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6]  

主题:2013年超市业态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上)

 
黄山&岩松

 积分:8903  金币:2558
 发表于 2013-03-28 23:21 | 只看他
楼主
今年以来,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我普遍有一个感受,今年物价上涨的幅度虽然是回升了,但是从东部和中部城市各大超市门店的销售来看,似乎并不乐观,一个较为普遍的趋势是,这些超市门店虽然在生鲜品类上销售有了明显的增长,在食品品类上销售只是微增长,但在非食品品类上,销售则有明显的下滑,那些表现好的超市可能只是小幅下降(相对于以前的增长这已经是很不好的消息了),而一些表现差的超市则出现了10-20%的惊人降幅,而且由于非食销售不旺,一些企业普遍采取买一赠一、买100返30甚至50的百货店的营销套路,以求能够拉动销售,结果却导致原本在超市门店毛利额占比达30-50%的非食品类的毛利贡献急剧下降,原本在超市中非食品类是高毛利的代名词,而现在非食品类的毛利率其最终结果已经与食品品类非常接近了,而且由于非食品类的商品宽度非常宽广,占用门店空间的比例非常高,在很多大中型超市门店(面积在3000平米以上),这部分商品的面积占比常常要达到40-50%,但由于该品类每一个单品的周转速度都远远慢于生鲜品类和食品品类,所以对于综合超市和大卖场业态而言,正在面临如何处理非食品类这一“鸡肋”品类的尴尬境地,而在10年前、甚至是5年前,行业内大家所分享的经验还是如何经营好非食品类,我们还从沃尔玛和家乐福身上获取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而现在形势突变,曾经的香饽饽已经变成超市卖场的鸡肋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快速的变化呢?其实,这都是现代科技对于零售企业以及消费者消费行为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的力度丝毫不亚于两三年前苹果Iphone手机对于曾经全世界手机界的老大诺基亚的冲击,而今对于这些超市门店的非食品类造成冲击的正是电子商务。
为什么电商会对超市卖场的非食品类产生如此大的冲击呢?
首先是可选择性方面电商远远高出店商,一般来说一家门店,即便象沃尔玛、家乐福那样的大卖场,其品种数一般不会超过4万,而现在的电商,一般品项数都超过100万,而在电商中,大约会有一半左右是食品和生鲜品类,而电商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非食品类,估计至少会有80万个品项是属于非食品类的,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网上的选择机会会是线下的40倍,如此大的差距对于消费者的诱惑自然是极大的,而如今,消费者越来越强调自己的个性,他们已经不愿意在超市里面委屈自己选择一个近似的方案,而是要到网上精挑细选找到最合适自己需求的商品,网上庞大的选择空间以及搜索商品的便利性都远远强过在线下门店时的体验。
其次是选择的专业度,一般来说,在线下生活中,能够做到专业地去选择商品的一般不会超过20%(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且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的商品),大部分消费者都是跟风的多(比如家电类),但由于在线下我们可接触的专家数量常常是受我们的人脉圈的制约的,对于那些人脉广泛的人来说,可能可以做到以比较少的时间投入去获得非常专业的选择商品的方法,而大部分人还是跟风模仿的比较多,但是在互联网上,我们却一下子多出了几十倍的专家数量来帮助我们筛选商品,而且网上对于商品的介绍也会比在线下商店中详尽得多,进行商品之间的对比也会方便得多,唯一的可能只是触觉方面的缺失,但是你的那么多的网友的点评已经来一一帮你化解这一难题了,比如我们去购买一台电视机,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心理价位以后,在线下我们只有听导购员的介绍了,而导购员所介绍的信息常常是不充分的,其公信力常常也让人怀疑,但是我们在网上看了所有的产品说明、技术参数以及那么多的顾客的点评以后,我们对商品了解的深度和广度常常是要远远强于在线下门店中所获得的,而这种对商品的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正是广大消费者日趋个性化的消费特征的集中体现——我一定要找到一款让我自己完全满意的或者是最接近自己的满意度的,而且我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所花费的时间又并不多,唯有电商才可以充分地满足顾客的这一超级个性化的购物心理需求。网商所存在的长尾现象让消费者的纯个性化消费日益成为可能,消费者主导的时代正日益快速地走向我们。
其三是电商所带来的便利性,除了上述的网上购物选择商品很充分、十分便利之外,在把商品“娶”回家的这段历程也是非常方便,你只需点点鼠标,就有人把商品在你指定的时间送到你门上了,虽然从时间上来说,它不如你在线下门店立等可取那么快捷,但由于非食品类的商品的消费周期常常都比较长,一般都是列入购买计划才购买的(这一点常常不同于生鲜和食品),所以大家对于购买周期稍长(从购物决策后下单到商品到手的时间)的体验并不深刻,也很少有人会计较要延迟一天左右才拿到商品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所花费的时间常常只有在线下门店购买总时间的几分之一左右。
其四是电子商务的价格的冲击力,一般来说,网上的价格平均要比线下实体店价格低5-10%,而且很多时候是低20%以上,同样品质的商品价格低就意味着消费者的收入在增加,消费者口袋中的货币在增值而不是伴随通货膨胀在贬值,这是没有哪一个消费者能够抗拒的。
由于非食品类的商品已基本上实现了标准化,顾客在购物时对其品质的担忧是不大的,况且现在网上服务的质量也不差,加上上述的四点网商的优势,就使得网商在非食品类上的竞争力全面超越了线下门店,这让那些主要依托非食品类来支撑门店盈利的大卖场有些措手不及,因为面对网商所发起的革命性的冲击,一些小修小补性的完善是无济于事的。
可以说,网商在非食品类上对于线下卖场超市的强势侵入,已经造成目前的大卖场有难以为继的危机了,这是2013年快销品领域零售业市场形势的最突出的变化,在一线城市,这一特征特别明显,因为一线城市的网购的普及度以及网民购物的频次已经是很高的了。
(未完,待续)
 

