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积分:70220 金币:14468
| 只看他
楼主
台灣便利商店總家數已經超過7000家,密度高居全球第一,便利商店業者也進入「肉搏戰」,但是便利商店龍頭統一超商即7-11,去年開始採取結合集團資源,推出綜合商場(power center)的經營模式,展現成效,加上轉投資陸續轉虧為盈,去年以本業、轉投資兩得意的姿態,繳出去年營收達776.24億元,財測達成率100.74%,稅前淨利 39.78億元,年成長率 28.75%,達成財測104.68%,EPS4.63元的亮麗成績單。
由於台灣的便利商店在密度上,已經進入高飽和期,7-11統一超商今年在策略上,除了提高單店的營業額與獲利外,也將改採「團體戰」模式,不再以單點的統一超商數量擴增為目標,改以結合集團資源的綜合商場模式,以集團資源整合的概念,結合旗下的各個品牌,如:7-ELEVEN、統一星巴克、聖娜多堡、康是美…等,再整合其他型態廠商,提供符合當地商圈的商品及服務,可提高營收以及集團獲利,並降低成本。今年開春,統一超商就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及萬芳醫院設立了綜合商場新據點,使得綜合商場總數增加到 9個,綜合商場也將是統一超商流通次集團今年的營運重點。
在便利商店中,去年展店速度成長最快,以及獲利成長幅度最大的,為市佔率一舉衝上 20%的全家便利商店,全家去年由於展店效益發酵,獲利能力大幅提升,去年營收224.1億元,雖僅較前年218.3億元成長 11.8%,但是在獲利方面,去年稅前盈餘達7.03億元,較前年大幅成長50.04%,每股稅前盈餘達 3.8元,財測達成率118.78%,稅後盈餘也達5.5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 2.98元,同樣超越財測。
全家便利商店去年展店數超過 262家,年成長率超過 2成,從1200多家店,迅速成長至突破1500家,由於達到經濟規模,使得獲利能力大幅提升,展望今年,全家便利商店將繼續朝向東部地區展店,內部預定的展店目標為 200家店,同時全家也將把展店觸角伸向大陸地區,只等取得執照,就將在大陸上海地區展開大幅展店動作。今年全家將以特許加盟及複數加盟為開發主軸,2004年預定總店數目標為約1700店,加盟比例可達 9成,2005年則以2000店為目標。
除了便利商店之外,上櫃百貨通路商寶雅國際,去年也同樣因為展店效應發酵,加上採取聯合採購,降低成本,在百貨通路業中,也是持續穩健成長的績優生。
最后修改时间:01 Feb 2004 18:41:11- 该帖于 2004-2-1 20:08:00 被修改过
---------------------------------------------------
ALAN
Alan
积分:70220 金币:14468
| 只看他
2楼
RE:2003台湾便利店业大盘点
死胡同还是阳光大道
肖冬梅 ...中国商报
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态,近几年便利店在全国遍地开花。其间开开关关,亏多赢少的现象已经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着对一个新闻事件做全、做透的原则,本报此期特别辟出二、三两个版,对我国便利店的发展进行全面探讨。二版是来自便利店的调查,本报记者对我国便利店的发展状况做了较为全面的摸底;三版邀请了8位业界专家与便利店经营者,就未来便利店的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来自便利店的调查
近期,北京商圈又有重量级消息传出,全球便利店“大佬”7-11在北京的合资方案已经获得国家商务部的批准,首批店铺可能在1月开出。
7-11入驻北京,可以说是姗姗来迟。尽管7-11进驻广东已有十多年历史,然而此次打入中国,7-11并没有选择便利店发展相对活跃的上海。是上海已经没有便利店的发展空间?还是北京现有的条件真的能让它获得成功?业内人士不得其解。
而在此前,多家媒体对我国一些地区便利店的经营窘境予以了披露。这一消息不禁让人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国便利店真的走入了死胡同?为真实了解我国现有便利店的发展状况,本报通过电话采访、专家访谈、实际调查和网上查寻等方式,对便利店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总体发展概况
1992年10月,中国第一家便利店诞生于深圳。之后的十余年间,尽管我国便利店业态总体上一直处于导入期,但是在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这一新型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0年起,上海年均新开便利店超过1000家,呈现出爆发式的成长,其密度首次突破了每4000人一店的瓶颈,标志着上海便利店业态已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便利店业态处于快速发展前期,其便利店数量从数十家至数百家不等。而更多的城市则处于业态的导入期。与此同时,以全球著名品牌7-11、罗森等为代表的便利店集团也加速了其在中国的空间布局步伐。
