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盲目投资、又面临零售业转型,使一些过去进入超市行业的投资者陷入迷茫。由于销售增长和成本增长的不对称性,加上电商、购物中心对传统零售生存的挤压,作为传统超市业态的经营压力陡增。
这样的局面促使超市经营商寻求转变。而真正的变革是需要巨大勇气和巨大成本的,所以很多中小城市的超市、中小型规模的超市选择了倒退模式、被动经营模式,压缩甚至终止商品自采自营规模,逐步走向大规模代销、包场模式,画片分割、出让“主权”,借以换得资金的暂时松缓和经营压力临时释放。
实际上,传统的经代销商品供应模式,对商超舒缓资金压力,加速资金周转率和商品周转率,迫使供应商对商品质量安全采取负责合作态度,分化物流采购成本、商品库存与损耗成本、人员成本等等,的确是一个虽显霸王但又不失为战术良策的商品运营模式。
这些年,为了提高毛利率,推进品类管理的实施,更有效的牟取盈利,很多商超逐渐压缩代销、账期规模,进而采取经销、月清、半月清、联营扣点这些零供合作与结算模式。很多超市,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甚至取缔了那些曾经名目繁多的公关费、进场费、条码费建档费之类。整体在竞争中开始走向零供关系的缓和状态,向公平合作向前迈出一步。有实力的零售商,开始走向现采自营,以企获得更优越的价格优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也确保一定的毛利空间。这样的改变,不仅是合作关系的改良,公平秩序的恢复,也使超市在商品营运方面获得更加自主的权威,在品类管理上更趋成效,在营销效果上更有保障,确保商品配置方案科学完善。
当前一些倒退的投机式的商品经营模式对超市商品营运效果的破坏:
1、首先,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退化,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生存能力来说是一种消退,企业也将在退化、投机的路上走向绝境;
2、把零供合作的传统代销模式进一步固化为单边话语权垄断,拖延结算,这种做法意味着零售企业在推脱责任,恶意转嫁风险,加剧了零供合作的不公平现象,导致双方之间信任缺失,产生裂隙,为企业危机埋下伏笔;
3、近期在中小超市流行的包场模式,这既是一种无能的做法,也是一种经营能力尽失、企业处处显露危机和衰败端倪的体现。这种做法,卖场按照商品大类分割区域区块承包,所有的商品管理“功课”全部放弃,超市投资者实际上沦为了一个“房东”角色,包场者甚至转身变为“包租公”,功利主义的心态使卖场商品远离了消费者导向设计的原则,原有商品规划、商品配置全都没了踪影,商品定位、商品组合、品牌组合、商品质量、服务标准逐渐消失,整个管理肌体支离破碎,除了收得固定的租金或者扣点外,其盈利能力荡然无存;
4、商品进销存管理功能废弃,后台只留下简单的录入功能,原有的信息系统沦为摆设,数据成为无用的数字;前台收银系统混乱,包场者自收自支破坏了整体超市的管理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客服功能被雪藏;
5、经营定位、商品定位、客群定位全被破坏。超市变得面目全非,逐渐与顾客产生距离,让消费者感觉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像自己曾经需要的样子。
张一夫 2015.07.30
0374CHG- 该帖于 2015-7-31 9:02: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