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百货五六成品牌重复 建议靠服务突破 上周末,中山路上的好几家商场都在进行超大力度折扣促销,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去“扫货”。市民何先生也陪着女朋友在几家商场“连轴转”。当他从商场出来,朋友问他去了哪些地方,他一时竟懵了答不上来“连着逛了几家商场,感觉都差不多,品牌几乎都一个样。”随着百货业的迅猛发展,如今我市已有20余家百货商场,除了免税、磐基、SM等定位高端的商场外,其他大大小小的商场,“撞牌率”极高。
消费者
新开的商场,也不再图新鲜
“越来越不爱在厦门买东西了,看来看去就只有那几个牌子,基本没什么选择余地。”外企白领林小姐说,鞋子类每家商场几乎都是百丽、真美诗、思加图、森达,年轻女装就是ONLY、VEROMODA、Eland、Tennie Winnie、Basic House,太没有逛头了。因此,每年圣诞节前,林小姐都会专门飞到香港“血拼”:到海港城买Jimmy Choo的鞋子,到置地广场买Balenciga的服装和包包,到连卡佛买香水等化妆品。
购物达人王小姐,甚至归纳了一套“购物总结”。她说,在厦门,内衣品牌放眼望去,几乎都是黛安芬、安莉芳、爱慕、华歌尔;珠宝方面则是香港“四大品牌”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六福占主导地位;运动用品类无非就是耐克、阿迪达斯唱主角。
市民孙女士也对在厦门逛街慢慢失去兴趣。“一走到化妆品区,每个商场都是贴着那几个明星的巨幅广告,服装、鞋子、内衣品牌也几乎大同小异。”孙女士说,相同的品牌、装修风格、促销方式,就连物品的陈列都没啥两样,实在很难让人提起精神来。
住在湖滨西路的赵先生说,以前他和太太会图新鲜,跑到一些新开的商场、购物广场瞧瞧,但发现品牌和价格都差不多,索性就在家门口的天虹商场购买,省时省力。
上周末,记者到我市10多家商场观察,发现每家商场都少不了百丽、黛安芬等。
商场
希望“抱团”走出去,引入新品牌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厦门除了免税、磐基、SM等商场有不少个性品牌外,其他商场的“撞牌率”极高,大约有50%~60%的品牌重复。
“厦门商场的品牌重叠度,的确蛮高的。”免税商场副总经理潘阿月说,经营者在选择品牌时主要会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定位,一个是业绩。潘阿月告诉记者,引进独有新品牌,是有风险性的,因为它带有不确定因素;而如果是引入一个已进驻这个城市的品牌,它的业绩等各个方面都有参考数据,风险性会小很多。
“对于商场、购物中心来说,品牌同质化越来越凸显。”SM来雅的副总经理吴海宏说,要做差异化,主要就是要看团队的招商能力。他认为,单靠一家百货的规模力、影响力有限,而如果由政府或是相关组织牵头,召集百货“抱团”到一些国家或地区招商,不同的百货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需要,选择引入不同的品牌,对市场来说,会形成良好的氛围。
吴海宏举例,在菲律宾本土的SM,自营品牌的占比达到30%左右,即这30%的品牌只能在菲律宾的SM购买到,其他商场都没有。“这也是我们今后的突破方向。”吴海宏说,目前SM来雅对这方面正在规划中,也有非常明确的方向。
尽管目前我市商场的独有品牌并不多,但不少商场并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在招商方面的步伐并未停止。比如,SM城市广场拥有新引入的全城独有品牌B+ab、Charles&Keith等;免税商场拥有MARELLA 、HURST、BOCCANA等独有女装品牌;SM来雅拥有女装独有品牌Reneevo 、Oikos、 Nice Claup,并将在7月份引入化妆品品牌Biotherm和Kiehls。
专家
同质化不可避免,应靠服务突破
同样是鱼,川菜可能把它做水煮,闽菜可能把它做得清淡些,上海菜则可能把它做得很精致。一样的食材,但却能做出不一样的口味和感觉,对于品牌来说,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尽管可能都是同一个品牌,但从消费者的需求去挖掘,在陈列、分类上做出不一样的东西,可能展示出不一样的效果。”厦门大学品牌与广告研究中心主任黄合水说,品牌资源就那么多,品牌同质化不可避免,关键是要从品牌的服务、顾客的维护等方面寻求突破,让消费者在相同的品牌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厦门美岁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市场经理涂文科告诉记者,任何一个商场都想寻求不一样的东西、塑造不一样的形象,大家都在寻求突围,但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摆脱品牌同质化,因为这是一个发展的必经过程,就像欧美百货业,也经历过这一过程。
涂文科说,同质化不可避免,但可以做一些差异化的东西。比如,同样是欧米茄、万宝龙,磐基名品中心有,免税商场也有,后者的单店营业面积可能不如前者,但打的是“感情牌”,从商场的装修、导购员的服务等,都会让老主顾觉得更亲切。
潘阿月认为,台湾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他们走的是‘设计师市场化’,有很多本土特色品牌,面料、设计风格不雷同,很受市场认同。”潘阿月说。
(厦门网报 记者 郭舒晨 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