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扎堆品牌趋同 沈阳五里河商圈陷危机 新世界K11购物艺术中心26万平方米、夏宫城市广场3.5万平方米、友谊时代广场6万平方米、茂业百货8万平方米、佳兆业10万平方米……这些来势汹汹的商业大鳄将这一区域塞满,在沈阳几个知名新建商业聚集区里,五里河显然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样本。商场数量激增与市民消费选择日益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使得过剩之忧变成了“切切实实”的过剩。辽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万强表示,五里河商场过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不注重错位和特色经营,这种过剩趋势将愈演愈烈。
从菜地到旺地
五里河,曾经仅仅是沈阳南郊、浑河北岸一个以生产蔬菜为生计的小村子,二十多年前的五里河体育场还是一片菜地,有一条数百米长的臭水沟,而三好街上只有新建和南苑两个商店。
始建于1989年的五里河体育场让五里河这个神奇的区域迅速地兴奋起来,中国足球队就是在这里上演了第一次杀入世界杯的传奇,五里河体育场也因此誉为“福地”。紧接着,“夏宫”袭来,当年的夏宫被称为亚洲最好玩的地方,夏宫成为沈阳体育休闲娱乐的代表品牌,并在东北甚至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不仅全面带动了五里河体育娱乐业的升级换代,而且奠定了五里河体育休闲、文化娱乐产业链的基础。
事实上,五里河中心商贸区、五里河商圈的概念是和平区政府在2005年5月份正式提出来的,具体范围是:东起南五爱街,西至南三好街,北起文化路,南至浑河北岸。据沈阳市商业局有关人士介绍,城市中心商贸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日客流量在30万人次以上,有较强的区域辐射能力,商业业态丰富。
业内人士认为,在沈阳城市南扩的环境下,新老城区间的交流与平衡也需要一个支撑点,而五里河商圈就处在这个支撑点上。在此背景下,2007年3月25日,沈阳西武入驻沈阳五里河商圈,这个在业界素有“北有王府,南有西武”之称的重量级百货给五里河带来了强势的动力,其掌门人香港迪生集团董事会主席潘迪生坦言:五里河商圈的优越程度可以和香港中环的置地广场相媲美。
商圈效应不断在迸发,2009年,北京华联五里河店开业;2010年,世茂百货五里河店开门纳客,深圳茂业五里河店蓄势待发,这些以白领、金领为主的消费群体让商家赚个盆满钵满。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目前,业内人士将五里河商圈归纳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应该是以三好街的兴起为标志,尽管当时IT产业比较单一化,但也成就了很多像东软集团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蓝色就是科技的颜色,这个时代称其为蓝色时代;第二个时代是以五里河体育场和河畔花园为标志,包括新世界花园、喜来登、万豪酒店等,这个时代产业是多元化的、充满生机的,称其为绿色时代;从2003年开始,五里河区域以市级战略包括东北地区的金廊战略的身份,步入了一个金色的时代,金色的时代就是以金廊包括世茂很多大的项目都入驻这个地区,开发面积、开发强度都增大了,这个时候它的很多产业在原有的多元化的基础上又呈现了高端化,称其为金色时代。
经历了三个时代之后,五里河商圈的地价和房价也是一路看涨。据统计,二十年来的房价翻了十几倍。然而,到了2010年,五里河商圈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情,开业三年之后,西武百货撤离沈阳。
西武百货走了,可关于五里河商圈的争论已经开始。
商场扎堆品牌趋同
在应对廖廖顾客之后,陈丹妮只能用手机上网、间或性整理样品来打发时光,甚至找个说话的伴儿都没有。作为茂业百货的一间服装品牌店的营业员,陈丹妮(化名)感觉自己的主业像是发呆。“轻松是轻松,可一直这样闲呆着也不是办法啊。”陈丹妮的这句话既像是说自己,也像是说这片区域商场过度扎堆下的某种“集体焦虑”。
