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奇 香港利丰集团2008-05-04 22:52:39 来 源:商业周刊台湾版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从中国第一支原子笔,到知名品牌Levi's牛仔外套,从出口炮竹、藤器,到全球最大的民生消费品贸易商,这是一个传承百年、富过三代的儒商故事。 翻开三月初的《富比世》(Forbes)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有一对兄弟富豪同时挤入前五百大,这是两岸三地华人中,唯一靠自己打拚而致富的兄弟档。 自赚财富,兄弟同列名五百大富豪! 在落日行业中,打造日不落帝国 他们是冯国经、冯国纶。这对兄弟的传奇,从一个英文单字看出。《富比世》杂志批注台湾首富蔡宏图的财富来源,是“继承”。但同样是大家族后代,《富比世》批注冯家兄弟的财富来源是“自赚”(self-made)。 冯家兄弟是百年利丰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利丰,就是当年把“原子笔”引入中国,并且命名的贸易公司。而且,还把藤制摇篮从东方送到英国皇宫,给婴孩时期的查理斯王子使用。今天遍布全球的迪士尼卡通布偶、到年轻人身上穿的Levi's牛仔外套……,都由他们发包制作。 市值超过一百四十亿美元(约合新台币四千二百亿元)、员工来自四十一国的利丰是全球最大民生消费品采购贸易商。哈佛管理学院四度将他们的经商之道列为教案,让全球的MBA学子在最高学术殿堂讨论。《远东经济评论》喻为“亚洲最有头脑的商人”。 因为,这对兄弟将接手的一家“夕阳公司”,而今变成“日不落帝国”。他们改写全球的贸易产业史,让家族横渡百年。 三月十七日,《商业周刊》采访团队,来到香港长沙湾道八百八十八号,专访利丰第三代掌门人冯国经、冯国纶两兄弟。这对被《时代》(Time)杂志列为亚洲六十年来的英雄人物,榜上没有蒋经国、李登辉,但是在《时代》杂志的眼中,两兄弟的影响力更胜于一国领袖。走进总部大楼的十一楼,送茶水的阿嬷,身著白色唐装,茶盘一落,端上的青花瓷茶杯,杯盘盖,手工描绘著花边楼宇,古朴的写上“Li & Fung Limited”、“Established 一九○六”。他们家族,开始于一九○六年。 人称Victor的冯国经,是利丰集团主席。见到我们,主动由办公室走到接待室门口迎宾,厚实手掌满满一握,声如洪钟的自我介绍,“您好,我是冯国经!请多指教。”他的“经”,浓浓的香港腔,刻意咬字,听来如同“劲”。整个人精神奕奕,圆头大耳。 弟弟冯国纶是集团董事总经理,人称William。在父亲遗照前面拍照时,两位年过六十男人,顾不得别人在场,哥哥忍不住伸手帮弟弟整理衣领上的利丰别针,试了一次,不够好,两人讲了几句广东话,又再试第二次,直到满意为止。哥哥是哈佛商业经济学博士、弟弟是哈佛大学MBA,就在这对“哈佛兄弟”的手中,一个快被黑夜啃噬的太阳,竟被高高的抛回天空上! 故事的转折,在一九七二年。 母亲电召,割舍在美成就…… 哈佛兄弟返港接手黑手事业 那年,二十三岁的冯国纶刚拿到哈佛MBA学位。拥有哈佛商业经济学博士的冯国经,已经是哈佛大学副教授。但是,母亲的一通电话打乱了他们的人生算盘:“你们再不回来帮助爸爸,他就要累死了。”他的父亲已经六十一岁,又身兼立法会及市政局工作,分身乏术。母亲一通通电话催促。 在采访中,回想三十多年的那一刻,冯国纶苦笑:“老实说,一点都不愿意……。” 美国标准普尔(S&P)五百家企业执行长,有九%是哈佛MBA,高居所有名校之冠。有哪里位哈佛MBA毕业后愿意去管折塑料花的工人、困在纺织厂?他们是一群被训练攀登喜马拉雅山的好手,却要被叫回去蹲古井。然而,有选择的余地吗?两年后,他的哥哥也放弃人人称羡的哈佛头衔。