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洋奶粉”加速布局国内市场,一边是国产奶粉频遭质疑。怎样重拾消费者信心,中国乳制品业应如何赢得曾经“丢失”的国内市场?突破口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
纠结进口与国产?
消费者需要回归理性
宋昆冈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存在一种消费误区,认为高价位就代表着高端,代表着高品质。然而,我国颁布的婴幼儿食品国家标准中许多指标等同采用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的标准,有的甚至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所没有的。
宋昆冈表示,凡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婴幼儿乳粉,不论是国内生产,还是国外进口,都要执行这个标准。标准决定了配方,配方限定了所用原料,所以只要研究一下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及相关标准,就会发现全球婴幼儿奶粉的营养指标基本一致,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安全性上没有差异,消费者没有必要迷信洋奶粉。
“换言之,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并不存在太多质量上的差异。”宋昆冈表示,因为在市场上购买的产品,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都应该是“合格产品”,消费者应该把关注点聚焦在产品质量上而不是产品品牌。
标准高低?用质量说话
形成产品内在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原料质量。宋昆冈说,生产婴儿乳粉的主要原料是生鲜乳,也就是原料奶和乳清粉。其中生鲜乳由国内自产,而乳清粉由国外进口。目前大型骨干企业自有奶源的比例达到40%,有一些已经超过60%,甚至已有企业实现全部自给。一些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在原料生产上也实施“全产业链”管理,所用生鲜乳全部来自自办牧场的高品质生乳。
对于乳制品标准的理解,消费者普遍想到是原料奶的标准。2011年4月,生鲜牛奶新国标正式颁布,按照新国标,原料奶中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每毫升原料奶中的菌落总数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不好的原料,怎么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对此宋昆冈解释说:“原料奶标准仅是一个进入的最低门坎,如蛋白质、脂肪含量是最低值,微生物是最高限量值,这并不限制企业收购高于国际标准的生鲜乳。实际上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设定的指标都要高于国际标准,而且是以质论价收奶。特别是近年来企业自办牧场越来越多,自有奶源的比例增长很快,一般的在30%-40%,好的达到90%甚至100%。所以消费者不必因为原料奶标准低,而担心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品质量。
中国不缺好奶,缺的是信任
国产奶粉拥有如此严格的标准和过硬的质量,为何消费者依然对进口奶粉情有独钟?宋昆冈认为,“三鹿”奶粉事件是我国乳品行业整体发展的转折点。在此事件之后,国内奶粉销量急转直下,洋奶粉侵占了国产奶的市场份额,质量高低已不是消费者选择的唯一标准,产地区别越来越被消费者看重。国产奶粉乃至整个乳业,正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但消费者需要了解,凡是生产奶粉,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奶源安全也面临存储、运输环节二次污染的风险。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一家品牌的奶粉敢说自己是百分百安全的。
为了重塑消费者信心,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近几年来乳制品行业一直不断对行业和企业进行整改。经过4年来的整顿改造,中国乳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历年抽检合格率之高就可以看出产品质量稳定向好。
宋昆冈向记者提供了一些数据,在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婴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进行抽查,抽样合格率仅为48.35%。然而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抽检国产乳制品样品128240个,产品合格率99.74%,其中婴幼儿乳粉样品12082个,产品合格率99.23%,这是历年来最高的合格率。此外,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每月都会对15个主流品牌进行“月月抽”,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风险评估,内容涵盖产品的进货、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未发现不合格产品,合格率100%。
“提升中国乳品行业的公信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国产奶粉坚持质量合格的原则,就一定能把收获率提上去,所以国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内乳品行业,相信国产奶粉,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宋昆冈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