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连续下滑,经营方向摇摆不定,核心人员不断调整……上市没几年,曾经的浙江商超连锁巨头不仅没能实现勾画出来的美好蓝图,反而让人操碎了心。
现在陈念慈宣布不再兼任三江购物总裁职务,由王露接任总裁职务。王露的国美在线从业背景,被外界解读为三江购物将转型加码电商,加速三江购物触网,之前的一切一切又将推倒重来。
就在王露就任前,三江购物与京东集团达成协议:通过“京东到家”平台进行商品销售,旗下门店也将逐步通过京东进行商品配送。三江购物自有的销售平台三江购物网,2009年上线至今一直未见成效可能被边缘化。未来三江购物所谓的加码电商很可能就是紧抱京东大腿寻求突破,然并卵!
三江购物门店主要集中在宁波地区,绍兴、台州等地门店较少,且公司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关店不断。由于三江购物本身处于颓势,且区域性太强,在与京东的合作当中处于劣势。三江购物希望与京东合作后能够为三江带来的好处无非几点:1、京东能够为三江购物进行线上引流,促进销售;2、京东到家合作,加强配送环节;3、丰富SKU,直接网上陈列,减少线下陈列空间,降低成本。
根据好邻居、唐久等便利店都跟京东合作失败案例来看,最终三江购物的结局也是很危险。京东与弱势派系合作主要看重的是这些派系在区域具有较大的人流,能够为其进行引流。像山西唐久所在的太原区域,门店日均人流30万,远超京东在该区域线上人流。合作期间,京东要求唐久便利店让顾客扫码帮其引流。合作一年时间,京东线上人流上来,与唐久合作也自然终止。到现在唐久还没搞清楚什么是O2O。作为强势的一方,京东处处都想把自己的标准强行加入到合作伙伴中,而合作方本身血型的排斥来得更加严重,双方反弹都会很大。
根据京东副总裁邓天卓近期的公开解读,便利店是整个零售体系中效率最低的一个,零售店的平均加价率20%?30%,选择性非常少,一个店只有一千个SKU、两千个SKU,你到大卖场都有15000到20000个SKU,你到京东商城都有几千万个SKU,但是它的便利性非常好,也就是在日常高频低额的消费场景下,大家更倾向于选择便利性而丧失价格和选择性。如果像京东到家这样的O2O发展起来,未来根本就不需要便利店的存在。
京东这种先合作后取代的方式为它迎来快速的发展,合作方却难言发展。三江购物所处的角色也就是宁波地区京东的货仓。那么清洗便利店对于三江购物真的是一个大的突破吗?
图表为2014年宁波各业态业绩及占比,单位:亿
我们可以发现,连锁便利店虽然在很多地方发展看起来都不错,在宁波暂时只能说很有潜力,因为基数实在太小了。连锁便利店更多的是在蚕食传统杂货店以及单体便利店等的市场,也就是表中的“其它”项目的部分。
三江购物一直以平价超市示人,门店面积都是三五千平的体量。上市时把这种定位宣称为在大卖场与便利店中找到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形态。且宁波有过几家大型卖场关门,被认为成功击溃外资卖场。上市后这几年就不那么顺利了,开店速度放缓,关店速度加快,企业多方变革却看不到任何希望。2011年11月三江购物请来永辉超市重庆大区区长肖敏任副总裁,试图在生鲜方面展开变革,一年多时间,肖敏悄然离职,变法受阻。2014年王露进入三江购物开始有步骤对三江购物电商化。
截止2015年9月实际关店8家。
不论是肖敏还是王露对于三江购物的颓势都未能止住。以王露任期内的上半年来看,业绩继续下滑,外埠关店5家、宁波关店3家。对于关闭原因都一样,经营效益不佳、经营条件限制等。
效益不佳是结果,经营条件受限制是理由。以上半年关店的绍兴店为例,该店3000多平,以往该区域一直没有像样的对手。欧尚以及永辉进入该区域后迅速恶化,3千平跟实力大卖场对抗时劣势很快就出现,也就是所谓的“经营条件限制”不得不关店。
2015年7-9月份开店如下:
新开店面积基本都是几百平的便利业态,且呈现加速状态,应该主要为配合京东步伐。这对于原本走3-5千平标超路线的三江购物可以说是彻底颠覆,甚至出现38平的小店。进入2015年基本开始去陈念慈色彩,进入王露时代,这次退位属于可以预期的顺利过渡。从开店区域来看更加集中在宁波,对于原本就高密度布点(三江购物在宁波已有119家店)宁波的三江购物更像是退守大本营。因为这种集中并未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议价能力也没有像样提升,可以说明三江购物的经营能力极差。
三江购物在宁波市场占有率达到20%一线,相对平价社区超市这种业态市场已经饱和。不论三江购物再怎么折腾市场份额已经很难上去了。宁波地区人均收入的不断推高,也使得人们消费习惯开始转向大卖场、精品超而不是标超。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数十万外来人口离开,而这部分外来工又以标超消费为主,预示着整个标超业态开始萎靡,已经开始进入大卖场消费时代甚至向仓储时代进发。宁波规划在建的购物中心是已建成购物中心的两倍多,可以理解为对应的大卖场将成加速布局状态。考虑到宁波出现整体超市业态增长持平,此消彼长后,未来标超将更难以为继。以2014年宁波地区业态的表现来看,大卖场呈上升状态,连锁便利店持平,标超继续下滑。
超市这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对临街店铺、农贸市场等的取代,在人们的消费升级当中自然过渡。超市渠道占食品用品销售比也就60%,日韩在75%以上,而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在85%以上,超市业态继续扩大规模机会还非常大,并不宜弃攻为守。
宁波市场财富呈现极度两极化,大量财富掌握在老年群体当中,甚至形成财团格局。由于低收入群体较多,使得标超业态长期占据市场最大份额,而未像其它发达城市标超早已慢慢被取代。信用消费没有足够普及使得网购等年轻人喜好的业态表现并不突出。
宁波地区占比最大的标超(占比39%)呈现下滑状态,三江购物难以抗衡潮流的趋势。
便利店业态(占比1.5%)又是为京东嫁接搭桥,实际上是抢占占比第二大“其它”业态(占比37%)的份额,以京东的意图来看,“其它”业态应该逐步转换为网购,而不是与便利店分享。流量上去后,三江购物的价值也就变小。
大卖场、仓储业态被三江购物完全抛弃。
三江购物到底是要抢占哪一块市场,至今让人莫不着北,面对困局又没明确的破解之道。业绩持续下滑,跟京东合作又是与虎谋皮,以三江购物的状态,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2015-10-23 11:42被设为精华,积分加20,金币加4- 该帖于 2015/10/23 11:07: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