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经营管理中的决策思维

daday

积分:618    金币:324
  |   只看他 楼主
 决策,绝对是从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行为之一。我们在很多企业调研,基于调查对象的反馈,我们发现企业里的决策常常存在模糊化、浪漫化现象,很容易埋下隐患(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看上去每天都在解决问题,但问题却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而且一个更普遍的现象是:基本上是老板一个人在做决策(国企除外),其它人都只是执行者。也有很多管理者面临决策时,迟迟做不了决定,纠结之极……

    决策在管理学上的定义是指管理者识别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换言之,决策是一个过程,决策本身不是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利用机会。一般来讲,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19世纪40年代法国一个军事将领纳米尼,将决策做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所谓战略决策,就是在地图上指挥作战的艺术,而战术决策是在地形上指挥作战的艺术。

    去年6月,陈春花老师担任新希望六和的联席董事长,很多人好奇,这个“联席董事长”在重大决策中,到底该听谁的呢?后来,陈老师给了一个答复:“要分事情。”同时,她还讲了五种决策的模式:一、独断式决策,即老板自己拍板决定,当他拍板的时候,就意味着责任也由他自己承担;二是投票式决策,就是多数人参与决策,最后以票数多的决策为准,但如果出现投完票后心里却不认同的情形,表面上决策获得通过,但执行的时候往往会打折扣;三是共识式决策,这需要沟通与磨合,但你必须要说服别人,而不能用投票的方式;四是专家决策,做出何种决定交由专家评判;五是随意性决策,对于一件事情,哪个方案可行就用哪个。

    事实上,中国绝大多数民企决策的现状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而着眼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我们不主张一人决策,尤其是涉及一些重要事项,诸如战略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决策。我们认为重大决策的结果往往不是为了决策有效,而是要风险最小。多人决策的好处在于,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把各种潜在风险都考虑到,尽管也许最后的决策不是最好的。

    所以,我们在很多企业都主张成立决策委员会,主张多人决策,由领导驱动转型为组织驱动,由机会导向转为战略导向,由“感性”决策转为“理性、系统”决策。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如今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任何人的经验都是不足以应对的,任何单个决策者只能在他的经验、知识、视野范围内对既有信息进行分析;二是企业规模逐渐壮大以后,它所处的风险环境会更加复杂,这时,由老板一个决策的风险就会很大,稍有含糊就可能导致企业重要失败,埋下隐患。所以,上了规模的企业,更适合群体决策。

    当然,之于创业企业、小微企业,抓住机遇比规避风险更重要,他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先要活下来,因此他们的决策、执行都必须强调速度,否则可能因决策缓慢而错失良机。同时,任何决策者都应该明白:绝对没有完美的、无懈可击地方案,不要等到一个方案完美到无懈可击时,才做最后决策,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时机已不再。

    当然,不管决策采取何种方式,其最本质的意义在于:一是控制风险,二是解决问题。决策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看决策之后执行不执行,执行了之后有没有结果。因为只有执行了、有结果了,才能看到之前所做的决策是否有效,才更有利于形成管理的决策思维。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