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1]  

主题:南国红豆(转)

 
上尉

   
   
 发表于 2008-01-07 13:08
楼主

  少年学书法,有同学索字,经常写的条幅是王维那首《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唐盛世,诗人远别也有洒脱之风。折柳送别,满饮一杯,此后西出阳关,昂首远行,很少有悲悲戚戚的。吟着写着,眼前便映现出一群青衫磊落的公子王孙来。如果有前世,倘不能与之把酒言欢,我愿洒扫庭除烹茶以待。这首诗多写了几遍,分送朋友,毕业远行,从此便开始了去乡远游的悲喜人生。
  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永州,与烟草公司为邻,抽过的香烟牌子不计其数。一直喜欢零陵卷烟厂的“红豆”牌香烟。这种烟价廉物美,深得平民百姓青睐。至于我喜欢的原因,只为香烟盒上那首王维的名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很多人都是由于类似的原因,喜欢上某样东西的。尽管,非常小众化。记得云南的茶花烟盒上也有两句: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独处时,抽上一支,记忆的湖水里荡起往事如烟,便不再寂寞。
  有时候会想,中国真是一个植物王国,诗人们又容易为自然界花开花落,草荣草枯而心有戚戚焉。要不然古诗词里哪来那么多的植物名类呢?王维的诗里,青草、红豆、茱萸、杨柳,都是那样的有情有意。
  他十七岁时写过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彼时孟浩然尚未成名,李白的时代还没有到来,王维是大唐天空下最耀眼的明星。他对朋友的情谊,如同流水般清澈明净。因为仰慕高僧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他的名字,为自己取名维,字摩诘。这样一个人,该是何等心性?王维幼年丧父,不过太原王家是当地望族,母亲出自博陵崔氏,兄弟五人依然受到很好的教育。他十五岁离家赴长安游学,二十一岁时便金榜题名,深得臣相张九龄的赏识。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相迎,诗名之盛,一时无二。却因此牵涉宫廷斗争而获罪,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安史之乱起,为叛军所俘,被迫署理了伪官职。长安收复后,他被定罪下狱,幸而弟弟王缙当宰相,很快得以赦免。受这段履历影响,他最后的官职也不过是一个六品的尚书右丞,后世亦称他“王右丞”。
                 
