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商业地产史册上,“烂尾楼”可以说是为其添上了一笔厚厚的悲情色彩。用地产大腕冯仑的话来说:“看见那些烂尾楼,就如同看见自己初恋的情人。”这番感慨,或许能道出多数业界人士的心态。
商业烂尾楼:咸鱼大翻身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在中国这些大大小小的商业烂尾楼中,透过近几年可以看出,有不少烂尾楼起死回生的先例。开发商们费劲心思,让那些昔日备受冷落、无人问津的烂尾楼重获新生,实现咸鱼翻身。
广州第一“烂尾”项目——中石化大厦(前身:中诚广场)
烂尾原因:
中诚广场始建于1992年,直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发商因资金链断裂。2001年,中诚广场外墙完成80%的玻璃幕墙后,施工单位在被拖欠数千万元工程款后宣布停工。中诚广场从此进入“烂尾”,成为当时广州第一烂尾楼。
烂尾复活:
2006年,中石化集团总公司,动用约10亿元购入其中的A座,并正式将中诚广场改名为“中石化大厦”,随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续建和装修,最终烂尾楼得以盘活。
最著名的“烂尾”项目——广州万菱汇广场(前身:京光广场)
烂尾原因:
位于天河路与体育东路交界的万菱汇的前身是著名的京光广场,该项目成立于1991年,由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拖累投资方,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于1999年停建,首度进入烂尾。
烂尾复活:
2004年底,港资公司万菱实业公司以7.5亿元左右的价格买下进行续建。改名万菱汇后的京光广场在2009年迎来新的生机,摇身一变成为大型商业综合体,包括5.8万平方米经营面积的商场,49层高国际甲级写字楼,以及一五星级酒店和一五星级配套设施的服务公寓。
最难造的“烂尾”项目——成都富力天汇Mall(前身:熊猫城)
烂尾原因:
“熊猫城”于1993年由中国第一代福布斯富豪陈宇光打造。因开发失败,当初商业设计不合理,产权纠纷众多,熊猫城为此沉寂多年,堪称史上“最难地产项目”。
烂尾复活:
2006年,熊猫城被富力地产收购后投资总计60亿元打造,并改名为富力天汇MALL。2010年,经过17年苦苦等待之后,成都富力天汇mall终于开门试营业,如今,已经成为成都地标性项目和体量最大的省市综合体,在全国范围内也名声赫赫。
最年青的“烂尾”项目——北京西单大悦城(前身:西四工程4号项目)
烂尾原因:
西四工程4号地项目最早由北京敬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立项开发,后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接手,之后爱尔兰基金曾短暂进入,最终却出局,一度处在“烂尾”状态。
烂尾复活:
2007年中粮集团以40亿元获得了该项目,被中粮以“国际青年城”重新定义。在落成后接下来的3年中,这块曾经的烂尾楼年销售额突飞猛涨,成为北京西单商圈最吸引人气的购物中心。
最神秘的“烂尾”项目——南京德基广场(前身:时代广场)
烂尾原因:
时代广场因经营不善,商场被迫多次停业,导致业主无法正常经营,业主与开发商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双方诉至法院,开发商为此损失惨重,迫使时代广场陷入危机。
烂尾复活:
2006年,时代广场由德基集团投资性兴建并实施管理,并更名为德基广场,项目分为一二期,同年,拆除重建后的时代广场变身德基广场一期项目对外宣布正式开业,成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和最大的购物中心。
在这些成功的烂尾项目中,有人靠“卖”,有人靠经营,也有的人靠包装。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总之,他们都做到了,也从中找到了诀窍。
何以“造就”商业烂尾楼?
说起烂尾楼的产生,在多数人看来,都是钱惹的祸。但一个项目的开发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规划之后才开始着手兴建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可预见的,也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外因或者内因的影响,才不得不迫使商业项目沦为“烂尾”。
杀伤力一:资金链断裂
商业地产项目的资金链要求比较高,一旦断链就容易产生烂尾。在商业地产的选址、定位、招商、建造、运营这五个环节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资金断链的情况,因此任何一个环节都容易造成项目“胎死腹中”或“半路夭折”,也就是形成“烂尾”。
杀伤力二:产权债务纠纷
说起烂尾楼的产生,最复杂的莫过于项目背后的经济纠纷。几乎所有的停缓建工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债务纠纷,项目债务当事人无法接受通过协商来解决债务问题,最后只能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而一旦闹上了法庭,正在兴建的商业项目在无人问津的状态下,慢慢的也就加入“烂尾”的行列。
杀伤力三:疯狂炒楼后遗症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众多炒家疯狂炒楼,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楼盘未竣工前就卷款而逃,在全国造成了许多烂尾楼。而“烂尾楼”现象最严重的海南省,大多数就是因为这种盲目投资和大肆炒地皮、炒项目的结果导致的。
杀伤力四:商业运营败笔
产权、资金的纠纷只是商业项目“烂尾”中的一个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开发商没有从商业的角度去考虑和运营该商业项目,也就是说资金运作、商业运营的软环境出现了问题,才是导致商业项目“烂尾”的关键因素。
烂尾楼也有春天?