主要城市聚焦
急剧扩张
上海便利店经营状况不理想
从1997年11月上海第一家严格意义上的便利店开张至今,上海的便利店发展已经走过了5个多年头。不少便利店原打算在营业后3年进入赢利期,而现在,这种预期被大大地推后了。
在商战最热的1999年,上海平均每2至3天就有一家便利店开张营业。1999年,上海的联华便利、良友便利、可的便利和罗森便利都呈现成倍增长的好势头。他们在增加网点的同时,还延长了营业时间。联华便利70%的门店是24小时营业,其他公司的门店24小时营业的也都在50%以上。到2001年,上海便利店发展进入高峰期,在经历了5年的兼并整合期后,已形成“五虎割据”的局面:华联罗森、联华、良友、可的和梅林正广和。好德便利的加入使上海便利店的竞争更加激烈。2001年6月29日,沪上知名的农工商超市在便利店领域又刮起一阵旋风,到2002年底时其门店已超过500家。
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提供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上海便利店由于布点过快,一些地区网点过密,单店销售普遍下降。
最近上海当地一家媒体报道说,“目前上海的便利店全部亏损,十几家公司没有一家是赚钱的。”文章指出,上海连锁便利店目前正热火朝天地处于高速发展期,4500多家的规模已使上海平均38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然而,门挨门的激烈竞争也使上海便利店目前陷入全线亏损的窘境。
这则报道让人不由想起上海最大一宗便利店并购案的主角——21世纪便利。据称,21世纪便利就是在亏损7千万元之后易手美亚的。也许就在此时,便利店的窘境已经开始显现了。
最近,上海联华快客也放慢在北京的扩张脚步,关闭部分店面。同时,百联集团旗下的超市业2004年发展战略也已初步拟定,未来大卖场将成为百联超市业“攻城掠地”的“主攻手”,而便利店则可能暂时“稍息”。
种种举动似乎都在印证着上海便利店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这一事实。
谨慎布点
深圳便利店不容乐观
尽管深圳是我国便利店发展最早的城市,但与上海相比,其店铺数量明显少得多。用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张晓东的话说,深圳各商家都在谨慎从事。尽管如此,深圳便利店仍然没有摆脱赔钱的命运。据他介绍,在深圳市,发展比较成熟的便利店是香港7-11和本土万店通便利。2001年,万店通便利计划两年内开店500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经营状况不理想,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而香港7-11由于设备成本过高,目前也没有逃脱亏损的窘境。
多元化格局
北京便利店尚处快速发展前期
相对于上海的热火朝天,北京便利店业态尚处在快速发展的前期,无论便利公司自已的直营店还是以加盟形式开店的创业者,似乎都享受着阳光灿烂的日子。
便利店业态是目前北京市商业主管部门重点推动的零售业态之一,北京市政府已将大力发展便利店写进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的规划内。
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从2002年开始大力推进便利店业态的发展,不仅引入了联华这样的国内便利店巨头,而且出台了诸多政策鼓励物美、超市发、京客隆、好邻居等本土超市企业加大进入这一业态的力度,不久前更出台了专门针对那些总部设在北京的便利店公司的财政贴息贷款政策,极大地刺激了这一市场的竞争。
据北京市商务局连锁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具备便利功能的便利店与便利超市已达1300多家。但是,北京便利店的门店资源正处于紧缺的尴尬状态。
有亏有赢
广州便利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到目前为止,广州市便利店数量达近千家。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透露,从总体上看,广州便利店呈现直营店亏损,而加盟店赢利的发展趋势。
大企业“试水”
天津便利店步入起步期
以天津津工和北京物美集团为代表的超市企业,在天津开始进行便利店的尝试性探索。据天津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何鹏介绍,至2003年底,天津便利店数量已达300多家,但这些便利店仅仅限于社区便民店的意义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由于正处于起步期,加之规模有限,目前天津便利店并没有赢利。
遍地开花
南京便利店热闹背后是亏损
南京连锁便利店遍地开花,主城区内达900多家,平均42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与日本及美国的平均水平相接近。但是在这种热闹的场景背后,却是大规模的亏损。
