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商品体验店是什么鬼?据传,某体验店要进去还要排队,排到一万号以上,排得大妈们腰酸背痛腿抽筋。该店定位以都市中产阶级、追求生活品质的新型家庭、年轻人为主力客群,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海外商品、便捷的线上交易平台、舒适的线下体验环境。
笔者未亲身过去体验一番,但网上的照片让笔者切身体会到杭州的中产阶级和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形象就是如照片上的那样坐地上,不知所谓的线下体验真的舒适吗?大哥,坐得爽不!
上图是某跨境商品开业当天人流如潮,号称定位高富帅、白富美,我定睛一看,尼玛,亮瞎双眼,高富帅、白富美也太潮太沧桑了吧。有听过中国男人形象邋遢也就原谅了,可是旁边这些真的是潮妹吗?
屌丝就是屌丝,你们就不要再欺骗善良的人们了,你们以为进了体验店,大伙就认不出你们来了吗?买了几个包装上写洋文的东西就成功晋级白富美了吗?你们以为再次进体验店拍照传微信还有人会点赞吗?早晚装不了逼了吧。
跨境商品体验店开业完后还安好吗?你们所谓的高富帅白富美们还光顾吗?屌丝、大妈们还留得住吗?店里的苍蝇也是非洲引进的吗?
跨境商品体验店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价格相对便宜、有一定逼格,而这两样都不是白富美的特征。你指望那些没事在巴黎喂鸽子、夏威夷晒日光浴的家伙来排队买商品?
跨境电商体验店不等于免税商场,该走的税收还是照走,除非你能够合理避税。就算是现在的免税商场也不等于低价,因为税收只是定价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已,税收对最终定价影响力其实并不大。
定位都市中产阶级、追求生活品质的新型家庭、年轻人为主力客群,在我印象当中这些应该是当地奥特莱斯的主力客群,以一家小店去跟奥莱对抗,特别是当地已经有运作成功的奥莱,挑战性似乎很大。你既没有能力拿下那么多的大牌,也拿不下足够的折扣,整体配套更跟不上,还是市区核心高租金位置。那么,似乎你只能卖些奶粉、红酒饮料之类的。说白了就是进口食品超市一类的,这个好像街上很多,竞争也蛮激烈的,似乎对抗起来不会有什么价格优势。而像依云这类高端水,就算你把价格从8元压到4.5元一瓶又如何?高端客群价格敏感度不高,中端则是恒大冰泉的市场。恒大冰泉原定价4元,现在很多地方基本调价到2.5元了。这部分客群会因此改喝依云吗?偶然性消费较大吧。
跨境商品体验店的开业提供人们看新奇的机会,几乎每家店开业时都是爆满。开业完后会呈现人流下滑,新鲜劲开始慢慢过去;销售快速下滑,因为根本就没有适合买的东西,想买的又断货,线下体验越来越差。此后,跨境商品的定位与实际客群排他性开始产生,门店呈现出客流与销售不成比率,并引发客流、销售再度跳水的双杀局面。正常走势应该是跨境商品体验店叫好不叫座,后来不再叫。
跨境电商体验店的商品想要做到低价又要维持高利润是不容易的。品牌商品价格透明度很高,税+体验店运营成本后,有的已经很难运作出像样的毛利。价差过大商品,企业又要保护代理商利益,采用串货形式会呈现货源不稳定现象;与代理商合作,雁过拔毛;自己代理对于又要压货,需要保持扩张速度来化解等等。特别是一些进驻核心区域地段的体验店,为了平衡利润,只能大量引进杂牌高毛利商品来对冲。于是,所谓的全球买手们就要深入各国小商品市场、菜市场去挖掘所谓的特色商品。
众所周知,具有高毛利的特色商品基本上是MADE-IN-CHINA。这时候体验店里的商品开始大量的国产化。只要在商品的外包上加点洋文,就可以美名其曰进口商品。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体验店就是出口转内销,或者连到保税区转一圈都省掉。
可惜,现在很多跨境商品体验店并不愿意承认这点,觉得自己是做高大上的东西。灌装几瓶红酒都要跟法国农村挂钩,说是拉菲隔壁家的,同一血统。唯有等到落寞后,才开始想要调整定位。
其实对于这个市场,早已有人看穿了一切,它就是十元店——名创优品。正宗的跨境商品中国制造。从诞生之日其就定位为屌丝阶层,三年1000店,大部分单店年销售1000万以上,屌丝涌动。你以为到了日本大创买的就是正宗的日货吗?要知道大创的大部分供货商来自中国跟东南亚。要想维持价格低,劳动力价格是主要因素之一。相信很多去海外购物经历的人都会发现,除去吊牌,原来买回来的东西是MADE-IN-CHINA。名创优品真正一步到位,连保税区走一趟都不用,省掉了众多中间环节。所以在中国,大家可以发现日本大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其精准的屌丝定位吸引了大量人流;厂家到门店的供应链整合省去大量中间环节;门店风格、产品风格全部模仿,省去了设计费用。不论步行街还是购物中心,只要人流够大,租金再高都能产生出足够的毛利来。
不要再去想什么高富帅白富美了,他们不会是跨境电商体验店的客群,只有屌丝,屌丝才是推动跨境电商体验店的唯一推动力。
- 该帖于 2015-9-24 16:18: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