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1]  

主题:家居百货卖场与其做无谓抵抗 不如主动迎接变革

 
炫奇精彩

 积分:272  金币:136
 发表于 2013-11-04 21:26 | 只看他
楼主

        双十一在即,电商们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也有电商提前开始了双十一的搏杀。正当电商们的广告漫天遍地都是的时候,传统的家居卖场,却开始了另外一场战斗。

  这几天有张图片在网上很火,在截图中,家居卖场红星美凯龙要求商户禁止天猫的线下活动。而居然之家则向商户发文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把这场对抗正式挑明了。有媒体记者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家居行业成为对抗天猫的主力军,全国最大的19家连锁或者区域大卖场之前签署了《关于规范电子商务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明确规定不能让卖场成为电商的线下体验店。不过,目前这份协议已经被撤销。

  相对于传统渠道而言,天猫在线上的家居销售数额很可能只有这些大卖场的零头,为什么会招来如何激烈的反对?有媒体认为,家居卖场不想让电商乱了规矩。而网友的看法似乎也印证了媒体的推测。有网友说,家居卖场称不让电商乱规矩是因为家居卖场想维持高利润,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也有网友说,电子商务是新型的划时代的商务模式,传统卖场与其画地为牢,不如与电商合作创造共赢。

  当然电商的不正当竞争需要制止。面对电商的步步紧逼,传统的百货零售也纷纷触网,嫁接电商模式谋求转型。而反观家居卖场,则显得很蛮横,所签订的这份行业协议,更是涉嫌不正当竞争。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助理张立栋对此评论。

  电商大战风起云涌,家居卖场也没闲着。不过,和百货零售业的积极促销不同,家居行业现在选择了一种非常被动的方式,就是禁止商户在卖场里为线上活动宣传。有媒体报道,家居大卖场还签订了一个协议,提出,“不能变相让卖场成为电商的线下体验场所”,“未经卖场允许,不许利用卖场的商标、商号进行宣传。不许通过电商移动POS将卖场的业务转至他处交易。”这份协议,这种阻止商家宣传线上活动的行为,是否符合法规的规定?

  张立栋:这种做法显然涉嫌不正当竞争了,但是也要看商家和卖场平台之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协议。我认为可能还要另外一个因素,这些平台以往的控制力是相当强的,在双方的对话中是强势的,导致了在平台中的厂商和线上联手的话,就进行一种所谓的“打压”了。

  面对电商一波的攻势,有很多行业都很头疼。百货零售业等受到直接冲击的行业在积极出击,拓展自己在网上的销售能力,而家居卖场的做法,则很少见到。为什么家居卖场采取了这种措施?是为了保证自己的高利润吗?

  张立栋:初衷肯定是这样的。家居卖场的电商化程度、电子销售的程度比较低的,和其他的零售商相比,家居的特点决定了它购买的方式需要顾客到现场去体验之后才会购买,所以也形成了少数的品牌在家居市场的垄断。另外,牵涉到家居卖场和商家的利益分配的问题,没有理清利益分配的机制,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电商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已经大势所趋。一味地围追堵截,也不能保证自己的销售,而且网友所说的家居卖场的暴利,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对于家居行业来说,保持现状肯定不行,那么该如何发展呢?是自己建立电商平台,还是把现有的电商平台嫁接到自己的业务中?

  张立栋:传统的卖场是一个平台,家居厂商相对于卖场平台来说,确实是时候改变了,因为不少的商家都在走线上和线下打通的战略,这是大势所趋。与其进行一些无谓的抵抗,还不如主动的迎接这种变革。家居企业也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形成合力之后来寻找新的销售平台,比如线下的平台。如果利润受到约束,经营方式约束太多,就逐步转到线上既有的、成熟的平台上去,这样对于店下传统卖场来说,就会形成改革或者变革外在的压力。

  实体店垄断了资源,怎么样打破这种垄断独大的心理?

  张立栋:要改变这股独大,现有的方法只有一个,它所谓的资源和优势就在于,大量的顾客流量和店面的优势,如果流量发生的变化,比如有更好的支付方式之后,很多的顾客就通过新兴电商体验店,直接和家居的厂商进行接触,对于传统的卖场就会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所以,如果整体的商业模式发生变化之后,传统平台的优势就会瞬间变成劣势的,所以我想这种变化也是很快的。

  家居卖场在这种转型当中,将付出哪些代价,而发展的潜力又会有多大?

  张立栋:传统的零售和电子商务迟早要融合,与其做无谓的抵抗,不如主动迎击。要迎击,就一定要付出代价,被迫要把原来高利润,进场费和其他的成本,一定要削减,让利给家居的供应商。另外,从平台上来说,要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要投入必要的资源。投入和成本的上升,它必经的阶段。

guxianyu

引用 回复 收藏
编辑 |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