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服饰品牌:市场萎缩 奇招自救 时尚品牌商作为盛事时锦上添花的一族,在2012年并不好过。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国际贸易减少,中国虽然是“西边不亮东边亮”,但与以往相比也出现了市场萎缩的趋势,这一特点到下半年时尤其明显,从国内外各大品牌的业绩中可见一斑。
以6月为节点,各大牌业绩在2012年的这个初夏开始变得不那么好看。9月,Burberry发布盈利预警,其同比同店销售是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的,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欧元区动荡正对奢侈品集团造成影响。
LVMH集团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至69亿欧元。不过,其二季度的收益额上涨了26.5%,而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5%,说明集团收益总体呈持续放缓态势。Gucci的业绩也呈现下跌走势,比起一季度12%和二季度10%的增幅,品牌三季度的收益额增长仅为7%。
快时尚巨头Zara的母公司Inditex集团一季度实现纯利润同比增长30%,公司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而其部分秋装却经历了首次降价。H&M在中国市场的大动作与其稍显惨淡的业绩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6-8月的净利润为36亿瑞典克朗,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仅上涨了不到1%。 Esprit运营公司思捷环球的中期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下跌74%,至5.55亿港元。
面对经济危机,时尚巨鳄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新顾客群、渠道和设计成了大家应对萧条、挽救颓势的突破口。
关键词1 男装“受宠”
回顾2012年,国际大牌和本土品牌都对中国男装市场萌生了兴趣。
数据显示,中国男装奢侈品市场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而女装增速只有8%。国际奢侈品品牌看到了这一巨大商机。LVHM集团斥巨资发展男装品牌Berluti(伯鲁提);巴黎春天重金收购了意大利高端男装品牌Brioni(莱奥尼);Gucci(古驰)在北京开设首家男装旗舰店;Coach(蔻驰)二季度男性业务取得骄人成绩,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张男性商品品类。
男装本土品牌2012年同样表现不俗。年初,中国男装品牌依文参加了伦敦时装周的开幕秀。10月底的中国国际时装周,男装品牌规模、场次都远超之前。
关键词2 集体触网
2012年,国际品牌纷纷在中国上线,增强渠道优势。同时,国内奢侈品电商也动作频频。
2012年年初,户外品牌探路者推出自主经营的网络销售平台,同样谋求上线的还有快时尚品牌Zara,9月其网上商店在外界巨大的期待声中亮相。相比同类品牌GAP、优衣库,Zara在华触网的行动显得姗姗来迟。其与运营成熟的网上商店相比,在浏览界面、尺码标识、服装展示等层面仍需改进。
2012年11月初,美国高端时尚品牌Coach也将其中国网上商店带到消费者眼前,并且做足了准备。Coach网店由专门团队管理,订单交付功能由本地合作伙伴执行。我们发现,Coach的中国网站页面和购物体验设计得非常适合中国人的购物习惯。不仅在选购页面上点击商品后会弹出“分享至新浪微博”、“分享至豆瓣”的链接,还会显示“您可能会喜欢”的其他商品。
关键词3 原创普及
近年来国内服装品牌不惜花重金聘请国外设计师加盟,导致优秀国内设计人才不得不自立门户建立设计师品牌。炒热国外设计师并非加强中国设计的最佳途径。
运动品牌一直都以舒适和科技著称,但随着消费者对款式要求的提高,中国运动服装品牌发力设计。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高级定制品牌占有不小比重。以往,提到高级定制,人们最先想到国际一线大牌。但在2012年,这一领域开始诞生更多本土品牌。
2012年冬,“双11”电商大战捧红了一直以来被定义为“小众”的线上原创品牌。线上原创品牌价格低,设计个性化,且多有OEM背景,成了2012年国内时尚圈的一匹黑马。
原创策略也被时尚品牌所运用。2012年11月,H&M在北京发售新设计师合作系列。低价买到知名设计师的作品,是抓住消费者眼球和钱包的利器。
关键词4 逆势扩张
即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仍有不少国内外品牌登陆中国或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2012年情人节当天,周生生珠宝在北京的第13家店落户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一个月后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法国快时尚品牌“SEE YOUR STORY”(茜雅朵朵)亮相。
2012年8月,Forever 21的中国首家旗舰店高调亮相王府井,并推行线上线下双开花策略;9月H&M在中国内地门店数量突破百家;11月,巴西鞋业协会(Abicalcados)带领巴西八大知名鞋履品牌集体参展北京国际品牌鞋及配饰展,在中国寻求商机。
腕表品牌2012年对中国的二三线市场信心十足,浪琴准备在三四线城市寻找商场入驻,还在一线城市开设品牌旗舰店。中国二三线城市是新一代富人的聚集地,会针对二三线城市做定位细分,但不支持在中国“疯狂开店”。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