  早年他对世间的功名亦充满了热情和向往,梦想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年轻时做河西节度使幕僚,出塞前后写《从军行》、《观猎》、《使至塞上》,皆有走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如果不是高适、岑参,他也算得上边塞诗人中的巨擘。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中的大师地位,是他归隐后淳朴清淡的山水田园诗。我所喜欢的也是这些辋川风物、朋友迎送的句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的人亦好比他的诗,行云流水。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前任主人是宋之问。他花了大笔银子,把它买下来。这地方离长安不远,南来北往的朋友自然不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因此他的隐居可以介于“中隐”与“小隐”之间。
终南山,是传说中月亮睡觉的地方。在它神秘的群峰中,坐落着天帝在尘世的都城,因而成为隐士的天堂。身为世家公子,柴米油盐酱醋茶,他无须为此烦恼。琴棋书画诗酒花,他无一不精。他是杰出的画家,又精通音乐,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之于诗,往往着墨无多,却出神入化。苏轼说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绝对不是过誉。王维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且多不问四时。画花常以桃杏莲花同入一景,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这都是心意所到的杰作,不可以俗理而论。没有这种心境,如何把两晋六朝以来的山水诗艺术推至巅峰?
辋川山水绝胜,他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月吟风。“寂寞掩柴扉,茫然对落晖”。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篇篇写满人在寂寞时方能体味到的空静之美。那空山青苔上的一缕夕阳,静夜深林里的一抹月光,自开自落的一朵莲花,都触动了王维的心弦。与松风山月为伴,无心于世事,没有孤独,没有惆怅。他的心性高洁得不染尘埃。寻常世间的男欢女爱,他仿佛与之绝缘。他写了那么多诗,涉及人间情爱的,实在不多,只有《红豆》的情怀略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
  传说中,一位女子思念丈夫,滴泪成血,化做红豆。因为质地坚实,历久不坏,红豆便成了寄托相思的信物。
  梁昭明太子萧统在无锡顾山读书,邂逅了美貌的尼姑慧如。《文选》编成,便是分别之时,慧如送他一双红豆。无奈一是太子,一是尼姑,纵然情意深厚如山如海,亦大不过礼法森严如天如地。相思成疾,零落成泥。萧统再来时,慧如已不在人间。他在读书台种下两颗红豆,伤心离去,不久亦黯然销魂而逝。他至死都是太子,没有当过皇帝,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一部《昭明文选》。当了皇帝又怎样呢?南朝都短暂,以他那样的柔肠,结果好不到哪里去。
百年后,那两株红豆已长成参天大树。据说王维便是见此树而写下了相思名句。似乎,也只有这一首诗,透露了一丝感情信息。传说王维的状元及第,是九公主欣赏他的诗和琵琶,关照主试官录取的。那时他年方弱冠,风姿美曼,在公主府邸弹奏一曲《郁轮袍》,举座叹服,公主亦为之倾倒。其后发生的一切,颇似前朝宋之问赋诗夺锦袍的佳话。
这事到后来,演化成电视剧《大明宫词》里两人的一段隐情。王维在花园里惊叹于太平公主的眉目清亮,仪态万方。太平公主欣赏王维的才华横溢,却无争无惧,亦早已厌倦与第二任丈夫的生活。
  很久以后,太平问他当年不辞而别的原因。他说:“当时我不得不走,因为再差一步,我就要陷入爱情。”历史中的太平公主,比王维大许多岁,以两人年龄、身份的巨大差距,这首诗不大可能是写给太平的,那份惆怅却类似于萧统与慧如。
  我仍然愿意相信,这是他年轻时写给妻子的一腔深情。以诗代简,随红豆一并寄出。究竟是相思,还是相爱?写诗不同于写信,情感再深也要引而不发。所以诗中更多弥漫着关山阻隔的无奈。就连题目,大部分版本都是《红豆》,少部分作《相思》,也有极少数为《江上赠李龟年》。安史之乱中,李龟年流落长沙,多次唱过这首诗,因而流传甚广。南国友人长相忆,忽相忘。一问一劝,何其情深绵绵?从王维以后,阳关曲成为送别的流行歌词。茱萸长在乡愁中。红豆更成了相思的信物。妻子去世后三十多年间,他一直没有再娶,在辋川别墅长斋礼佛,侍母至孝。刻骨铭心的相思,相伴他一直到老。
  温庭筠《锦城曲》: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如果,要等到种下的红豆长出相思子,那么,等与被等的人,岂不都要等白了少年头?还有一首《新添声杨柳枝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你要知道,我对你的相思,如同嵌在骰子中的红豆一样入骨三分。
  红豆就这样承载了漫漫相思。明末钱谦益以“一别正思红豆子,双栖终向碧梧枝”寄托对柳如是的思念,隐喻对南明王朝的念兹在兹。《红楼梦》里宝玉唱:“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就连以改革著称的梁启超先生也写过: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红豆生南国,是很遥远的事情。相思算什么,早无人在意。醉卧不夜城,处处霓虹。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守着爱怕人笑,还怕人看清。春又来看红豆开,竟不见有情人去采,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三宝的歌词写得真是犀利。
  春天已来了,红豆已开了,但真情死了,有情人不在了。出生于九月初九的诗人余光中,自称“茱萸的孩子”。他说,要用红豆抵抗玫瑰。红豆是藏于心中的恒久诺言,玫瑰是盛开于眼前的浓情蜜意。至少,就我所历所见,红豆,实在抵挡不了玫瑰。现代人厚于物质而薄于情感,通讯日益发达,才十来年的时间,电话取代了书信,网络二十四小时连通,说相思,道相思,都显得有些不切实际的酸溜。在灯火迷离的不夜城中留连,我们都是些随遇而安,随遇而爱的人。所以,相思算什么?早已无人在意。
  我在永州城里并未见过红豆。似乎,那时的情感,自己也不知道是相思,还是相爱。真正见到红豆树,是前些年去浙江山区旅行的事了。从红豆树皮提取出的治癌良药紫杉醇,其价甚昂,为黄金二十倍。经济利息驱动下,西南山区大批红豆杉惨遭环割树皮的噩运。哭泣的红豆杉啊,谁还记得你曾经生长的绵绵思念?
  “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很多女孩子喜欢王菲的歌。我喜欢,是因为林夕写的词。他把古诗词的意境化入无痕,如烟袅袅,让人心存眷恋。
一别湖南多少年,连红豆烟也买不到了。在平原上,在都市里生活久了,无处登高,没有乡愁,没有相思。我是一个多么平淡无趣的人哪。
引用 回复 收藏
---------------------------------------------------
往日的春光里,一个唐朝女子
剪去善舞的长袖
她说:青丝
青丝啊
leafandwolf.blog.sohu.com
编辑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