冯国经用国语一字一句说出:“回家,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挑战。” 冯国经二十五岁就拿到博士,很快取得全职副教授教职,在全球菁英荟萃的学术巨塔,是天才的纪录。摩根大通(JP Morgan)台湾区总裁钱国维说:“念哈佛MBA没什么了不起,但要当上哈佛教授,这可是进入全球最高的学术殿堂!”回家这条路,冯国经挣扎了四年,还是妥协。 回到香港,贸易商的角色江河日下,包括百年洋行。在他爷爷广州开洋行的年代,贸易业是旭日,能说英语是有核心能耐的稀有人才,就能柯断信息落差,周旋于外国人间赚厚利。即便到利丰在香港发展的三○年代,“飞机没有,什么也没有,客人每每要坐一个多月的火船才到。”贸易商仍具有关键位子。 但是,“现在不同了,客人乘飞机,说不定明天就突然出现,看看你在干什么。从前顶多打电报,拥有自己用的密码。现在连传真也落后,要用e-mail。”这是他父亲一九九二年接受访问时谈及贸易业的变迁。 当会说英文的人满街跑,客人一天内就能飞到世界任何角落。大公司自己成立进出口部门。贸易商还有什么价值?没有能力改变的贸易商一个个被淘汰。太阳会东升,也要西下。 变局中,贸易商能发展出什么新价值?在冯氏兄弟出版的新书中,谈到他们的摸索。 革除积弊,如拿刀砍自己人…… 一场股权战争让亲族恩断义绝 利丰的会议室桌上,摆了一幅中国的地形图,上头清楚标示著古代丝绸之路的智能。 这条古老中国的经商路线,当时,驮著丝绸、瓷器和各种商品的骆驼和马匹,必须横越蜿蜒的山谷,翻过无数的山岭,走过浩瀚沙漠中无数的绿洲,才能前往西方世界。 但在现代世界,你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搭盖一座机场,即使距离遥远也显得不再重要。即时的信息、快速的货运,让山脉和峡谷不再是最大的障碍。然而,新的商业板块正在成形,国与国、区域与区域间的贸易协定,才是“新山岳”。现代商人必须了解这些新出现的丝路,以及背后塑造它们的力量。 利丰必须现代化。然而,往内看,一家员工百多人的老企业,几乎没人拥有大学学历。而且,收贿严重。有一次,他的堂兄弟冯国础与公司伙计去工厂验货,走得太快,伙计来不及向厂商通报他“太子爷”的身分,厂商把钱给错对象,竟然一个劲的往冯国础身上塞钱。收取回扣越来越严重,家族想大肆改革,遭到严峻阻力,竟有十五位员工联手丢辞呈。 不止如此,会计帐的层次只能做出营业额、损益。 于是,从一九七二年到九二年,他们卧薪尝胆二十年,展开整顿。从公司基础工程的建置、优秀人才的引入,以及最受争议的股权集中。 改革必须有实权与犒赏。利丰家族到了第三代,股权已经分散到三十五位堂兄弟姊妹,家族间的矛盾不断,两兄弟没有关键的股权。然而,利丰三代家传,股权为什么要集中给冯家兄弟?改革者与被改革者之间,存在很深的芥蒂,在亲族的眼中,两兄弟出国喝了洋墨水竟然回家拿刀砍自己人。 一九八八年,冯家从第二代、第三代移师美国波士顿,召开家族会议。结果,发生尖锐分歧。也是董事成员的叔叔极力反对。尽管如此,家族成员还是形成将股权卖给冯家兄弟的协议。 这个家族分裂的过往,是一页惊心动魄的历史,直到多年后,冯家兄弟的堂姊冯雪生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我们和冯国经一家已没有关系了,总之老死亦不相往来,行街见到面都当见不到。他们读哈佛的要够狠,当年他们吞占利丰,是处心积虑的。” 在《百年利丰》一书写著「从利丰的长远发展看,当年如果没有私有化(股权集中),利丰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就。”此书的作者、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冯邦彦指出,当股权与经营权结合后,“就好像回到创业的第一代一样。”之后,原本兄弟俩手中的股权从不及两成,提升到四成以上,成为冯家第三代的真正接班人。 