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什么叫客单价,我还不懂。因为我至今没进零售业。于是我在百度上搜了下,哦,客单价,就是每一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金额。我就看懂这句了,下面给出的公式,我看得一头雾水。当初我看客单价,也是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今天,卖了这么多东西,来了这么多顾客,平均下来,每个顾客消费了多少。可是追这做什么呢?如果说店里有些东西总是卖不出去,有些东西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卖光,那,那看客单价做什么。
如果每月能赢利1亿,每月客单价2元又何妨。反过来,如果某些商品拖了后腿,占了宝贵货架和仓库容量,还要它做甚?充门面?超市不是专卖店,什么东西都卖的,所以赢利要看清各商品的受欢迎程度,特别是进场之后。赢利上去了,客单价就不重要了。
说起这东西,想起以前读书时,各班之间的考试竞争时的平均分。如果有足够的尖子生,哪怕有人考0分,这个班的平均分还是会很高的。但实际是什么呢,实际上,有人考了0分。有点讲形式?还有,因为总有人考0分,那么那些尖子生压力就很大。因为尖子生们如果都考少那么几分,平均分就会下去得很严重,于是我遇到的老师,基本上是不会放松差生的。因为差生也上来的话,那就很轻松了。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所以说,说提高客单价不实在,实在的是,提高纯利润。
看,我厉害吧,扯来扯去,我从怎么提高客单价,扯到了如何提高纯利润。我现在也就这点厉害了。
提高纯利润,是个老话题,而且涉及的因素很多。位置,人员素质,环境,商品。接下来,就让我小生来次老生重谈。
位置,不用多说。没人愿意去个要搭飞机,然后后又要转火车才能到达的超市买东西。太偏僻是证明了你的高贵,但顾客也是有自尊的。位置不好,周边没发展起来,你是真金的,也只能作为镀金的出现在当地报纸的,中间夹缝。
人员素质好,才是真的好。人员素质不好,内部结构再好,也是污水池一个。结构不好,他人好,他就知道变通,知道怎么让工作和服务人性化。他素质不好,结构再好,他也会找到机会,欺负员工,或是工作马马虎虎,又或是一言堂。一个队伍,团结才有力量,如果内部自己都有矛盾,那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是要打折扣的。
货架数量过多,卖场的过道就会狭窄。但货架多,也就意味着,能上更多的货。但你上那么多货做什么,又不一定都能卖出去。看国外的老电影我发现,国外的超市,那过道,那是相当的宽啊。宽得可以容一辆大众的甲壳虫通过。反观国内,可能也是我见识小了,不知道,有些地方的超市的货架之间的距离也能容大众的甲壳虫通过。但我没看到过,有的话,请告诉我。对了,如果要说麦德龙,那就不要说了,因为麦德龙宽的地方就是为叉车能通过。一开始就为了那宽度的,所有货架之间的距离,都是那个宽度,我指的是这个。
可能有人纳闷,搞那么宽就意味着要撤掉不少货架,得不偿失啊。也许。但我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如果人员不能在过道快速的流通,那人们是有怨言的。人们是来买东西的,不是专门来挤过道的。而我觉得,能容一辆微型汽车从容通过的过道,应该是最宽的标准,在我看来,也是最上档次的超市了。如果人员能在超市里更快的流通,那也就能很快的走遍整个超市,用最快的速度看完本卖场的所有商品,然后决定离开还是购买。反过来,如果他不能太快,顾客就会留在超市,恶劣的时候,超市就会显得极其的拥挤。甚至会有顾客因此决定不去看那个商品实物,也不想去对比同类型产品了,哪怕他很想买,哪怕他自己也知道,看了之后,对比之后,他一定会买的,但,太挤了。
根据这个理念,同样,入口也不能小了。同样的,出口的也不能小了。这里的出口不是指稽查员那位置,是收银员的位置。我见过最愚蠢的就是,那过道,也就只能勉强准许一辆三轮车通过,但是,他们还就在那么条过道的两边,布置了不少于4台的收银位置。即使只启动两个收银位置,那过道也很挤了,还不止4台,都运行起来,那过道不是过道,是挤道了。到时候,顾客们就怨声载道。因为收银区域狭窄而导致收银效率低下,真是可笑啊。导致收银效率低下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收银员不够专业,那可以换人或加强培训;二是收银员自己又要装袋,那可以派个人给他装袋;三因为收银区过道狭窄,要等就算了,还要挤着等。所以有人不去某超市消费的就是因为,进去容易,出来难,不去了。如果顾客不容易出来,那就是说,卖场内的人太多了。还没进的想进去;已经进了的,虽然还没买东西,但已经想出去了。另外,拥挤还会导致防损压力增大。所以,宽敞是首位,收银位置少还没什么,至少不会乱,不会拥挤。不像那家超市,一条只能过3轮车过道上,排了至少4条等候收银的队伍。等没什么,就怕还要挤。
商品多而费。谁想,到了一个超市,一个卖场,走了那么多步子,总算走到那个货架。一看,一比较,却不想买。白来了。要根据所辐射的区域来决定提供商品,这个是自然,但很难预测,也很难调研,有时比考证之前做的广告的效果还难。所以我这里就不说这个了。我这里说的是,尽可能物全;尽可能,物美价廉。物全就是,他们想来买什么类的商品,都能买到;物美价廉就是,那类商品只进性价比好的,或是说,只进质量好的。性价比不好,质量不够强的,就不要让它进场。这样做的好处是,符合性价比好的,符合质量高的商品,不会太多。这样你就可以集中资金来大量进某一牌子某一型号,使得每个商品的单价尽可能的低,因为你不用进同类型的其它的了。对顾客来说就是,他自己不用再货比三牌了,你已经帮他对比过了。这就是好东西了,为此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值的了。到时顾客更多要想的,是是不是要付钱了,而不是挑选。挑选似乎很费时间,而且很容易做出不买的决定。
商品要摆放得有联系。国外有人做出个奇怪的调查。我只能说奇怪,因为我也不能肯定,毕竟我还没为人父。说,啤酒应该和卫生巾,尿不湿放在一起。因为女人在家看孩子,不能购物,于是要买卫生巾和尿不湿时,男人就被打发来超市了。所以,在去卫生巾和尿不湿的路上有啤酒,或是把这3样东西放在一起,男人们会在买了女人和孩子用的东西之后,还给自己来点啤酒。那么,应该还有相应的联系。比如超市自己做的烤鸡旁边也该有酒水或碳酸饮料果汁之类的东西。这样的联系不单能勾起顾客的购买欲,还让他们不用再走到哪个货架去了。这可比促销好多了。正所谓是,一分钱一分货,除了推广的,促销的东西,经常去超市的,是不会在意的。所以不能指望促销能带来利润的增长。推断出准确的联系,并合理布置,才能带更多的利润。
环境则是一个很虚,很艺术的东西了。我这里的环境指的是,人能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在超市里,人能看到,又属于超市直接控制的是,灯具,地上的颜色,员工服,装修给人的味道是明代式还是歌特式,货架上货物外包装颜色的利用。超市里闻到的,除了现烤的,部分水果会很香,香皂和空气清新剂也会很香,中央空调出的冷气,此外,还有超市自己的厕所或是谁在卖场那呕吐。能听到的,超市人员,广播,音乐。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东西跟前面说的集结起来,就是我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只能去感受,舒服吗,而不是分辨,组成这个环境的因素是什么。好的环境自然让人流连忘返,这次走了还来。糟糕的环境则,不用我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