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后上班第一天,联商网就晒出了全国重点城市的消费统计数据,《全国部分重点城市国庆黄金周销售统计一览》 文中相对详细的介绍了假期各大城市、省份的销售情况。粗一看,祖国形势一片大好。着实让零售人激动不已,似乎将之前的经济形势低迷的阴霾一扫而空。
然而,靖安似乎并没有这般乐观,因为仔细分析数据的构成,靖安觉得有以下几点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
消费热与旅游热重叠,业绩难持续!
根据联商网整理的数据,所统计的十一个省市中,除香港、广州两地出现下跌外,北京、上海、江苏、陕西、湖南等地均为上涨。而这些省市中,有相当一部分拥有了热门旅游目的城市。根据亿邦动力网《微信“城市热力图”发布国庆出行报告》显示,北京、厦门、长沙、郑州、西安、武汉、杭州、南京、深圳、广州为外地游客比例最高的十大城市。
根据两者数据比较,很显然可以看出,消费旺盛的城市,主要拉动因素还是旅游的支撑。这样的支撑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消费的不可持续性。这恐怕非常值得引起零售从业者们的思考。因为向来中国零售都习惯于抓住节日开展促销,“一节抵半年”的情形在许多商场都存在。然而,这显然不是正常的商业模式。不断的造节,不停的促销,最后导致的结局是消费者的麻木,降低品牌的美誉度。
餐饮热的背后是什么?
在众多增长的城市中,具体到业态上,增长最为明显的是餐饮。以北京为例:老字号名店的“暖系”菜肴提前火爆,烤肉宛、烤肉季在销售高峰日一天卖出“国家级非遗”老北京烤肉2000多斤;老西安饭庄的牛、羊肉泡馍单日销售超过了1500碗;砂锅居的砂锅白肉等砂锅菜更是单日销售800多份,创出销售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庆丰包子在国庆小长假中销售庆丰包子超过400万个,创出销售新纪录。此外,曲园酒楼“元勋宴”中的蒸腊肉、家乡烧花鲫,玉华台的“开国第一宴”节日假期中点击率比平时翻了一番。这背后隐藏的两个因素值得我们的探究,一是餐饮的推动仍旧受外来游客的消费推动;二是除了餐饮,实体百货的增长情况又如何呢?恐怕仍旧显得颇为失落。
面对餐饮的强势,实体百货、服饰的销售业绩并无值得称道之处,即使有处于低价黄金销量的提升,然而这并不足以给实体零售带来真正利好信息。餐饮热背后隐藏着更严峻的百货冷落的残酷现状。拯救实体百货,促进实体走上正常轨道,需要零售人更多智慧。
大城市的案例不可复制
在众多增长的城市中,上海的实体百货增长显得难能可贵。
从市商务委获悉,购物节对全市重点商圈拉动作用显著,南京东路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4.8%,徐家汇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7.1%。国庆黄金周,全市427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共实现营业额133.8亿元,同比增长10.3%。
从主要业态情况看,百货、购物中心、标准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菜场、专业专卖和无店铺销售八个主要业态,除便利店业态销售额略有下降外,其余七个主要业态营业额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购物中心、专业专卖和无店铺销售营业额实现两位数增长,浦东第一八佰伴10月1日至6日销售额超1.2亿元。
然而这个漂亮业绩的背后,是上海作为东方都市的特殊性的影响。历来各新兴商业模式都习惯选择上海作为试水区,似乎只要上海能够成功,便能推而广之。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上海大都市的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与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是相去甚远的。长假期间之所以上海能有如此好看的增长,其中相当的原因还在于外来游客对东方繁荣之城的亲睐,类似于到日本、韩国的扫货行动。而相比其他的城市,恐怕是没有这样的吸引力的。
因此,靖安认为,国庆长假的消费增长带给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欣喜,而应该是更紧张的危机感。面对当前情势的变化,零售的利润越来越低,而依据传统的节庆促销既不能保证持火爆,也不能给未来的实体找到出路。零售人,需要认真思考实体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靖安先生- 该帖于 2015/10/8 15:00: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