目前,南京的便利店亏损面在7成以上。业内人士称,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南京市商贸局的官员认为,目前的亏损属于投资性亏损而非经营性亏损。
赚少亏多
杭州市区便利店亮红灯
“在杭城,我们已有几十家便利店了,但几乎月月亏损,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如果没有总部的补贴,早就开不下去了。”一位便利店的负责人介绍说。据统计,杭城除了极个别的便利店略有盈余外,大多数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据介绍,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经营成本高,其中房租成本是大头。
连锁化程度不高
福州便利店不景气
日前从福州易喜百货有限公司得到证实:“易喜”旗下的两家直营店——“白金店”和“宁化店”已暂停营业。至此,“易喜”在榕只剩下8家直营店。
目前,福州的品牌便利店只有“易喜”、“1+1”和“多乐氏”3家,他们分别只有8家、4家、16家分店。这些便利店均呈区域性发展,且还处于小心谨慎的尝试阶段,规模数量都不大。
虽然“易喜”方面将其两家直营店的暂停营业称之为“经营策略上的调整”,但福州易喜百货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坦言:“目前,‘易喜’处在困难期和调整期。”
开开关关
南昌便利店生存艰难
2003年10月,南昌OK便利店因商标侵权受到工商部门查封的消息传遍商界;全力便利店也悄悄将榕门路店和滨江中路店关掉;而首先在南昌开起便利店的远东好佳好大士院店也将开张不到一年的店面租出去。江西全力商业连锁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投资2000多万元在南昌做便利店一年以来,非但一分钱没赚,却亏了近300万元。虽然远东好佳好、OK欧文店没有直接透露“试水”南昌商业收获如何,但业内人士透露,远东好佳好除了洪都宾馆店、南京东路店还能赢利外,其他店说赢利还为时过早,OK欧文店经过“侵权之争”也没赚到什么钱。
难如人意
沈阳便利店步履维艰
目前沈阳市民熟悉的便利店是深入社区的小型超市,但是在商品种类和服务功能上还不能尽如人意。在连锁化、规模化经营方面,“芳草地”自选超市首先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但是距离成熟的便利店模式仍有很大差距,扩张成本和居民购买力限制了它迅速发展的脚步。出现较早的“信盟”一直坚持服务市民、24小时营业的宗旨,但是在选址上就可以看出经营者的谨慎。“信盟”店一般以社区为依托,但是还离不开流动顾客群,所以“信盟”店一般都出现在临着一、二级马路的居民区旁边,始终未放开步伐尝试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便利店。
定位模糊
长春便利店独存概念
便利店的概念对长春商家而言并不陌生,但诸多因素导致长春的便利店基本上属于小型超市,而偏离了便利店的内涵。据了解,长春市一家连锁超市一度想在这个领域“开疆扩土”,他们最初的设想是在长春发展300家功能完备的便利店,但事实上目前只有50家,而且经营形式单调,个别店面已经开始亏损。
艰难支撑
加油站便利店欲罢不能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巨头所属的加油站就开始增设便利店。据了解,由北京石油公司设立的14家“实宜捷”加油站便利店均集中在市区繁华地段和居民小区,虽然实现了“便”,但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却无“利”可言。据和平里加油站便利店工作人员介绍,开业以来,生意一天比一天惨淡,白天根本没有人来光顾,只有夜间或清晨会有一些司机借如厕的机会买一点食品充饥,但购物的数量、金额都不大。
在上海,加油站便利店同样遭遇尴尬。2003年8月,上海捷强连锁公司从其与中石化合作开设的30家加油站便利店中全面撤出,而退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营不佳。此后,上海可的便利、联华快客便利等也陆续开设了一些加油站连锁便利店,但整体经营状况都比较困难,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有的干脆关门大吉。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负责人透露,加油站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成熟,无论是通过品牌合作,还是自营便利店,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尽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便利店发展商机巨大,然而,目前连锁便利店的营业实际显示,经营性亏损比比皆是,这既让业内人头痛,也让外人看不懂:便利店到底怎么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江明对便利店业态颇有研究,他认为,目前,我国便利店业态处于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也培养出了一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标准店铺,但与日本等便利店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便利店业态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首先,忽视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的商品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商品开发滞后。