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线设计包括5大块:外部接驳、 入口组织、平面动线、垂直动线、后勤动线。本文重点介绍外部接驳与入口组织部分与平面动线。
外部接驳
1、人行出入口
集中型商业人行入口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外部主导客流形成内部主动线的导入型主入口;二是利用百货主力店等业态形成的功能性主入口。
这两类出入口都比较强调面向周边主干道的城市形象延展面和城市主要客流导入的方向感。
2、车行出入口
车行出入口根据项目区域周边道路状况有不同的设置方法;
当商业周边道路等级有明显差异化的时候,一般会把面向主干道的展示面更多留给人行出入口和商业展示面,车行出入口会从相对次要的城市道路导入;
当商业周边道路等级差别不大,不同朝向面的商业价值较为均等时,车行出入口一般会选择在商业价值较弱的区域实现,比如可以结合后勤和疏散来组合布置,与步行出入口也会控制一定的抗干扰距离。
3、外部接驳的五大组成
与外部道路链接;
停车场进出动线;
行人动线系统;
货车动线系统;
与公共交通联系。
A、“主干道”
商业动线中的主干道,非城市快速干道,而是能为项目带来大量人流和车流、拥有良好商业展示面的道路;
商业涉及到客流、货流、车流,还涉及到酒店,办公,商业等不同业态的人流。商业内部交通动线的顺畅也至关重要,通常采用单向环线,避免双向车流,从而使各股流线能够在一个高效的环线中疏导;
车库出入口设于交通量较少的非主道路上(内部道路);
行人下车落客点,与商业之间的可达性(步行距离、地上地下、导视指引);
货车行使路线应不影响汽车、行人动线,还必须考虑卸货平台、货梯的设置。
B、公共交通出入口
公共交通枢纽对于商业的价值不可忽视,当项目周边存在可利用的公共交通资源,一定要在设计中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链接,充分利用由此带来的大量客流。
如在公共交通枢纽附近建立步行出入口;地下空间建立与地铁站的对接通道,同时依靠便捷的垂直交通把交通客流引导至商业层面;
考虑如何与项目周边的商业体形成对接联动都是在商业设计中值得深究的考量点。
入口组织
包括入口广场、入口门厅、入口前室、入口标识五大项。
1、入口广场
2、入口门厅
A 入口宽度、入口走廊宽度、入口与垂直动线距离;
B 创造复合型的人流推动结构;
C 建议:
中大型综合商业主入口的门厅宽度不小于6米;
主要出入口门厅附近走廊宽度建议12‐15米;
从门厅达到最近的自动扶梯或垂直电梯距离建议不超过30米。
3、入口前室(大堂)
A. 入口大堂,对消费者而言,重要的空间动线指标;
B. 消费者进入商业空间的过渡、缓冲空间;
C. 商品商店位置标示板及购物指南集中放置处;
D. 人性化的设施,如冷暖交换空间、伞套机。
4、入口标识
购物中心重要的空间形象指标,应设置具有冲击力、明显易辨的视觉形象,采用多元地手段例如灯光、LED、LOGO、景观小品等,诱发消费者进入的念头。
平面动线
1、平面动线的5种类
① 封闭型“口”字动线
一般围绕大中庭形成单一动线,简单清晰,形成人流回路;
商业展示面佳,不存在理论上的商业死角;
一般用于中高端商业项目,例如恒隆广场、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等。
② 封闭型圆弧动线
动线形成回路,商业展示面佳;
中庭空间利用率和商业价值极高,往往会安排一些极富特点的功能设施来吸引消费者,例如跨层电梯、大型LED、高层平台等。
③ 人字型或T字型动线
消费空间的多元化,建筑空间错落有致;
在项目中心位置一般会设计大尺度中庭空间,成为人流集散区;
多用于中高档购物中心,
④ L 型动线
充分借助平面优势,一般以单动线为主;
L动线一般拥有较长的眼界商业展示面,并设置多出入口;
此类动线,一般会通过主题化分区的办法增强平面可达性和可视性。
⑤多(次)动线
常见于单层平面较大(大于2万平方米)或者局部进深较深的平面;
特殊业态,例如专业市场等亦偏好多动线模式。
单层面积大的话,是否封闭型动线一定就好?
建议:平面规则单层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不建议采用封闭 式动线,否则容易产生消费的迷失感和疲劳感。
2、平面动线设计三原则
原则一:动线和出入口的交界点要高度匹配
原则二:通常情况,单动线要优于多动线,多动线应有汇聚点,避免次动线。
原则三:动线需曲度设计和界面变化,丰富“视觉空间感”,提高“单店能见率”,增加“游逛趣味性”。
来源:商业地产学院 派沃设计整理
- 该帖于 2015/10/20 10:23: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