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增长两年后,“小而美”的便利店放缓了步伐。
1月28日,全球便利店巨头7-ELEVEN(以下简称7-11)成都公司“换帅”。新上任的总经理西井公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公司进入四川近四年尚未实现盈利。
据了解,7-11入川后,截至目前,只在成都开设有门店。此外,7-11在四川发展节奏与行业走向十分一致,最“鼎盛”时7-11在成都曾开店近100家,而截至2015年初已收缩至60余家。不过,西井公一上任便表示,2015年内,7-11计划在成都再扩大加盟店数量,争取再开店20家。
便利店“巷战”日趋激烈,企业如何在贴身肉搏中分一杯羹?
“零售行业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长,4年未实现盈利亦属于正常范围。”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零售业是地域性极强的行业,国际零售品牌在异地扩张时往往本地化做得不够,而难以被当地市场完全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7-11成都公司新帅似乎已考虑到这点不足。“今年7-11在快餐等多方面将进一步考虑地域特色。”西井公一表示,另在产品结构上也将加大引进日韩、欧美品牌。
去年关店近30家
经历了入川之初的快速扩张,去年成都的7-11店面数量明显缩减。外界甚至一度提出这样的猜测——“7-11是要退出成都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7-11成都公司现有60余家店铺,而去年3月时,店铺数曾达近百家。
1月28日,西井公一履新与媒体见面,当被问及去年盈利状况时,其坦言,“还没有实现盈利,但差距不多,基本跟着预算在走。”
据了解,根据7-11的开店策略,开店前要先结合当地的区域特色,考察区域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通过开设试验店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该区域的具体情况,再从商品和服务等方面做出调整。但是如果试验店因面积、布局和区域等因素达不到预期,公司便会选择关闭并另行寻找新的店面。
西井公一表示,判断门店继续营业还是关门,不是单纯从利润率着手,而是看店铺未来的潜力。
对于7-11的店面精简,赵萍认为,凭借强大品牌号召力,7-11在进入一座城市初期,一定会引来投资者的较大期待,因此网点铺开的会稍显激进。“有的网点选址可能并没有经过精心研究,所以在之后会逐渐关闭一些不合适的店面。”
从成都7-11的店面布局来看,多是繁华的黄金地段,在带来人气的同时,也意味着不菲的租金。而同一地段,甚至同一条街上,都分布着不少其他品牌便利店,竞争可谓激烈。“租金贵、商品价格又不敢定高,便利店普遍短期难盈利。”赵萍称。
不过,虽然面临着盈利问题,西井公一仍认为,7-11成都开店速度比预期步伐慢了点。“原因是之前将沿海城市开店的很多经验带到成都,由于地域差异,并未完全融入成都本地市场。”西井公一表示,未来公司将调整经营策略,努力实现本地化,包括人才的本地化。
在赵萍看来,国际零售品牌在异地扩张时全球化特征太明显,而本地化做得不够,是它们遇到盈利难题的共同症结。
事实上,快食类销售一直是日本便利店招徕顾客的重要方式。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7-11的快食类销售占比达39.6%,中国传统便利店的为6.4%。
“观察一家便利店盒饭的菜色,就能看出一家便利店产品结构的本地化程度。”赵萍表示,7-11是北上广深白领中午就餐的重要地点,而成都有很多好吃不贵的快食店,因此7-11的优势不一定能完全发挥。
计划年内再开20家
值得注意的是,西井公一在履新会上还提出了7-11的 “新年计划”。其中一条就是继续扩大加盟店的数量,“计划年内在成都新开设20家门店”。
“7-11开店方式是高密度集中开店。”西井公一表示,店与店之间的距离没有特别的标准,而是根据顾客的动向、需求开店。“哪怕是街对面、50米、100米都有可能再开一家店,在确定适合的区域内,店铺越多越能促进销售。这种开店方式已在日本、美国取得很好效果。”
而直营、加盟两种模式中,7-11表现出了对后者的偏爱。据了解,成都去年关闭的7-11店面均属直营店。西井公一表示,成都公司目前加盟店比例为60%,未来还将大幅发展加盟部分。
据悉,截至目前,7-11全球共有店铺5.5万家,日本国内拥有店铺约1.7万家。在日本,加盟比例占到门店总数的95%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仅在几日前,重庆媒体亦报道称,“7-11日前宣布,今年将计划在渝开设不少于20家门店。”
“一年内在一个城市开20家店,这一速度稍显激进。”赵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特别是在眼下这种竞争格局下。”
实际上,在经过一番“大浪淘沙”后,街头巷尾的便利店依然处于短兵相接的状态。以成都市中心某街区为例,方圆500米的距离,大大小小国际国内品牌便利超市,共计7、8家,且一些品牌还在酝酿继续开店。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7-11也似乎在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战略。“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赵萍提醒道,并进一步增加增值服务。实际上,7-11本是便利商超提供附加服务这一模式的鼻祖,但其在川内的“便民程度”似乎并不高。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1月28日,西井公一表示,“在经营中将充分考虑地域特色,比如快餐中加入当地特色美食。”
“相较2012、2013年,7-11在川内增速的确是有所放缓。但不可否认的是7-11模式新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本地商超的发展。”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宋朝如对记者表示。未来便利超市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以成都为例,目前市内便利商超约5000家,到2016年末,争取发展至8000家。”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江然 贺华玲 实习记者 丁舟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