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大型企业深化信息化应用,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提升自身竞争力,最终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解读“十二五”规划,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排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列,在“十二五”期间占据重要的地位。面对即将到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信息化该如何体现其支撑作用,是置身转型浪潮中的企业和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企业转型催生全新管理需求
应该说企业转型是一个比较广义的话题,笔者在此说的企业转型特指企业在原有核心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的分离、剥离、合并、合资、控股等,经营范围涉及制造、地产、服务甚至金融等集团行业。中国企业的转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从1994年的股份制改革,到现在以国有股退出、债转股等方式为代表的变革形式,企业主要朝着从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转变、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两个大方向转型和升级。每次转型都伴随着产品创新能力的加强和品牌、销售渠道的拓展,对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时,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及时调整内部管理结构就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可以说,企业成功转型=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对应的管理能力提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企业管理个性化需求的演变加速了管理工具需求的变化。随着资本的变化、经营范围的拓展以及市场配置的沿革,企业原有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产业经济的新发展,原有的信息化应用已不能对企业实行有效管控。这就要求企业与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根据管理需求的变化,共同推动软件升级和功能研发,以适应日益集团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推进企业管理变革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现代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构建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新生产模式。不可否认,信息化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建立更强的竞争力、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更有效率的运营和管理体系。信息化应用关乎企业战略的制定,涉及到企业业务模式的调整,影响到企业从经营到管理的方方面面。
以下,笔者将从熟悉的制造业行业特质出发,着眼于其首选的信息化管理工具-ERP,与大家分享信息化对于制造业转型的意义。
一、全面拓展制造业ERP的需求。
以制造业企业的报价问题为例,快速销售报价应该适应企业经营当前的需求。然而由于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凸显,加上企业本身对产品个性化的追求以及市场材料价格的起伏等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企业在接到一个订单后往往不能迅速提供产品的销售报价。这是由于:
1、材料存货成本计价方式较为单一,材料成本计价与现时的材料采购价格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就不能完全罗列出产品的材料成本。
2、产品标准的BOM配置被打破,需要频繁更改产品BOM结构。
因此,作为管理软件供应商,应该针对企业特定的需求开发产品里不同的材料可以选择不同的成本计价方式功能,以解决单一的计价方式带来的弊端。比方说,那些变化不大的配套、辅助材料就使用月加权或者先进先出,而原材料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通过手工更改的方式使用最新的进价,或者预期的材料价格等。制造、人工等费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赋值,而不是抓取原始数据。同样,产品的BOM结构也应该多样化,除了产品的标准BOM,应该提供工程、计划、配置等多种BOM形式,以适应不同阶段的企业需求。
二、通过制造业ERP拓展集团内其他产业的派生产品,以适应集团化的信息化需求。
相较于地产、建筑及服务等行业,中国制造业起步较早,如何将制造业ERP同其他行业有效关联起来在转型升级日益迫切的今天显得尤为必要。就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而言,十年前由三个制造业企业通过改制发展形成的集团模式,到2011年已经将产业延伸到了建筑、地产、制造、服务、矿产、园林绿化、金融等多个行业。在信息化方面,集团下属制造业企业已在2004年开始率先实施ERP系统,但是到现在仍然不能与其他公司实现信息化集成。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原有的制造业ERP已经相对成熟,二是由于ERP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能使制造业与集团内其他行业进行信息化集成。
因此笔者认为,管理软件供应商除了在制造业开展增值服务的同时,必须进行业务需求的拓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所服务企业的业务拓展情况,从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出发,研发、派生出真正适应企业需要的衍生产品,使客户关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这样,管理软件供应商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业务增值,企业也可以通过衍生产品实现集团化的信息化集成。
三、企业转型对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企业需要提高运营效率
提高劳动效率的关键在于通过ERP系统改造生产流程,保证信息传递的速度,使供应链快速响应,实现紧凑有效地运转,杜绝停工待料的发生;提高研发效率需要ERP与PDM实现无缝接合,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传递正确的工程变更信息;提高办公效率需要OA协同管理软件的协助;提高决策效率更缺不了BI商务智能的支持。
毋庸置疑,信息化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有效保证。
其次,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数据的准确性
从会计工作电算化到ERP的实施应用再到计算机的普及使用,保证基础数据在企业内部各环节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显得尤为关键,企业的基础数据参考价值已逐步上升为决策的依据。
通俗点说,信息化就是辅助企业经营管理的,从普遍推广到深层次应用都离不开对数据的多次利用和深度加工。保持企业基础数据的客观公正和真实有效,除了日常的正确操作和实时监管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表单的数据转移进行梳理,这就需要前置报表、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分析软件进行重新整合。因此,ERP系统的财务报表如果可以与同一管理软件供应商开发的财务分析软件实现完美结合,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信息化不是企业转型的“救命稻草”
信息化无疑为企业转型提供了一条思路,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但面对转型升级的压力,信息化无疑被贴上了太多的“金子”。笔者认为,信息化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而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企业的升级转型最终需要回到核心管理上。信息化虽然有效解决了中国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的转变方式,但要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经营模式的转型,企业需最根本解决的还是管理提升的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应该对信息化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将信息化当成了企业管理的万金油,企业管理是真真切切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用了信息化后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信息化是否应用恰当,能否与内部管理更好地结合,保持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加速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转型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管理往往滞后于经营。信息化作为科学的管理工具,虽然还不尽完美,却已经走到了企业经营的前头,成为企业发展和崛起的重要手段。从“十一五”到“十二五”,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由全面开展到深化应用的“两化融合”战略得到进一步的贯彻,昭示了由政府号召作媒,管理软件供应商与企业共同参与推动信息化普及和深化应用的模式开始真正落地。可以预见的是,由上游企业的深化应用带动下游企业,推动软件服务商协助企业升级管理,打造“信息化强企”是必然的趋势。
数据库管理系统 软件公司 http://www.digiw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