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11”,在电商巨头们继续在一、二线城市市场厮杀的同时,眼光也开始投向尚待开发的农村市场。
近日,阿里宣布未来投入100亿元发展农村电商,苏宁更是赶在“双11”前,把各地原有的200家乡镇服务点升级为可提供代客下单、最后一公里配送、售后维修、批发销售等服务的新式乡村服务站,5年内,计划扩大到10000家。京东、阿里都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先后与中国邮政合作进入农村市场。
据阿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2014年全国农村网上购物市场总量将达1800亿元以上,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
而根据商务部数据,2013年我国农产品的交易总额在4万亿元左右,其中80%是通过传统市场实现,通过电子商务流通总量并不大,这也预示着还存在万亿级潜在市场。
农村网民使用移动终端比例高于城镇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淘宝农村网上购物占比依然较低,且中间季度波动较为显著,但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涨到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
相比农村传统购物渠道,网上购物具有价格优势、商品丰富性、便捷性等优势。这得益于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尤其是互联网普及率从2008年的11.6%提升到2013年的27.5%,以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网上购物模式接受率达84.41%,人均年网上购物消费金额估算在500-2000元。30岁以下各年龄段的农村网民网上购物比例均高于城镇网民,其中,20-29岁是农村网民的最大群体,占比为3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2%,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69万人。更值得电商企业注意的是,在各类上网终端中,2013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
相对城镇而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大型超商,而小型便利店商品种类不全,且质量管理滞后,已经难以满足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网络购物则可以有效填补这方面的市场需求,提升了农村的消费水平。
宽带、物流滞后制约“双11”下乡
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网上购物发展的因素也较多。技术上主要包括宽带设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另外还包括传统的消费观念、对网络购物存在的不信任、产品标准与质量安全问题等。
数据显示,2013年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仅为6.3%,低于城镇12.6个百分点,2013年农村网民网上购物使用率为31.1%,网上支付使用率为25.7%,分别比城镇低24.1和22.2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农村人口虽多,但很大一部分是未激活用户。
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村年轻人外出求学、打工,留下的老弱妇孺使用网络的概率并不高。尽管目前外出打工人口出现返乡就近就业的趋势,但大多数还是选择老家所在的县城而不是农村。此外,更多农村人口的消费观点依旧偏爱实体店购买,认为其更加可靠方便。
而要成为电商平台上的商户,一般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也间接影响了农村商户的进驻。
农产品的一个特点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非常低,这也是农村电商一直难以回避的难题。
从物流角度看,农村人口地域分布相对分散,部分村庄的住户之间相隔较远且交通不便。在货运量不大的情况下,乡村的物流成本过高。这也直接导致目前各大物流公司在农村均未实现送货上门业务,多数是选择送到镇里快递点,让用户自行上门取货。
从消费群体的角度看,乡村中最有网络消费意愿的中青年群体多数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因其便宜性和可操作性远高于电脑。但这些人往往不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度使用者,不会经常上网刷信息。因此,电商企业很难将城市的营销模式直接复制到农村。
galiz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