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亚马逊阿里撕杀,谁更加国际范儿?

庄帅

积分:572    金币:326
  |   只看他 楼主

  

  日前,亚马逊美国总部终于出手了,不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国际贸易总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和跨境金融业务,还计划建自己的物流仓储基地,搭建物流网络。亚马逊中国宣布,最快第四季度,国内的消费者就可以在美国亚马逊选购商品、下单,享受直邮便利。并且,直邮开通后,消费者买东西可按个人物品行邮税交税,这样比商业清关节省费用。

 

  对于喜欢海外代购的伙伴们,听到这则消息无疑颇为兴奋。众所周知,亚马逊的购物平台在中国不温不火,显得非常低调甚至迟缓,然而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市场,亚马逊却是首选网购平台。尽管巨头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开展中国的业务矜持而严谨,但在上海的签约仪式上,亚马逊高管脸上得意的笑容,不难看出亚马逊显然也已经觊觎这块蛋糕许久,此次直邮中国的强力出击,必定也是希望能够成功跻身中国市场。

 

  那么,亚马逊“直通中国”后意味着怎样的改变?

 

  中国消费者想在全球市场“淘宝”,外企想在中国市场赚钱,这两个市场需求一旦找到平衡点,必将带来一场新的变革。“未来,中国消费者到亚马逊网站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美国亚马逊网站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入口进入,这里的商品有中文说明,人民币标价;另一种是通过跨境通导购平台进入。”

 

  在美国电商中,做直邮中国的已不在少数,ebay是个典型的案例,每天做着各种促销活动还是一直不温不火,痛点就在于:种类太少、物流太慢。如此看来,亚马逊开通直邮之后卖什么?

 

  海淘达人网友分析:

 

  1、符合中国质量标准的母婴产品和保健品,国内的奶粉是在令人担忧;2、在中国尚未建立销售体系的品牌,因为有些产品销售商或厂家分区域销售,国内是无法购买的;3、之前在中国已经能买到的东西,亚马逊可能不会卖,很可能是一些精挑细选后让客户觉得品质安全且时尚,或者说新奇类的东西放到这里。

 

  那么物流快了多少呢?

 

  据了解亚马逊在中国的跨境电商业务,主要通过“跨境通”平台展开,兼有直邮、自贸两种模式。新的模式将使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从此前海淘需要的2-3周,至少缩短到7-10天,甚至更短。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说,“最大特点是快,根据自己的大数据,进行预测,将产品先进口过来,在自贸区进行报税,一旦订单下来,从自贸区中发货,清关。速度很快。”

 

  ======(分割线)如今亚马逊这一实质举动,对阿里带来了哪些挑战?来看看业内人士如何解读阿里得与失!======

 

 来源:PingWest jaxlee

 

  有删节

 

  这是继AWS入华外,亚马逊又一次漂亮的进击。这一次,被击中的对象又包括阿里巴巴。

 

  过去几年,海淘热潮兴起。“美亚”、“日亚”、“德亚”,“萌购”、“全球购”、“转运”,如果你是一个购物达人的话,对这些词语肯定都不陌生。越来越多的用户不满足于仅在国内的电商平台上购物,转而直接购买海外的商品。而随之诞生了“代购”与“海淘”等购物方式。代购:通过第三方代为购买,解决用户不方便购买、不方便支付、不方便接收的情况;海淘:直接在海外的电商网站上购买,再通过转运的方式将商品寄到自己手上。无论哪种方式,目的要么是省钱,要么就是买些买不到的东西。

 

  在这场“海淘”浪潮中,阿里巴巴有得有失,而且它也在努力追赶“海淘”潮流。

 

  所谓“得”,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C2C交易平台,上面活跃着大量的代购商家,在淘宝上搜一搜,代购、海淘的字眼数不胜数。这些商家的海外主要进货渠道就是亚马逊,他们赚取汇率差价和辛苦费。这些代购商,等于同时在给淘宝和亚马逊两家“打工”。代购是淘宝芜杂生态中的重要一块。

 

  所谓“失”,是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代购网站兴起,这些网站跟天猫、淘宝无关,它们的货源主要来自海外,其中自然包括亚马逊。而这些网站,构成了天猫和淘宝的直接竞争对手,虽然前者的体量与后者远不是同一等级。

 

  面对这种有得有失的局面,阿里巴巴更希望自己能直接充当中间商角色,通过和大陆地区外大型供货商建立起关系,直接将货品出售给中国客户。淘宝“全球购”,“天猫台湾馆”、“天猫韩国馆”这样的天猫国际,就是阿里巴巴扩张国际货源的体现。

 

  只是,亚马逊的新举措,给了阿里巴巴当头一棒——阿里巴巴再努力拓展国际货源,也还比不上亚马逊在全球供货上的实力。不过话说回来,无论从谁家的渠道购买商品,便宜、快捷,并且不用担心假货的烦恼,对用户来说才真的是一件好事情。

- 该帖于 2014-8-26 9:42: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