不止如此,卧薪尝胆二十年,在引入优秀人才的摸索过程,还吃上官司。 为了建立新管理团队,兄弟两人需才孔急,以重酬延揽人才,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异业人才。值得一提的是黄子奇。这位曾在英、美两国接受教育,担任过香港邮政署长,退休后,进入利丰担任董事总经理及附属公司董事。一九九四年,弃官从商的黄子奇,因不满冯国经“未履行事前承诺支付的相关薪金与福利”,告上法院,一度与冯国经对簿公堂,最后,利丰败诉,赔偿黄子奇港币九十万元。 然而跌跌撞撞中,他们摸索到如何建立起一套现代的奖酬制度,延揽优秀人才愿意进入夕阳产业。后来小约翰韦恩制度就延续这个精神。 经过二十年蹲马步,利丰建置成为一家现代化公司,迈入起飞期,他们重新在香港证交所上市。冯家兄弟启动一连串的“三年计画”(详见第一百五十六页“贸易巨人的下一步”),与三十五次的成功购并,成为香港第一大贸易商,蜕变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一九九四年,对兄弟两人是难熬,也关键。难熬的是,他们的父亲冯汉柱过世。但也在这一年,兄弟两人蓄积二十年的实力,开始展现。 父亲过世,最艰难关键的一年…… 卧薪尝胆二十年,吃下大敌进军国际 关键第一役,就是购并当时在香港的头号敌人:英之杰(Inchcape)采购部门。 英之杰,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英资洋行,总部设于伦敦,曾经,它是市场老大,利丰是老二。后来,不但营业额被利丰追赶过去。一九九五年,英之杰的采购部门也被利丰购并。 这是高难度的一役,因为利丰“收购一家规模与他一样大的公司”,好比“大象吞大象”。结果,磨合的非常快,购并空前成功,利丰扩张将近一倍,营业额达到港币一百亿元规模。员工数增为两千人,从一个区域贸易商,变身为在十八个国家拥有据点,连结两千个供应商的跨国企业。他们一直打不进去的欧洲市场,也成功接收。而原本预估客户会流失两、三成,结果一个也没流失。这起经验,让利丰第一次被写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案,一九九六年,两兄弟更因此被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列为“全球最佳二十五大经理人”。 卧薪尝胆二十年,利丰发展出新贸易商的价值,打下全球供应链整合的基础。再透过十五年间的三十五次购并,将“全球供应链”价值发展到极致。太阳不再西沉,回到日正当中。 这是一个虚拟帝国。现在的利丰,既无工厂、也无针线,更没有直接聘用任何一名生产线工人,但它却构筑一个既广且深的网络,这个网络囊括了全球四大洲、四十一个国家、超过一万家的工厂。在这个网络中,全球有超过两百万人为它工作。 拥抱改变,启动三十五场购并…… 一万家虚拟工厂、遍布四十一国 当客户向利丰下单时,他们可以在这网络中,迅速找到最适合的生产者,组织出一座“虚拟工厂”。每天,它要处理一千张订单,每张订单的商品都不一样,每张订单都自成一间虚拟工厂。你可以说,这是一家贸易公司,也可以说简直就是一家信息公司。 举一个例子: 五月三十日,一家美国零售商向利丰下了一张三十万件男性斜纹工作短裤的订单。利丰没有工厂、没有纺织机、没有面料、没有染料,也没有拉链,也没有雇用任何一位女裁缝师。 然而,这笔订单竟然在一个月后出货了!短裤的钮扣来自中国,拉链是日本制造,纱是在巴基斯坦纺的,然后在中国织成面料并染色,最后成品则在孟加拉缝制完成。因为客户要求的时间很短,所以利丰一接到订单,就分给三家工厂承接,同步处理,最后每件短裤看起来都像同一家工厂制造的。 如果这笔订单晚两个星期才接,利丰就会由完全不同的供应链处理,从遍布全球的一万家供应商中挑选不同的合作厂商。 从一九九四年迄今,两兄弟共进行了三十五次购并,每次都成功,成为集团最重要的成长策略。