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却收获了首富的焦虑
黄光裕是如何通过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国美电器,0439.HK)打造他的财富王国的?
对国美电器的财务研究分析,可得出国美融资模式的潜规则,就是国美电器通过所谓的连锁零售业挤占上游货款的方式,来实现短融长投的秘密。国美电器在这方面玩到了极限,并且把长投的目标锁定到了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业是通过政府公权力释放得以发育的最明显的行业,私企涉及越深,与政府、国有银行的牵连就越多。
黄氏家族深深地涉入北京房地产行业,并在其中盘根错节,蓬勃发展,这使得黄家庞大复杂的私人地产投资体系像一个越拉越长的链条。而这必然使其企业发展与管理水平出现矛盾,长长的家族企业链条中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弱点,这些链条中的弱点随便哪一个断裂,都会像一个炸弹,令场面难以收拾。
借助笔者多年积累的分析成果,不难发现,国美电器的资金链条在上市前崩得很紧,而且,上市的手法十分高明——通过上市高估了数倍自己的资产价值。
根据《新财富》杂志的一项分析,在国美电器上市前,黄光裕旗下最重要的房地产公司是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鹏润房地产”),其资产获利能力远超公司经营获利能力。鹏润房地产2001年~2002年度财务数据显示,其净资产收益率高达46.86%,而销售收入利润率是同行业的2.61倍。这意味着单凭鹏润房地产自己的资产实力,其净资产周转率就达到行业水平的2.8倍!
在资金投入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并未同比超过行业水平的情况下,要实现如此“惊人”的业绩,似乎只有黄光裕的高超“财技”可以解释了。
2004年前,黄光裕用于资本运作的公司——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鹏润投资”)在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前,曾从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国美”)抽调走大量资金,据称是投入鹏润房地产用于地产开发项目。
等到2004年国美电器成功上市融资后,通过鹏润投资进行家电贴补房地产的资金转移大为减少。黄光裕的“商业+地产”类金融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通过上市高估,其实际目的是收获现金,解决了资金紧张问题。但是,黄光裕却在不经意中收获了一个副产品——首富榜首。
胡润为什么把黄光裕排在首富的位置上呢?应该不是因为黄的财富最多,在中国比他有钱的人有很多。实际的原因是因为只有黄光裕的财富是通过上市而公开披露了。对此,黄也有苦难言。其实,2004年胡润的日子远没有今天这般风光,那时候他正处于《福布斯》对他的封杀状态中。因此,他急需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榜品牌。把黄光裕排成首富,虽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应该也包括黄光裕本人),但可以立即收获眼球无数。
2004年,福布斯的首富是荣智健老板,严谨的大媒体,告诉了人们首富其实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黄光裕倒是一直乐得坦诚相待:我的财富都是纸上的,算不得数。
可是,进了榜之后,连中央政府官员都开始关注国美电器在中国民族零售企业中的价值,多次拿国美电器作为榜样,鞭策那些不景气的国有零售企业。其实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愚蠢,而是他们办事情必须遵守规矩,玩短融长投,玩挪用资金搞地产,玩挤压供货商,玩拖欠大额贷款不还,他们承受不起。
这种舆论与政治的双重压力,或许是黄光裕在谋求上市、注水财富的过程中完全没想到的。而如果一旦抵挡不住这些压力,其他富豪因失败所蒙受羞辱的前车之鉴就将再现,黄光裕如何能快乐的起来?