- 该帖于 2013-3-29 9:16:00 被修改过

引用 回复 收藏
编辑 |
剧烈

 积分:1311  金币:1477
 发表于 2013-03-31 22:12 | 只看他
2楼
看到胡老师对今年超市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也深有同感。前几天去巡店,和门店店长聊到销售,店长很无奈的摇摇头告诉我,当前销售同比下降很明显。他说就生鲜和食品还有销售,百货很少看到人,以前还有员工在店里买衣服,现在都网购了(这是普通县城里的店)。听到这,我只能报以同情。也许,我看到的、听到的只是个案,但由此联想到三个问题:第一,当前高通胀经济形势下的县域民营超市之路究竟如何走?第二,在工资普遍上调、人事成本上升的环境下,如何达到预期的利润?第三,在网购对百货类商品销售冲击的前提下,如何确定有效的商品结构,达到制定的销售和毛利指标?

---------------------------------------------------
生命不息!防损不止!
虎啸山林!鹰击长空!
混迹于零售

 积分:84  金币:32
 发表于 2013-04-03 17:15 | 只看他
3楼
我个人认为,其实在县域的店和在一线城市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县域居民对网购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其次县域里居民文化程度等跟一线城市比有差距,但是他们是很现实很实在的。在电商冲击的大形势下,我觉得吧,一在县域做企业首先从心里不要把利润摆在第一位,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推进这个城市的发展,去给这个城市居民以优惠,去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这样的回报是不会低的;二要把自己的店往体验中心发展,人们吃过饭或者闲的时候想出门转转,其实现在集市已经基本看不见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想出门转转的人第一个想起来去我们店里溜一圈,就是不一定要买东西,但是确实是一个闲转的地方;有客流量就有客单价 还有在新农村快速发展的今天,社区便利店 尤其是生鲜应该很有潜力。
以上只是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在零售业混了三个月的新手的个人观点,不对勿喷,谢谢

小兔子

 积分:435  金币:182
 发表于 2013-06-24 11:40 | 只看他
4楼
期待下篇!

你不是蛆

 积分:26  金币:53
 发表于 2013-10-29 10:59 | 只看他
5楼

哥,后续呢,跪等

易GO

 积分:74  金币:37
 发表于 2013-11-01 09:58 | 只看他
6楼

确实现在网购的很多,就拿我们这边来说吧!一些白领大都选择网购,还有一些电器都是选择网购。冲击比较大。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