过去十年,利丰营收成长近六倍。 最难得的是,每次购并都能留才。在利丰集团里,有八○%的高阶经理人来自购并。现在利丰贸易的第三号人物、加拿大裔的总裁乐裕民(Bruce Rockowitz),就是在二○○○年购并Colby之后,留下的关键人才。如果你有机会在利丰的上海办公室看到一位肯尼亚籍的经理人也别吃惊,因为,这家华人公司超过半数的员工是外国人,利丰的官方语言也变成英语。 利丰已成为横跨四十一国的跨国公司,吸纳各国人才,集成河,冯国纶很自豪的说:“利丰文化是一个ever change culture,不断改变的文化。” 二十年卧薪尝胆,他们让夕阳公司变成日不落帝国。《富比世》杂志公布两兄弟的最新财富数字,合计约近“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他们于香港拥有三家上市公司,还包括玩具“反”斗城、OK便利商店等事业。 誉满商界,每年G8均获邀! 谦虚低调,做机场主席照样排队通关 对香港人而言,冯国经已不只是商人,他长年担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商业顾问委员会香港代表,和各国领袖、部长交好,对话的层级是前美国总统柯林顿等政要。今年六月即将被推举“国际商会”(ICC)主席,是九十年历史的商会第一位亚洲籍主席,每年的G8(八大工业国)高峰会均获邀出席。 尽管,冯家兄弟已经“富过三代”但作风平实、谦卑。 曾和冯国经一起搭机的义美食品副董事长高志尚说,他虽然已是香港机场的“头家”,贵为主席,但他宁愿和大部分旅客一样,慢慢排队,自己拉行李,不走快速通关,令高志尚很惊讶,“他明明可以享受特权,但是主动放弃。”高志尚分析,他要亲身体会机场一切设施,才能知道机场动线顺不顺畅?有哪里些盲点?他可以亲自找出问题改进。 与冯国经相识二十多年的宏计算机创办人施振荣说:“他就是因为谦虚的人格特质才赢得我的尊敬,否则Ph。D(博士)那么多,也没有什么好敬重的。” 钱国维曾和冯国纶去做投资说明会时,也观察到,冯国纶没有保镳排场,自己拎公事包,不会非坐商务舱、头等舱不可。这里有个例子可以看出他们的谦卑作风,直到今天,冯国经吃完午饭,常亲自巡店,有时员工认不出他,他还自我介绍,完全没有大老板的架子。冯国经说:“我父亲给我一句终身受用的一句话,每个人,上上下下,你都有东西是可以学的。” 乐裕民提到这对兄弟档老板的印象是,“没见过有人像他们两人一样这么努力工作,几乎是无止境的(endless)的工作。”他随手举例,即便他要与两兄弟开会,都要排到两星期后,而且是早上七点钟。不止早起工作,还晚睡开会,我们采访当天,乐裕民说,这两兄弟晚上十点半还有一场越洋的电话会议。 曾国藩治家格言说:“家中钱多,子弟未有不骄者也。”他们的自律,可追溯至家风。 当年冯汉柱送两兄弟念英皇佐治五世中学,受全英式教育,还要研读拉丁文和法文。但母亲为了怕他们忘本,放学回家后,请来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的私塾老师,教他们背四书五经。后来,两兄弟负笈美国,一个进麻省理工,一个进普林斯顿,父亲要求儿子写信回来一定用中文,若写不出一个字宁愿他们用英文把字的发音拼出来。 影响至今,冯国纶仍可用广东话背文天祥〈正气歌〉、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讲求的是一个人的顶天立地的气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中国文人价值。这种风格养成,有如苏州名园狮子林的太湖石。匠人们要把采到的岩石沉入湖泊,花费一代,甚至二代,让水流把它们冲刷成奇、秀、瘦、透的雅石。 养石如养人,冯家兄弟置于中、西文化的两重漩流里,成为少数兼具东方对人圆融敦厚,又有西方学术训练的头脑,引领利丰不断蜕变。 