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沃尔玛一家企业,这同时也标志着所有企业未来都将经历这样的过程,并非危言耸听的说法是:一个中层管理者的噩梦时代已经开启。
日子都不好过,不如幸灾乐祸,作为以全球零售业老大的身价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的一举一动,当然就更受关注,再加上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以目前信息传播渠道的扁平化,裁员一事几乎是“秒”遍了业界――真的可以用“秒”来计算。
从VP到中层管理者,有媒体报道称一共裁员118人。沃尔玛的声明中承认了“20多个中层管理岗位将受到影响”,对于其他传闻中还将被裁的近百人,没有提供太多的信息。仅仅在声明中强调:根据顾客和市场的快速变化,我们持续在对业务进行变革,部分工作岗位变化和架构调整是变革过程中简化业务流程的必经阶段。我们很遗憾不得不采取这些措施。
很多人得知这一消息的直观感受是:沃尔玛中国市场真的不行了。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却有些一厢情愿。我倒更认同一位零售业同行的观点:当年狼来了,如今狼也要过冬了。因为冬天不是专供给某一个企业的,这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不例外。沃尔玛也在进入深度调整期,但却不代表它在中国市场已经玩不转了。
换句话说,大家的日子就过得都比沃尔玛好吗?
值得玩味的是沃尔玛声明中的一些措辞,比如“业务变革”,“简化业务流程”,“必经阶段”。我相信这份声明经过沃尔玛高层的亲自审核,不仅措辞谨慎,用语上也非常讲究。尤其是“很遗憾”与“不得不”,已经非常清晰地表明了态度以及未来还将有类似措施的必要性。
从自身业务发展而言,沃尔玛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裁减不会对业务有过大影响,甚至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因为,很大一部分中层管理人员除了增加管理上的层级、给予内部员工晋升的机会等,根本起不到其他太大作用,或者说其需要起到的作用早已完成。
如果你不相信,不妨看看目前披露出的被裁掉的员工:高级采购总监:胡弋、卓永翔、王晋进;零售增值:王海涛;自用品采购总监:刘燕;财务预算总监:沈红平。这些总监级人员以及总监级以下人员,都还设有助理以及经理和具体的业务员工,从精简部门业务流程和压缩人力成本的角度出发(采购上沃尔玛一直在变革),这些中层管理者(沃尔玛中国VP以上才算高管)的存在已无必要。很简单:他们是具体业务的执行者?还是战略上的把关者?很显然,他们不会去做具体的业务执行,而战略上,一个高管就可以把好几块统管起来。那么,他们继续存在的意义何在?
近日一项名为《2030年工作和工作场所》的报告显示,技术毁掉的职业已经超过了其创造的职业。预计未来10至15年间,客户服务、加工及中层管理等工种将消失。这份报告还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对商业的不断改变,到2025年,有近50%的现有职业将完全多余。
且不说这份报告的预计是否会成为现实。但是,相信很多企业一直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总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而大量的中层管理人员并不能为公司带来符合预期的价值,更多是在做对上与对下的沟通与协调,在有些部门,这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大多数部门多出的这一层级,表面上看似乎流程更加顺畅,隐性的沟通成本实际上不减反增,导致执行力大打折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用在一些中层管理人员身上有时候非常贴切。另外,中层管理者容易成为部门利益博弈的筹码,滋生公司政治,导致效率低下,甚至给公司发展造成损失。
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智能技术的应用确实会让很多管理岗位变得多余。无论是从人力成本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管理效率的角度考虑,削减中层管理岗位对企业未来发展而言都利大于弊。当然,不是所有中层管理职位消失,而是企业需要大幅减少中层管理人员的岗位配置。
如果判断没错,沃尔玛未来除了对总部一些不必要的中层管理岗位进行调整,各个大区和门店的一些管理岗位也同样会开始精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仅仅是沃尔玛一家企业,这同时也标志着所有企业未来都将经历这样的过程,并非危言耸听的说法是:一个中层管理者的噩梦时代已经开启。
对了,《2030年工作和工作场所》的报告还强调,未来排摆放办公桌的工作场所将变得完全多余,这不是因为不符合实际用途的需要,而是因为需要本身已不复存在。
本身已不复存在――这句话对企业大多数中层管理者而言,同样适用。那么,大量依附于企业生存的中层管理者们,你们准备好被裁了吗?
(来源:微信公众号【壹说】 作者为《中国连锁》杂志主编 陈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