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制衣车间信息化阶段划分
1、手工计算阶段
缝纫班长将工人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工序记录在本子上,汇总给统计人员,用于月底结算工资的依据。这种方法是服装生产管理中最原始的一种统计方法,也只能用在小规模的厂商,否则工作量会呈几何级上升。
使用这种方法的缺点:一是耗费管理人员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繁琐的数据统计上,而且数据统计的不及时,也并不完全准确。二是,一旦发现某些工序数量有异常,很难跟踪到底是哪个工人、哪天出的问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工资成本。
2、纸菲阶段
将工人用的工票(菲),用印章的模式印在固定的一张纸上,每扎衣服一大张菲票,然后每工序一个小菲,工人生产某道工序的时候用剪刀将相应工序的小菲剪下来,作为自己生产产品数量的凭证,然后统一汇总到电脑(或者手工),统计总数量根据工价计算工资。这种方式比手工计数提高了很多,但是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输入,人工核对等繁琐的数字工作。
3、条码计菲阶段
借助于电脑和打印机,将一扎货上的大菲每道工序用条码的方式打印出来,工人在生产的过程中用剪刀剪掉自己的工序条码,作为生产凭证,然后统一汇总,由专人将工人的条码菲(工票)扫描到电脑系统。
条码计菲比印章菲提高了一个层次,如果将条码扫入电脑之后,系统自动生成工序生产日报,可以及时发现工序堵活;自动统计出每个工人的生产数量、计件工资;同时系统提供多种工人做工报表、生产进度报表、人事考勤报表,以及尾部工序、外发裁片、成品的管理及统计报表,方便管理人员时刻了解一线的生产情况,及时安排调度生产。
但是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需要专门的扫描条码人员,只有将条码数据扫描到电脑中,才能查看到工人的产量及工序的进度,只能做到及时而不能做到实时。◆虽然一次性的投入比价少,但是大量的条码回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条码打印纸的购买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投入。
4、电子计菲阶段
电子计菲是借助于RFID终端采集技术,将每个菲票的信息存在于RFID电子标签中,工人根据自己的工序,通过采集终端将产品的数量、加工内容(工序)等信息直接发送到电脑,完成计菲工作。这种方式有以下优点:A:实时性高、B:安全稳定、C:上通下达,信息共享;
D:分析流水,解决阻滞、E:节约成本、F:提高管理;G:循环利用,绿色环保、H:解决了软件的数据采集问题。
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创纬RFID电子工票代替纸质条码工票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帮助企业实时获取生产进度、员工表现、每包衣服每道工序做工时间、品质信息,即时现场做出调度,平衡现场生产瓶颈,改进生产工艺。实现信息流、物料流、劳动力流、设备流实时捆绑集成。
工作原理:裁剪捆扎时,配上一张智能物料卡,代替条码工票或者手写菲票、传票(流转单);
在每台衣车上或者需要计件的岗位上,安装一个双读头的读卡器;员工工作时,刷下读卡器,读卡器显示员工工号,每扎完工后刷下物料卡,读写器显示每扎数量,员工完成的工序,颜色、尺码等。 系统自动记录员工在哪些时段在做哪些订单,每道工序耗时多久。质量控制员发现次品,只需按下读卡器,系统自动记录是哪个员工哪道工序多少数量出现次品。
现场应用效益:
1、直接效益
◆ 管理规范化 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线透明度,节省薪资,责任到个人,减少瑕疵品,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减少在制品在生产线上的积存。
◆ 运作自动化 自动采集生产数据资料,较少录入人工,自动核算薪资,彻底淘汰工票,杜绝转送工票现象,节约成本。
◆信息数据化 即时监测生产瓶颈,精确计算产能与生命周期,自动产生各种智能分析报表。
2、价值飞跃
◆使个别的小改进变成全员的改进。而且这一发现过程是永远都会重复的。所以真正称得上是工艺改进的永动机。
◆ 如果每天都能把生产效率在原来基础上提高1%,那么70天后是什么结果?效率是70天前的200%!
做到公平
◆IE所制定的工序单价很多都没有实现经过大量的验证,导致有的工序相对简单又值钱,有的麻烦又不值钱。现场分工时会造成人为的分配不公平。
◆可以精确的知道IE估算的每道工序工时单价是否合理,如何去修正,做到公平。
3、投资回报
◆可以节省人工成本8%
◆ 降低生产损耗10%
◆ 缩短生产周期18%
◆ 提高生产力30%
◆ 提高客户满意度
- 该帖于 2009-12-16 20:17: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