它,引进第一支圆珠笔到中国,取“原子弹”时代先进科技之意,命名为“原子笔” 它,旗下有OK便利店、玩具“反”斗城等知名通路 它,迪士尼、Levi's、沃尔玛、可口可乐都是客户 它,营运版图横跨4大洲、41国 它,是全球最大民生消费品采购贸易商 它,两位接班人获选《富比世》2006年最佳企业家 *冯氏兄弟接手30年 把香港贸易世家变跨国企业 整理/吕燕智 1906年 冯柏燎与李道明在广州创办利丰公司,出口烟花、塑料花、藤制品、瓷器、衣服等 1915年 冯柏燎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展览会” 1937年 第2代冯汉柱于香港注册成立利丰有限公司 1938年 广州沦陷、利丰总部从广州迁至香港 1945年 第3代冯国经(现任集团主席)于香港出生 1946年 自美国引进原子笔 1949年 冯国纶(现任董事总经理)于香港出生 1952年 受香港政府所托,制作儿童藤椅献赠英国查理斯王子与安妮公主,并获英女皇感谢函 1970年 冯国经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商业经济学博士 1972年 冯国纶取得哈佛MBA学位后返港加入利丰,任职纺织品部门 1973年 利丰有限在香港挂牌上市 1974年 冯国经返港加入利丰,任职贸易部门 1981年 冯国经接任利丰董事总经理 1985年 与美国Circle K Corp、日本UNY合作成立利亚零售,开设香港第一家OK便利商店 1986年 冯国经转任利丰副主席,冯国纶接任董事总经理 与美商玩具“反”斗城合作在香港开设分店 1988年 收购家族股权,利丰有限进行私有化 1989年 冯国经升任利丰主席,第3代正式掌控管理权 启动第一个3年计画 1992年 利丰有限重组后于香港联交所重新上市 1995年 以港币4亿5,000万元购并香港最大竞争对手英之杰集团采购部门 2000年 以港币22亿元购并Colby采购集团 2001年 利亚零售在香港挂牌上市 2004年 利和经销在香港挂牌上市 2007年 年营收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过去15年一共进行了35次购并,包括美国Tommy Hilfiger全球采购部、德国零售商KarstadtQuelle采购部门等,迅速从区域贸易商转为全球贸易商 资料来源:《百年利丰》、利丰集团 *股东权益报酬率超过鸿海、台积电 文/李郁怡 利丰是全球贸易龙头业者,尽管从客户手上过手单子,赚到的边际利润率只有三%,但它从一九九二年重新上市后,过去十四年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ROE)达到三三˙五%。亦即,虽然每笔生意的利润非常薄,但一天能处理高达一千张来自全球的订单,最终产生惊人结果:股东每投资一百元,每年可以从利丰手上赚回近三十四元。长期表现佳,那短期又如何? 如果与台湾的龙头企业鸿海,或是台积电相比,二○○二年到○六年间,利丰“低净利率,高股东报酬率”的特色,可以说是“最会赚小钱的大公司”。因而在港股之中,是投资人偏好的“蓝筹股”。 香港凯基证券亚洲营运总裁邝民彬解释,低净利率,但却有高股东报酬率,与利丰冯家兄弟擅于进行购并操作有关。“收购的综效很快的展现,所以营收成长快的同时,又能够快速节省成本赚钱,反映在股东报酬上。” 而股东的报酬率高,受到投资人青睐,推升利丰的股价,则让利丰在进行购并时,金库满满,更有谈判条件,形成资金的正向循环。利丰的竞争对手则分析,是利丰在全球拥有一千家以上客户,一万家以上零售商的“经济规模”,面对供应商有议价的能力,而提供客户的加值服务则可以增加交易,钱转得非常快,这是利丰赚钱能力超越同业的另一主因。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