司机困境与美洲杯策略 阻挡黄光裕快乐的高墙
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案例,叫“司机困境”。一个大型出租车队里,汽车经常是由调度员派给司机的。车队里既有好车,也有年久失修的老爷车。调度员可以利用他的调度权向每个司机收取一点贿赂。谁若是拒绝行贿,就一定会得到一部老爷车,而那些愿意合作的司机就会“抽到”上上好签。这么一来,调度员是发达了,但司机们作为一个群体,面对的还是他们就算不贿赂调度员也能得到的同样一些汽车。假如司机们联合起来,也许可以结束这种被迫行贿的日子,而这取决于如何组织起来采取行动。但问题的关键不是调度员能从行贿者那里得到多少好处,而是他可以严厉惩罚那些不肯行贿的人。
“司机困境”完全可以解释今天的中国家电零售行业遇到了什么情况。
不妨来做个归纳分析:
国美电器、苏宁电器(002024.SZ)、永乐(中国永乐,0503.HK)、大中电器都发现了可以通过降价促销,拉拢顾客。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顾客是得到实惠了,但这些企业作为一个群体,面对的还是他们就算不降价也能得到的同样一些顾客。假如各企业联合起来,也许可以结束这种被迫降价的日子。与“司机困境”类似,如何组织是个问题。而问题的关键不是顾客能从降价促销活动那里得到多少好处,而是他们可以严厉惩罚那些不肯搞降价促销的企业。
只有摆脱这种困境,家电零售企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于是,最大的司机——国美电器的黄光裕开始行动。
2005年,黄光裕把苏宁电器、永乐、大中电器和五星电器的老总请到一起,他提议组成一个五人俱乐部。他甚至建议,这个俱乐部至少每个季度碰一次头,五个人谁也不带助手,就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大家一起商量,避免在旺地重复开店,避免价格战。大家一起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很明显,黄光裕想跳出司机困境。
但是,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只要大家一分开,只要大家不是一家企业,博弈的最终结果一定是重新回到困境。
事实也是如此,从第一次会议之后,五人俱乐就再也没有聚齐过。与市场经济的规律相比,黄光裕的浪漫主义情结碰了壁。家电零售的博弈各方再次陷入了死拼消耗的困境。
盟主没有做成,黄光裕想出了新办法,进口高档电器利润率比较高,他干脆把这块业务从头包装成一个鹏润电器。但是,黄光裕的这种行为,本身并不符合经济学的最佳策略。
西方现代企业中,优势企业继续保持优势的策略是遵从“美洲杯策略”。
航海界最富挑战的“美洲杯”帆船大奖赛有一个规律,就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第一艘帆船,他的最佳比赛策略是跟随重复第二艘船的一切操作,这样,它可以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
因为海流和风向都是未知的,也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如果第二艘船的舵角和帆角正好处于最佳状态,那么,如果第一艘船不跟随它调整,就会被超越;而如果第二艘船并没有处于最佳角度,但是只要第一艘船跟它的角度一致,至少不会被对手超越。因此,只要领先者采取跟随第二名的策略,可能不会取得最好成绩,但是它将永远是第一名。
企业竞争也是如此。比如在PC领域,IBM的创新热情,远不如其将标准化的技术规模经营那么专注。新概念更多是来自苹果电脑、太阳电脑和其他新公司。冒险性的创新是这些公司脱颖而出夺取市场份额的最佳策略,也是惟一途径。领先者IBM跟在别人后面第二个出手有两种好处,一是如果别人的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领先者立即模仿,凭借庞大的规模,很快就能超过创新者,继续维持老大的地位;二是如果这个策略被证明是失败的,不会蒙受任何损失。
结果是,市场上的领头羊们,只有当它们对新生企业选择的航向同样充满信心时,才会跟随这些企业的步伐,并通过垄断优势超越这些新手。
而国美作为家电零售行业的领头羊,却甘愿跳出来探索新的模式,足以看出这个企业的年轻和不自信。
国美收购永乐
摩根士丹利的翻云覆雨手
2005年,后起之秀上海永乐咄咄逼人,规模已经接近国美的1/3。而且,永乐得寸进尺,居然跑到国美的大本营北京来,与国美的“世仇”北京大中签署了合并计划。上海的永乐加上北京的大中,就可以立即出现一个堪比国美的竞争对手。已经有一个苏宁在侧的国美,实在无法接受即将出现的三强鼎立的局面。
此时黄光裕面临的局面就像赤壁之战后的曹操,心情自然不会很好。
这时候,双方都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作为永乐的战略投资者和最大流通股股东的摩根士丹利开始反戈一击,这使得游戏结果超出了各方的预期——本来打算吞并大中的永乐,不但没有吃下大中,反而被国美一口吃掉。
尽管公开场合下,摩根士丹利否认自己在推手国美、永乐合并案。但通过策略分析,事情可能的脉络走向并不难看出来。
摩根士丹利作为永乐的大股东,在永乐合并大中电器这桩婚姻上,只可能有三种选择:反对、支持或无所谓。
如果摩根士丹利支持或者对永乐合并大中持无所谓态度,必不会集中抛售永乐的股票而导致永乐市值大跌。换言之,摩根士丹利抛售永乐,使其市值缩水,无法继续收购大中,就表明摩根士丹利反对这宗合并。
为什么反对自己投资的企业合并竞争对手?