沿着青年大街自五里河公园始,至彩电中心止,短短3站公交车程的路段,林立的高楼已使它颠覆了老沈阳人对五里河地区的印象。而百货卖场,也从一家久丽百货(前身为西武百货)攀升至8家。
新世界K11购物艺术中心26万平方米、夏宫城市广场3.5万平方米、友谊时代广场6万平方米、茂业百货8万平方米、佳兆业10万平方米……这些来势汹汹的商业大鳄将这一区域塞满,加上已转型茶城的原世茂百货、正改造升级的华联五里河店,五里河地区商场面积已高达60万平方米。
在五里河附近生活了10多年的居民王婷常以小资自居,但对家门口陆续开出这么多大商场,她表示很难理解,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和目标场所,大商场间应该有个合理的辐射半径,至少应有个两三公里吧。
王婷说:“虽然五里河地区写字楼林立,就业人口非常大,可每到下班时刻,这些人基本都是通过自驾、公交、地铁迅速分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晚上七八点我也逛过家附近的这几个商场,顾客稀稀拉拉毫无人气,这和中街、太原街、北行这些传统的商业中心完全不一样。”
陈丹妮的担心还在于,附近新开的商场如果再引进自己销售的品牌,她的业绩可能还要“惨上加惨”。“门店一两天不开张的情况都有可能,不敢想像临近其他卖场有同一品牌的门店后,自己恐怕只有拿基本工资的份儿了。”她说。熟悉沈城商场招商模式的业内人士李健告诉记者,东北不少零售物业招商都是通过代理商,而代理商提供的品牌无法配合如此多项目的需求,至少他们并不情愿把自己的门店开得那么集中,因为那样会明显遭遇高投入低产出。
未来之路如何走?
两组来自全球知名房地产咨询服务机构的调查数据,一度将沈阳商业中心“过剩”推上风口浪尖。
来自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显示,其在调查全球180个城市购物中心建设状况后指出,沈阳已建成购物中心200万平方米,还有17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正繁忙建设中,在建购物中心体量世界第四位。另一组来自仲量联行的报告则披露,沈阳目前商业中心空置率高达24.3%,位居全国第一。
香港联祥总经理杜宏鹏说:“沈阳区域优势较强,城市化水平发展快,高铁等使其对周边的辐射越来越大,沈阳的商业已经不是一个城市的商业,但就现阶段的商业中心开发量来看,已经不是过剩之忧了,而是切切实实过剩了。”持同样看法的还有辽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万强,他向记者表示,五里河商场过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不错位和特色经营,因定位过高、供应量偏大、品牌重复等,会加剧这种过剩趋势。
某商场招商部人士认为,五里河商圈作为新兴商圈,需要经营者耐心培育,商场集中可能存在同业竞争的弊端,但同样存在发挥群体聚集效应的作用,应加快该区域被接纳和认同的进程。
专业机构透露,沈阳目前包括在建、在售的商业中心,总供应量达到了2000万平方米,按沈阳常住人口820万估算下来,沈阳人均商业购物面积近3平方米,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城市,人均商业面积一般为1.2平方米。
杜宏鹏说:“住宅地产经历2008年、2010年的波折,给商业地产带来了机遇,一是不限购,二是住宅限购使其投资属性被动转移至商业地产项目。此外,开发商也热衷商业地产,可以通过配套商业项目提高住宅产品售价,同时承载更高的容积率要求,利润空间因此提升约1.5倍。”
事实上,除了开发商的利益冲动,一只有形之手也左右着商场开发的大增。张万强表示,现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对商业地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条件,使得一些企业在看好沈阳消费市场的同时,却在准备不充分时非理性扩张。
一边是大体量商业中心的开发热情高涨,一边是多家百货商业的陆续撤离,或许这就是沈城百货商业加速市场洗牌的一个讯号。张万强预测,这种市场洗牌至少在5年之内都不会结束,在此期间,对于商业百货,建议从定位、经营理念等各方面,做好适合沈阳本地消费人群的规划,做出自身特色,才能赢得竞争。
(中国商报 胡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