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河北国大连锁:人人都用 才叫信息化 河北国大连锁:人人都用 才叫信息化
当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拿出一本厚书般的员工岗位职责手册时,吕瑞乐了,他知道,这回肯定有戏。
在吕瑞心中一直有个关于信息化成功的标准,就是企业信息化一定要能够让每个人的工作实现信息化。但让他常常扼腕的,却是企业本身基础管理的薄弱。
作为一家专注于零售业的ISV(独立软件提供商),北京亿惠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接手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河北国大)项目之前,已经积累了不少实施经验。当河北国大公司的工作人员拿出一本厚书般的员工岗位职责手册时,总经理吕瑞乐了,他知道,这回肯定有戏。
生不逢时
河北国大的第一家便利店在1997年开张,当时还是河北国大集团的一个中国台湾的商业伙伴引进的。应该说,就当时而言,市场冲击是蛮大的,不长的时间就开到了十几家。但好景不长,由于一味参照中国台湾的经验,便利店多是开在社区,老百姓对便利店的价格不买账。坚持了一年,中国台湾的专家就撤离了。
河北国大没有放弃,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并坚持下来。到2003年左右,河北国大的便利店已经开到了81家,此外,还有一个物流中心和两家3000多平方米的中等仓储超市。摊子大了,信息化水平偏低构成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真假“流程”
2003年,北京亿惠达进行项目调研时,发现河北国大除了财务系统的局域网,各分店之间的交易数据、绩效信息都没能实现联网。而两家中等超市虽然拥有独立的管理软件,但都是独立运行,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数据连锁。
从管理模式上考虑,如果能够把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式实现成功复制,就能把管理方式固化下来,就会便于公司人员的管理。
这就需要分析人员的组织构架,以及每一个岗位的职责。以一个分店的店长为例,他一打开计算机,能够看到哪些信息,应该加以分类和固化。公司的通知,需要销售优惠的策略,以及需要检查的前一天的工作内容,必须一目了然。
这就要求系统设计人员分析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每一个人,甚至考虑每位员工的素质。比如不少分店的员工都是下岗职工,对电脑完全陌生,针对他们的培训就不只是简单的解说,而是要尽量简化菜单、方便操作、实际演示。
流程应该是“活”的,可方便变更的,而国内不少信息化项目把流程做“死”了,成了假流程。
在流程方面,吕瑞认为国内软件厂商和国外厂商还有不少差距。那么什么是假流程呢?以做项目为例,首先软件厂商去调研客户的运营现状,然后依次开发软件。这样的出发点就有问题。因为,如果一味地按照客户的流程去开发软件的话,软件提供的就是定制化的东西。而一旦流程发生变化,软件就需要重新修改。而在国内企业中,伴随领导变更,流程发生变化的事情并不鲜见。
把数据的流向规定出来,然后依次灵活定义,吕瑞说,这才是流程。既然流程是条线路,而数据又必须使用这个线路,企业员工就只需报批、保存这些数据,就使数据自然按照流向走。
对于一个店长而言,每天一开机,就能看到你的部门报给你的数据,它的紧迫程度都有标注。打开数据,提出意见,就可以报送审批。这样一来,数据成为一个自然的流向。当信息技术人员希望帮助河北国大设计走向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在员工岗位职责手册上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
胖总部,瘦门店
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田彦平说,从1997年第一家便利店开张,现在河北省有将近200家分店。2005年,公司还在河北地区开了400多家农家店,2006年的计划是在石家庄市周边地区开设1000家农家店。
这种发展模式决定了连锁店信息化的未来将是胖总部,瘦门店。门店前端操作越来越简单,而带给后台的逻辑计算将会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中间件技术必须稳定,否则,应用开发再多样化,系统老是出问题,消费者也不买账。
由于发展加快,原来的中间件越来越不适应需求。去年,河北国大实现了整个中间件向IBM商店整合框架(Store Integration Framework, SIF)的迁移。这是一个基于IBM中间件的跨企业软件框架,这些中间件专为支持零售业务而开发。
“我们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就把系统完全迁移过来了。”吕瑞说,只要用的是按照国际规范开发的软件,在SIF迁移过程中都很方便。
在吕瑞看来,用户最大的收获就是系统有保障了。而应用软件开发商可以在此基础上,在前端应用领域花样翻新。比如,电脑、pos机、甚至手机,只要能联网的,都可以实现远程登陆。
(作者:王占波)
该帖于 2007-3-26 13:03:00 被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