各大便利店公司基本上是在沿用传统的一对一交易制采购模式,极少与制造企业合作开展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的商品共同开发。其结果是便利店普遍缺乏有竞争力的战略性商品,导致便利店商品结构与超市雷同,难以开展有效的业态之间的差别化竞争。
其次,注重对便利店外在形态的模仿与引入,忽视对便利店业态本身的开发和创新。
另外,对特许加盟形式缺乏全面认识,对加盟店铺的支持力度不够。与日本96%的特许加盟和80%以上的业种转型店比例相比,我国便利店业态在这方面的差距巨大。与此同时,总部对特许加盟店铺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业务指导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诸如指导时间难以保证、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指导、解决问题缓慢等问题。
相关链接
世界便利店冠军7-Eleven
起源与发展
1927年,7-Eleven(7-11)连锁便利店的前身Southland Ice Company创立于美国得州达拉斯,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1946年,南方公司推出了当时便利服务的“创举”,将营业时间延长为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于是诞生了“7-Eleven”这个传奇性的名字。
1964年,7-Eleven开始特许加盟经营。1973年,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地区性特许加盟协议,日本第一家7-Eleven店开业。
1987年,美国南方公司多元化扩张失败,并在3年后申请破产。1991年,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购买了这家公司73%的股份,成为美国南方公司最大股东。1999年4月28日美国南方公司正式改名为7-Eleven INC.。
7-Eleven目前在全球已设立了2.3万个零售点,业务遍及四大洲20个国家及地区。每日为接近3000万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的顾客提供24小时全天候便利服务。除北美本土市场外,日本、中国台湾和泰国拥有最庞大的7-Eleven便利店网络。
作为世界最大连锁便利店的7-Eleven,除经营日常必需的商品外,还协助附近社区居民收取电费、煤气费、保险费、水费、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甚至快递费、国际通讯费,对附近的居民生活切实起到了便利的作用。
目前,香港牛奶公司拥有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广东地区和新加坡的特许经营权。
台湾统一集团下属的统一超市经营商取得了7-11在台湾的永久特许经营权,台湾便利店总数已超过6000家,并取得了菲律宾7-11公司50.4%的股权。
泰国正大集团拥有7-11在泰国的特许经营权,便利店总数超过1700家。
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1992年,香港牛奶公司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7-Eleven店。进入中国初期,7-Eleven主要以经营日常必需品为主,并引进国际便利店的营运标准,主要售卖进口货。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7-Eleven货品逐渐加入适合本土口味的产品。另外,主推快餐,以本地顾客的口味为发展方向。近年更强调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以创意增值为原则,积极开发极具特色的便民服务,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的便利购物服务方案。
去年12月,7-11在北京的合资方案已经获得国家商务部的批准。按照计划,7-11将在北京开店100家。
---------------------------------------------------
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