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1]  

主题:店商如何与电商相融合?

 
黄山&岩松

 积分:8647  金币:2435
 发表于 2013-05-11 01:11 | 只看他
楼主
最近与业界朋友聊起店商的未来向哪里去,他颇为困惑,因为他看到身边很多企业在触网以后最后都退回原地了,包括乐购、物美、联华以及很多大中小型零售企业,似乎触网并没有带给他们任何的利润回报,倒反而把他们原本并不丰厚的利润烧掉了不少,面对京东、当当、一号店等电商企业都是烧的投资者的钱这一行业现状,店商们要触网烧的可都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啊,这让这些店商们感到十分焦虑:按照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不触网吧只有等死的份了,而要是触网呢,依照企业目前的亏损速度,就相当于找死了(国美去年的巨亏,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由国美在线和库巴网的亏损所引起的),而若是象征性地触网,那跟等死也是没有多大的差别的。
店商企业如此纠结,原因何在?
一是传统零售企业的运营模式的挑战。
现在的零售企业基本上都是依靠后台收取通道费来维持生存的,他们对于每个商品的把控能力并不强,商品的研发能力更是极度脆弱,他们在营运现场的驾驭能力也相当有限,很多企业都仅仅只能做到把商品放到货架上去而已,他们对于商品的引进与淘汰、商品的促销、商品陈列的研究是不够的,因为单纯的规模化经营并不需要对这些方面有着苛刻的要求,正是传统店商对自己的要求极低,所以才导致他们进入电商以后,无法找到电商的命门。
个人认为,店商与电商的最大的差别在于店商基本是靠2/8规律存活的,所以店商的商品应该是越精练越好,象大润发的商品结构就明显要比沃尔玛和家乐福精练很多;但是电商却是依靠长尾理论而生存的,不过这个长尾理论其实也是受制约的,因为仅仅从商品展示页面的角度来看,或许电商的边际成本是极低的,这与店商形成强大的反差,不过若是考虑配送环节,电商要为其高出传统店商10倍的商品品种数有效配送的话,它的边际成本就不一定低了,特别是当商品的销售量没有达到足够量的时候,公司的配送费用会非常高,当公司在市场上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在网民的心目中还没有什么印象和地位的时候,企业的营销费用占比将是非常高的,而几大电商企业早已通过大量的广告费用投入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第一印象了,而消费者能够记住的电商其实是很有限的,这样的话就会给后来进入者带来极高的无形门槛。
在实体店,由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大企业病越来越明显,而且门店的租金、人员成本等都至少没有伴随着规模的扩大而边际成本下降的,这样就会导致实体店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它对于其它企业的替代效应是趋弱的,所以,实体店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最多是在某个城市的某种业态会有某个公司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一个省或者一个直辖市,这种状况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是在网店,由于规模的扩大,它的边际吸引客流的成本是下降的,这源自于其品牌效应和消费者的口碑,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淘宝网在全部网店中、京东网在自营的B2C平台中,在全中国范围内能够占据40%以上的垄断性的市场份额,这是由电商的边际成本在不断下降,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获得单个消费者的成本、成交每一笔业务的成本都在不断下降,正是边际成本的下降,带来了电商的巨大的规模效应,才使得马太效应在电商领域格外地突出。
二、店商没有在电商领域找到自己的真正优势所在
目前几乎每一家店商在触网的过程中,都只是去简单地效仿电商的做法,但是由于在电商领域,我们这些店商们普遍都已经起步太晚,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加之电商领域的规模效应又是如此之明显,目前的电商们都有大量的风险投资在追捧着,电商们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大把大把地花着投资股东们的钱,而店商们却做不到,几乎没有多少风投对店商投资电商会感兴趣,即便它感兴趣,它也无法掌控投入企业的钱究竟是花在网店上了,还是在实体店上了,而且本身实体店给人的想象空间就已经比较小了,所以在获取投资这一块,店商们普遍都要短一口气,加之又是跟在目前业内的大电商的后面亦步亦趋,哪有不失败的道理呢!
其实,店商们在触网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自己原有的优势在哪里,自己已有的资源禀赋中哪些是可以与电商的优势元素进行嫁接或化学反应的,当店商们能够把电商的优势与自身店商所具有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相当于新事物全面吸收了老事物的所有优势,而新事物又能够内生出老事物所不具备的优势时,此时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那么究竟传统店商们的优势在哪里呢?是在实体店铺吗?可以说,既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肯定离不开实体店铺,否则传统零售就啥也没有,说不是,是因为仅仅从店铺这样一个表象来看还是不够的。
我个人认为传统店商最大的优势在于与消费者的物理距离很近,传统店商是可以与消费者有“肌肤之亲”的,而电商们与消费者只能是饱饱眼福而已,这是店商们的一个先天性的优势,但是我们传统店商们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现在传统店商中,除了我看到大润发确确实实在对消费者进行深度研究以及密切接触以外,我们绝大部分的店商都是在穿着衣服拥抱消费者的,中间与消费者似乎总是隔着一层的,我们对消费者的了解仅仅限于他/她从我这里买了多少东西、多少金额,至于消费者内心的感受,我们从未走进去过,甚至都没有尝试着走近过,这是我们这些传统店商们在面临电商这一新事物冲击时最大的悲哀,情人就在你的身边,你却不敢去拥抱他,却让隔着很远的一位似乎有点气质的明星给抢走了。
我们先来看大润发是如何走近消费者的,他们每开一家新店,会提前三个月对该新店周围的每户居民进行扫楼,登记消费者的基本信息,经过从里到外、再从外到里、然后拾遗补缺这三道程序扫楼,他们至少能够拿到所覆盖商圈的40%以上的消费者的基本信息,有了对消费者如此深入的了解,再加上他们的信息系统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详尽分析,那么即便是电商也是不可能比他们对消费者更了解的了。
消费者除了购物的需求,还有社交的需求,而且是社交需求与购物需求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了,网络虽然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一部分社交需求,但是无法满足全部,但是店商们却可以做到满足消费者所有的与购物行为相关的社交需求,比如说养狗的消费者们在一起交流,网络上虽然可以通过视频、通过论坛、通过微信微博等等进行交流,但是它总是无法替代大家一起面对面的交流的;家里有小朋友的家长们,同样也有着这样的社交需求;还有那些追求美食,追求运动,追求休闲娱乐等等具有共同爱好的消费者们,他们其实都有聚在一起进行交流的需求的。
店商们若是能够找到这些共同需求中的意见领袖们,通过他们去影响周围商圈的消费者,那么企业就有可能编织出一个非常有粘性的顾客群网络,通过这些顾客群所提供的新需求信息,企业一定能够引领消费者的需求,那么企业由厂商主导型转向消费者主导型就不会太困难,我们的采购如何在浩瀚的商品大海中去发现本企业的顾客群所需要的商品群,也就更有针对性了。
当店商们能够做到这一境界的时候,相对于电商,电商们能够做的他们也基本上能够做到,而电商们无法提供的,店商们也能够提供,此时店商从自己的起点出发,实现与电商的融合,并在这种融合中不至于迷失自己,而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地位,那么店商们一定不会象现在这样迷茫了(触网是找死,不触网是等死)。
只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并把别人的一切有利的东西嫁接过来,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战胜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宝,同时也是中国这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够超越现在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思想基础。
店商们要想老树发新芽,要想创造自己的人生第二春,就只有走这样的融合创新之路了。
 

- 该帖于 2013-5-11 9:07:00 被修改过

引用 回复 收藏
编辑 |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