多元化盈利考虑。”
不过,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是,王健林的设想更为系统和庞大,万达金融将和万达商管、万达电商结合,做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2015年下半年,万达金融集团正式成立。随后,在2016年初的香港亚洲金融论坛上,王健林正式发布了“万达网络金融O2O战略”。
不过,此时的万达网络金融只是万达金融集团下的一个版块,主要包括五项业务:飞凡卡、大数据应用、征信服务、网络信贷和移动支付。
2016年10月,万达金融拆分网络和金融,成立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原万达金融集团旗下的保险、投资业务被划分到新万达金融集团,而飞凡信息公司、快钱支付公司、征信公司、网络数据中心、海鼎公司、网络信贷公司则被划分至万达网络科技集团。
从2014年控股快钱公司布局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万达金融集团一路“买买买”,2015年万达成为百年人寿第一大股东之后还入股了两家银行以及北银消费金融。与此同时,万达接连拿下三张互联网小贷牌照。同时,万达还从金融业、互联网行业招揽了大批高管和专业人才。
至此,万达布局新金融领域的思路已逐渐清晰——参考互联网巨头的发展路径,从电商和支付入手,通过O2O的方式撬动起线上线下资源,再利用金融牌照优势,叠加金融服务和产品。
具体来说,按照王健林当时的想法,万达未来的发展是基于O2O、大数据、和金融工具结合发展的万达。万达金融集团也不是重复传统的金融模式,而是将与万达商管、万达电商结合,加快掌握商家现金流入口,利用掌握现金流的优势创新对商户的信贷考核、发放和回收机制,利用电商、快钱的大数据,做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比如在2015年6月,万达试水过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稳赚一号”。万达在当时表示,这是万达与快钱共同打造的众筹项目。彼时众筹确实是新金融行业最炙手可热的领域之一,万达通过这种创新的模式以及自己的用户优势在两周之内实现了百亿销售规模。但由于众筹业务本身的局限性和合规性问题,相关产品上线不久便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
万达金融的沉沦:飞凡没有“一飞冲天”
随着承载着王健林厚望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业务的戛然而止,王健林便逐渐瓦解尚未完成的金融帝国。事实上,万达网科在转型之路上走的异常艰难,在烧了太多钱仍然没有探索出清晰的业务模式之后,2017年底,万达网科逐渐停止业务,开始大规模裁员。
回溯万达金融的整个发展历程,最被寄予厚望的则是万达网科旗下的万达飞凡。它不仅是万达线下资源线上化的契机,也是后续新金融业务最重要的入口。
根据最初腾讯、百度、万达三家的计划,这三家巨头将会员打通,建立通用积分联盟、大数据融合。在新金融、新经济发展最为火热的时期,两大线上巨头和万达的数据、用户和资源若能真正打通,确实是一方不容小觑的势力。
而后,飞凡的发展思路也与几家新金融巨头类似。例如,在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后,万达便积极地拓展各种场景,试图打通更多的支付环节,比如,早在2016年初,王健林就提出尝试和全国城市公交系统合作。
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没有让飞凡“一飞冲天”,多方数据和资源的整合难度颇大。很快,另外两大股东腾讯和百度接连选择退出。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万达发展电商、整合资源的决心。王健林在2016年终报告时对外宣布,飞凡计划于2017年将进行首轮私募,募资100亿元。作为国内唯一的“实体+互联网”大型开放平台,飞凡将力争在2018年实现盈利,2020年利润超百亿并实现上市。
彼时,“飞凡”所属的万达网科集团也正跃跃欲试。2017年上半年,万达网科集团吸纳了多名来自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高管,同时还拉来银联入股,注册资本从50亿增资至逾90亿元。在2017年的半年报中,各项指标都是超额完成。但好景不长,到了年底这些数据便降了下来。随之则是万达网科逐渐停止业务,开始大规模裁员。
到2018年一季度,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介绍已经从万达集团官网上消失。据媒体报道,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旗下快钱、征信、网络信贷公司,即互联网金融业务重新划分至金融集团,而曾被给予厚望的飞凡则在不久之后被注入到王健林和马化腾合作成立的一家新公司——上海丙晟科技有限公司。
随后,市场上便不断传出万达金融集团的资产被卖的消息,甚至带着王健林别样情怀的保险业务——百年人寿也被出售,如今,“万达金融集团”更名为“万达投资集团”,万达的金融业务在不断弱化与瘦身。
事实上,如果复盘它们的发展历程,这一切已早现端倪。
以飞凡为例,一个被外界反复提及的细节是,其三年撤换三任CEO,战略和股东也几经变化。而更大的挑战在于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工程巨大,飞凡也在不断地试错中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间点。
当然,更大的变数还在于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变化。
自2017年6月以来,随着中国内地融资环境的变化,万达便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从海外地产项目、文旅项目、再到百年人寿保险,曾经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出海梦”“文旅梦”以及“金融梦”都成为一地鸡毛。事实上,在去杠杆、去地产化背景下,金融业务的收缩甚至被抛售是必然的结果。加之新金融行业的监管不断收紧,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风向的转变等都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万达金融仅存投资功能?