项目烂尾的现象已经产生,要想改变烂尾现象,确实也需要下一番“苦功”,而谁也不想接下这个烂摊子。
难道烂尾楼就没有春天了吗?
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被地产界尊称为“破烂王”的SOHO潘石屹,旗下多半数项目都是由收购烂尾楼而来,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定位、宣传等,才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同样,定位于烂尾楼收购专家的北京光耀东方,也为烂尾楼复兴之路做足了贡献,与潘石屹的烂尾楼收购工作交相辉映。
在这些烂尾楼命运变得扑朔迷离,生死命悬一线的情况下,多数开发商们自然想远离,但也有少数开发商愿放手一搏,扛起复兴烂尾楼的决心。
是什么让他们跃跃欲试?烂尾楼又是靠什么吸引了那些开发商呢?
1、 地段区位较好。
吸引指数:★★★★★
相比起现在一些商业项目转向二三线城市开发来讲,城市中心区块一向都是开发商选址的首选。从以往的一些烂尾楼项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位于市中心办公商业区,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如此优越的地段优势,自然不能浪费掉。
2、有政策优惠。
吸引指数:★★★★
在一座城市当中,烂尾楼数量过多,必然是当地政府最头疼的事。那么,解决烂尾楼问题始终是政府工作之一,政府迫切希望这个“救世主”的到来。有政府的鼓励优惠政策作前提保驾护航,那么,房地产开发商在后续经营和改造中也会变得顺利了许多。
3、取得项目容易。
吸引指数:★★★★
现在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取得开发土地的难度已经逐渐加大,以招、拍、挂牌方式公开出让的土地成本也有所升高。烂尾项目都是人人惧之,如果有开发商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自然就轻松许多。那么,周期短、回收快的烂尾楼复活项目必然受到青睐。
4、投资见效快、回报高。
吸引指数:★★★
纵观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吊塔的世界,一个新项目从开发到上市起码要两三年,长的甚至要四五年。烂尾楼转让价格相对比较低,复活烂尾楼也不用经过报建、打地基等前期阶段,项目启动快,周期短。盘活烂尾楼通常只要一年左右,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其回报率却有可能高达150%至200%。
道本文化认为,凡事皆有两面性,开发商若是利用好“烂尾”项目的优势,重新起航,那未来的地产界将风光无限,而不是眼睁睁看着那些烂尾楼为城市“抹黑”。
烂尾楼的命运绝杀技
烂尾楼到底有多烂?是资金烂?技术烂?地方烂?还是市场烂?如何从烂尾项目上找到再生的出路?
道本文化认为,商业烂尾楼迎来了一个抄底的机会。要成功改造一座烂尾楼,关键还是得摸清项目烂尾的前因后果,对症下药。
绝杀技之一:快!
在商业烂尾楼物业中,一旦牵扯到商业经营的领域,就不是纯粹的销售商铺快进快出,而是要考虑到后续商业运营带来的系列问题。目前在中国存在着大量由于售后返租导致商业经营“烂尾”的商业项目,道本文化认为,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就是使之能够快速的进入成形的经营状态,制造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
绝杀技之二:准!
一个商业项目的开发必然是需要合理的定位和规划的,烂尾楼的形成也是其开发商在前期的定位上出现了严重的混乱才导致的。道本文化认为,烂尾楼要想“复活”,就不能一味的复制,而应该考察周围商圈的商业分布情况,做出准确合理的定位,在商业业态规划上彰显特色。
绝杀技之三:狠!
烂尾楼,顾名思义——“烂”。无人问津,就连路过的路人都不免叹息一声,甚至是不堪入眼。道本文化认为,开发商接到一座烂尾楼,就要把原有建筑的形式推翻,重新包装和整改,通过包装变脸,以全新的形象面貌展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绝杀技之四:稳!
在多数烂尾楼中,资金的纠纷一般都是大家所头疼的,而部分又是因为官司缠身而引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道本文化认为,开发商在收购一座烂尾楼之前,应该要理清资金纠纷背后的来龙去脉,稳妥的收购烂尾楼,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无论是对项目的定位,还是从经营或者销售上去做考量,商业地产项目本身专业要求就比较高,因此在让它重生的时候,更应该需要有不同的专业团队去做。道本商业地产策略中心认为,只要假以时日,只要理顺了相关的利益平衡机制,这些商业“烂尾楼”也是可以走向成功的。
您好!为您推荐地产人士必备专业的10本书籍,有利于公司或个人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和项目实操能力的加强。
《商业地产操盘•旺场绝技》2本/套
《旅游地产改变中国》2本/套
《商业地产改变中国》2本/套
《最佳购物中心操盘标本》3本/套
《商业地产生死策划》2本/套
《世界级商业规划中国总鉴》2本/套
《商业地产招商经营管理指南》2本/套
《香港购物中心成功密码》1本/套
《商业地产前期决策指南》1本/套
《万达商业地产开发经营攻略》2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