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开业第三年的丹尼斯大卫城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各个楼层的持续优化、国际大牌的持续聚集、五星级洲际酒店的筹备以及已开店铺形象的全面升级等,都推动着这个商业巨无霸朝一个更大的目标去迈进。
相较于2016年的26亿元销售额,2017年所取得的42亿元销售额,2018年的丹尼斯大卫城再一次做到了同比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根据郑州商业观察的了解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丹尼斯大卫城的业绩达到了53亿元,同比实现了逾25%的增长。
今年以来,丹尼斯大卫城的每一个调整都在圈内外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力,引入了Yves Saint laurent、Stuart Weitzman、Emporio Armani、Jimmy Choo、MaxMara Weekend、Dolce&Gabbana、Tory Bruch、Pinko、李宁时尚店、Champion、6IXTY8IGHT、乐高LCS官方授权店等零售品牌,奈雪の茶、满园春饼、鸿茂斋、苏荟、黑白电视、三千功金奖狮头鹅、度小月、西贝莜面村、鹿角巷等餐饮品牌。
这也彰显了丹尼斯在“百货化购物中心”领域的探索上又进了一步。而透过近几个月的调整及发展路径可以看出,丹尼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对业态面积比例和租金收益的平衡上。在主编Tony看来,这个“平衡”才是衡量购物中心与百货结合是否成功的关键。
例如在2018年的调整中,如何将此前一直都不温不火的一楼西侧的大片区域通过改造实现业绩客流双增长,便是其年初为自己定下的一个课题。
最终,大卫城的团队通过Pop-Up Store(快闪店)、打通与B1层扶梯的有效连接、增设一条由东向西的副动线、对应F2层的品牌调整等形式,进一步去增强这个区域的有效客流量,带动整个区域各家店铺的销售机率。
我们可以看到,其将原Coach、Corneliani、Swarovski3个品牌所在的铺位破开,划出一条新的副动线,而副动线的设置也将使得每个区域的商铺都可达,大大提高这一区域的通达性。
除此之外,丹尼斯大卫城还在今年初针对B1层进行了调整。其中,针对拜特精品超市所展开的优化调整(去掉文创、手作等品类),也是备受瞩目。而此番调整共计新引进14个品牌,以轻餐及休闲餐饮为主。
通过本轮的调整我们也能够看到,大卖场和超市在经历了一个黄金十年后,在今天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究竟如何突围、如何赢下这场围绕新一代消费者的“天王山之战”,相信是每一个超市和大卖场操盘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能够看到,电器、日用洗化、家电小百货等品类伴随着电商的冲击收到了极大的影响,超市和大卖场本身也在极力的缩减这一业种的配比。砍掉超市内一部分坪效低的业态,增加餐饮业态,不仅是增加了一个客流强目的性到达业态,从另一层面上来看,餐饮的加入也为超市的坪效及利润(餐饮业态的高毛利是可以直接带来业绩提升的)提升作了很大贡献。
正如此,从培育期到成长期,丹尼斯大卫城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这在其它商业项目上是不可想象的。开业首年的惊艳,到招调期间围绕定位不断引入新品牌从而达到强化定位的目的。
不可否认,转型变革是近三年来国内百货业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业绩低迷甚至下滑是可以预计的大概率事件。同时,受电子商务的冲击、购物中心优质的体验以及大卖场、社区超市细分领域的竞争等,都给了当下的百货业一剂沉重的竞争压力。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的上涨也加大了百货企业自身经营的困难。与此同时,联营的经营模式更导致了百货行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各百货商家沦为以招商为主的“地主”,零售经营能力逐渐丧失,抵御外部环境变化能力逐渐减弱。
而在郑州商业观察看来,无论是竞争的加剧、经营成本的上涨,还是经营模式出现弊端,归根到底是整个消费市场环境的变化。
(来源:郑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