只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永乐的陈晓团队已经与摩根士丹利达到了离心离德的地步。摩根士丹利不愿意继续力挺永乐的陈晓做大。
二是摩根士丹利看到,即使力挺陈晓做大,成功收购大中,也无法改变“司机困境”,大家还是要继续恶性竞争,直到赔钱关门。因为谁也无法恶意收购国美,国美的股权结构具有黄光裕一人绝对控股的特点。所以,不如弃永乐,投国美,反过来帮助国美收购永乐和其他企业,帮助国美一统家电江湖。
从摩根士丹利大量买入国美股票的迹象看,第二种情形很可能是事实,而第一种情形,从陈晓与摩根士丹利的互不理睬看,可能也同时发生了。
如果这两个原因同时发生,那么就不难理解为何国美渔翁得利。
更重要的,摩根士丹利与国美一样,也想促成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统一,结束困境。这使得敌意收购苏宁的弹药,也一次性地筹集充足了。以苏宁的股权结构看来,使换股收购存在很大的可能。
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的变局,和其后与摩根士丹利的合作,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黄光裕第一次如此之近地看到了统一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希望。
黄光裕为何力挺EVD?
2006年10月,黄光裕高调出任中国EVD联盟主席。
这是一件十分特别的事情。
EVD作为中国家电企业对抗日本HD-DVD的下一代影碟产品,其实与国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首先,EVD联盟主要是碟机生产企业的事情,比如TCL、新科、上广电等都有投资EVD项目。黄光裕的国美电器没有向EVD项目投过一分钱,国美只是这些企业的下游零售商;其次,日本多家HD-DVD企业本身也是黄光裕的重要供应商,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双方谁赢了,国美都一样赚钱。
那么,一向为人低调的黄光裕为什么大张旗鼓呢?
原因其实并不在EVD本身。
国美这些年因为挤压上游供应商的货款和利润,已经广泛树敌。所有的家电供应商都对国美既抵触又离不开,防范国美的情绪普遍存在。他们一般与苏宁保持良好的企业间关系,而更喜欢与国美硬碰硬,这是牵制国美的一种明显迹象。
数据表明,国美电器通过挤压供应商取得的收入,已经对净利润的构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供应商处取得的收入,已经超过净利润的一半。
而陷入困境的国美也知道,无限地挤压供应商最终难免鱼死网破,只有与供应商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电脑互联,双方库存、生产与销售实际情况实时互通,才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正道。但是,中国家电生产企业与国美电器的关系并不亲蜜,要想跟人家联网,难度颇高。
于是,修补与家电生产企业的关系,就是国美的另一个事业突破口。
幸好,EVD联盟的出现,为黄光裕提供了一个舞台。作为房地产商的北京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是中国EVD项目最大的投资者,对同样深入房地产行业的黄光裕十分熟悉,因此,他力挺黄出任主席,而自己屈居秘书长,就使双方各得其所。黄光裕成为带领中国家电企业抗日的英雄,成了电器生产企业的大哥。张保全拉到了家电零售霸主的支持,投资EVD项目也更加底气十足。
更加有趣的是,两个房地产大亨却在家电行业结成了攻守同盟,不能不让人感慨利益纽带力量之巨大。
如果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行业需要成立联盟一致对外,无论对哪个国家,今天的黄光裕都会十分乐意担任联盟主席。虽然他本人对这些行当并不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与这些企业修补关系的热情。因为黄光裕明白,国美的类金融模式若想继续下去,必须和家电生产商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而不能渐行渐远。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黄光裕不但是一个善于在平衡木上舞蹈的企业家,更是一个运气奇好的企业家,每 不过,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能永远靠运气决定自己企业的荣辱成败,黄光裕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