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讨论]青岛商圈沉浮启示录 如果把'商圈'喻为城市的名片,中山路毫无争议应排在岛城四大商圈之首。因为,作为一条历史最悠久的商业街,中山路见证了青岛百年来的发展史。 然而,与生意红火的台东商圈、东部商圈、李村商圈相比,用'凋零'一词来形容中山路商圈的现状,恐怕少有人反对。 实际上,近十年来,仍有许多商家把中山路商圈视为商业竞争的'制高点'。在他们眼里,中山路还是一条'金街',不料想,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风水宝地'却成为一些商家的'滑铁卢': 首先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山路商圈周边的华能商场闭门谢客,颠覆了'中山路商业神话'。位于广西路的华能商场与中山路的直线距离不到50米,其规模和设施当时在中山路商圈名列前茅。华能商场本想借中山路的'商气'招财进宝,却因客流稀少而难以支撑。这不仅是中山路商圈首个'倒下'的颇具实力的商家,而且还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来的一些商家竟在'金街'---中山路上先后黯然离去。 如专营高档服饰商品的海信金座商场犹如中山路的'过客',开业仅一年有余,便在2004年关门'打烊'了。再如,'镇守'中山路南端的发达商厦在苦苦支撑7年之后,于去年9月丢弃'发达'之寓意,成为这条百年老街上规模最大的一家关门停业的万米商场。 一些商家'告别'中山路商圈,致使中山路的店铺商业价值比五六年前下降了一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家涌向东部、台东和李村商圈。其中,台东和李村商圈的店铺商业价值现在比中山路高一倍左右,而五六年前,在中山路租一节柜台的钱可以在台东三路租两节柜台。 强烈的反差,让人们颇感困惑:中山路究竟何去何从?中山路商圈何以会变成这样? 或许,正是因为人们对中山路商圈寄予的期望太多,所以有关'商圈'的话题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有人认为,中山路商圈的衰败与东部新商圈的崛起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果真如此吗?我们再看看--- '老圈'与'新圈'的碰撞 应该承认,十几年来,随着城市中心逐步向东部转移,东部商圈应运而生,中山路商圈不可避免地被分流了一些顾客群。 然而,失去一定的顾客群,绝不是中山路商圈衰败的全部原因,否则,难以解释台东和李村商圈持续的生意火爆现象。 在年轻的东部商圈面前,台东和李村也堪称'老商圈'。但是,近年来这三个商圈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错位竞争。这种错位竞争,既包括新老商圈错位经营,即商圈与商圈之间规划、定位、特色、风格的错位,也包括商圈内核心商业街上店与店之间的错位经营,即街内店与店之间业态、商品、服务、营销的错位。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香港中路作为东部商圈的核心商业街,目前只有三个正在营业的万米商场,它们分别是佳世客、家乐福和阳光百货,而且这三个万米商场还属于不同的商业业态:佳世客是购物中心,家乐福是大型超市,阳光百货则是高级百货店。 在台东商圈聚集的是利群商厦、沃尔玛超市、万达购物广场等三、四家万米以上的商场,这些商场的业态也是各有特色。 位于李村商圈'圆心'的向阳路步行街上汇集着岛城十大商场中的三家---维客、北方国贸、利客来,这三大商场虽然都以百货为主,但今年以来,维客已经调整商品结构,开始尝试走中高档商品的经营线路。 由是观之,东部、台东、李村商圈有两个相似点:其一,这三个商圈里的大型商业网点数量基本相同。其二,这三个商圈里的大型商业网点都在努力体现着错位经营。 不要把'相似'看似'巧合'。有关资料表明,国外一些著名的商业街上,一般都是3至5个大型商场,由于它们重视错位经营,因此都能生存和发展。据了解,1999年上海南京路经过改造,只保留了三家大型综合商场。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盛永安说,东部、台东、李村商圈的建设,暗合了现代商圈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一种商圈建设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不仅有利于整合岛城原有商业资源,也是商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一种准备。 那么,中山路商圈又如何呢?如今,在中山路和与其相连的胶州路上,聚集着8个万米商业网点设施,如果加上火车站旁边的华联商厦,中山路商圈的大型网点数量达到9个,而且它们并没有全部形成真正的错位经营。据悉,在近年来中国商界改变'千店一面'的努力中,还没有一个能让如此之多的大型商业网点在同一个商圈里错位经营的解决方案。 更为严峻的是,中山路商圈似乎面临着规模的'困惑'。有业内人士认为,仅仅9个万米商业网点设施就已经超出中山路商圈的商业半径所能承受的能力。因为按常规要求,9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平均日客流量应在20万人次左右。现在中山路商圈日均能吸引20万人次左右的客流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经营面积过大对商圈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即使在集商品之大成的综合性商业街上,出售商品的广度和深度也是有限度的,过大的商品经营面积将吞噬商家绞尽脑汁完成的商品组合,为了填补剩下的空间,雷同现象不可避免。比如在中山路商业街,不仅重复经营的商品品种达到80%以上,而且业态雷同现象也比较突出。 对比东部、台东、李村商圈和中山路商圈的'得'与'失',可以窥见成功商圈的发展路径。当然,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岛城今后进一步建设商圈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至此,我们把目光转向---商圈总动员 可以肯定的是,经历了十多年的'商圈热'之后,商圈在'十一五'期间又孕育着新的建设、发展机遇。 去年8月中旬,传来了一个有利于流通业发展的好消息---针对当前制约流通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和地方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推动流通业改革和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国务院首次针对流通业的发展出台文件。'流通先导论'终于从理论上升到了政府决策的高度。业内人士认为,从'流通无用论'、'流通从属论'到'流通先导论',再到流通先导地位正式被政府确定下来,2005年可谓流通业发展的新起点和里程碑。 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流通业改革和发展?据介绍,'十五'期间,包括青岛在内的全国许多地区都在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高速发展制造业。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魏炳义认为,制造业虽然创造财富,但只有发达的现代流通业才能实现财富,所以,如果没有处理好制造业与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不仅会影响制造业的持续有效发展,更会影响到工业产业的市场销售和价值实现。许多国家经济波动的教训表明,在现代流通业没有超前发展的前提下,盲目推进现代制造业,无异于快速推进'孤军深入'而缺少后勤保障的军队,其困境将是不可避免的。 毫无疑问,发展流通业,商圈建设应列其要位,因为商圈不仅是城市的'名片',而且还是城市流通力和辐射力的标志。 展望岛城商圈的未来发展,中山路商圈是永远绕不过的'话题'。作为见证青岛百年沧桑变化的中山路商业街,曾是民族工商业神采飞扬、精英荟萃之地,这里有着许多名人遗迹、历史故事,这里沉淀最深的文化。从某种角度讲,中山路商圈承载着超出商业功能之外的许多希冀。
青岛 商圈 搜索更多相关帖子: 青岛 商圈 --------------------------------------------------- 百货+商业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