拥有全金融牌照,打造金融帝国,这曾是王健林的目标与梦想。然而,随着手中金融牌照一张张地丢失,万达金融将走向何方?
随着资产的变卖,万达的负债情况也有所改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万达此次金融业务的瘦身,除了减债的目的之外,也有轻资产转型因素的考虑。
从目前的万达官网来看,万达集团现在旗下有着万达商管、万达地产、万达文化以及万达金融四个板块的业务,而万达集团旗下的网科集团,但如今已经不在官网中显示。
2018年10月31日,就有媒体开始称万达拟转让快钱支付业务,此前曾与苏宁洽谈,但未谈拢,目前正与一家具有外资背景的公司接触,进展相对顺利。对此,多家媒体向万达集团求证,均未获得证实。
据多位支付行业人员表示,万达收购快钱,主要为了配合内部业务,没做起来,支付牌照作用不大,所以考虑出售。据一个支付行业代理人向记者透露,快钱的收单市场做的并不好,其高峰期是在2016年下半年,彼时第三方支付处于一清二清混战状态,如今二清市场渐渐被取缔,而支付牌照较之前价格也有所下降。
如今,万达已经没有了保险牌照,一旦快钱支付和万达征信被出售,那么万达集团手里只剩下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私募基金、商业保理、保险经纪这些分量并不是太重的金融牌照。未来,万达集团还会有金融的身影吗?
目前,据万达集团官网显示,万达金融集团下列四个板块:百年人寿保险、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普惠网络小贷。这其中,百年人寿的股权已经被转让,而普惠网络小贷,万达集团内部人士也称,“不赚钱”。
具体来说,万达集团旗下还拥有广州万达普惠网络小贷有限公司、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分别对应万达普惠、快易花的资产端,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对应万达贷资产。
有消息称,2018年底万达在低调增资旗下小贷公司。据天眼查显示,2018年11月,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25亿元。
尽管如此,如果卖掉支付牌照,消费金融倘若用到支付功能再通过其他方式岂不是得不偿失?对此,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表示,万达把没怎么做的支付卖掉至少可以套现,“业务中虽然还可能用到支付,但也不一定必须要有支付牌照,还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可能效率还更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行业的转变,以及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从事金融尤其是做好金融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对从事具体金融业务的兴趣明显降低。而在去杠杆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大企业集团收缩阵线是普遍策略。
“其实,从万达集团最新的年度工作报告内容来看,金融还会是万达的一部分。但是,未来的万达金融很可能只留下投资功能,主要从事财务以及股权投资,就像当年联想搞实业和投资双轮驱动那样。”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这样的转型趋势似乎从万达金融的更名就能得到一定的印证。当《商学院》记者在提及万达金融集团目前的全称时,万达集团品牌部相关人士表示,“这个媒体已经有很多公开报道了,叫万达投资集团”。
不过,针对更名、裁员、出售牌照等一系列事件的缘由及影响,《商学院》记者在向上述万达集团人士方面询问时,其仅表示“不予置评”。
从王健林在2018年年会上的表态及万达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来看,万达商管集团以及万达文化集团,正在成为万达向轻资产转型的两个重要方向。严跃进表示,对于万达的轻资产业务转型来说,若要形成协同效应,是需要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的,目前万达力度并不大,未来万达集团需要在万达广场和万达城这两个平台上发力,以实现业务的协同。
而相比于对万达商管集团和文化集团的动作频频,万达地产与金融集团除了出售资产的消息之外,显得音讯寥寥。
作为天生就被赋予金融色彩的房地产行业,其资金密集型的特性注定了地产商们都想在资金上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009年以来,房企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入局者甚多,成功者寥寥。究其原因,尽管房地产业与金融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金融业是个高风险、严监管的行业,悠久的发展历史造就了其精细化的管理与运营能力,而这是多数房地产企业不具备的。所以,有钱不一定就能做金融。在尝试之后,面对外部融资环境的压力,有些地产商不得不选择收缩战线。
(来源:商学院 吕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