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沃尔玛“速购”项目在广州推出。虽然叫“沃尔玛app”,但那意思也差不多。
老笑觉得这是个非常接地气、有前景的项目,跟沃尔玛发力会员店,尝试购物中心一样,都是在当前的零售困境中的有益探索。
首先,它是缓解大卖场客流下降的有效手段。
超市大卖场日渐式微是不争的事实。前些年,我国零售业态远没有现在这般丰富和多元化,大卖场以其品种全、价格低、选择丰富等特点,一时风光无两。近几年,购物中心、便利店爆炸式发展,各种专业店、专卖店早已滥了大街。比可逛性,大卖场不如购物中心、百货店;比便捷不敌社区超市、便利店;比价格,也不比线上超市有优势。大卖场的“大”,也突然从过去的优势变成了如今的短板,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交通堵成狗,大卖场一逛就得几个小时,耗时费力,渐渐地遭到冷遇。顾客不愿进店,卖场人气不足,可能是大卖场遭遇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就像网店生意必须要有流量一样,足够数量的顾客到店是大卖场兴旺的前提,顾客不愿来,你做得再好也是白搭。沃尔玛的“速购”能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手机app下单支付,顾客到店提货或由大卖场送货上门,无论哪种方式,都能节省大量时间,特别是米面粮油等大包装、大重量的商品,更会受到欢迎。
整体而言,沃尔玛商品的丰富度能满足人们日常所需,品质比网上超市令人放心,价格也比社区店、便利店有优势,再送货上门,兼具电商的便捷,猜想很多人乐于接受。况且,水果、蔬菜、肉类、鱼类等鲜活品类,实体店的优势电商难以企及。188的免运费门槛看似有点高,但在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也不是个事,188块钱能买啥?有时候它就是一袋米或一瓶油而已。
其次,依托实体店网,成本费用低,不会造成太高的额外负担。
据说线上超市的成本,很大一块是在物流上,特别是生鲜、冷冻等,包装复杂,配送成本高,没有全程冷链不行。但对沃尔玛“速购”或“app”则不存在此问题,它不需要另建仓库、配送中心,订单直接从最近门店的货架上挑选,配送则由1号店的物流团队完成,商品包装由于距离近,也不需要搞得太复杂,很多东西比如保温箱之类都可以重复使用。
这就不需要沃尔玛为“速购”或“app”投入太多的额外资源,它基本上是对现有资源的盘活和深度利用,所以这个项目基本不会给门店带来额外负担,即使带来的销售增量不多,至少它也是一种便捷服务。而从沃尔玛刚刚在深圳推出半年之久,就同时在广州、东莞两地复制,并且将上线单品扩大到2万个来看,这个app显然对实体店的生意有推动有帮助。
跟网上超市相比,我觉得这种区域O2O的玩法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如果排除各种烧钱补贴,低价值、大重量、非标品多的线上超市人的价格、服务、售后都没有优势可言,也没有太强的竞争力。事实上,除上天猫超市外,其他的都是持续亏损。而跟大润发飞牛网一步到位相比,沃尔玛“速购”从一城一地做起逐步扩大覆盖面无疑更稳健,更有利于避免“烧钱”。
最后,“速购”项目或为沃尔玛线上渠道整合探路。
目前,沃尔玛的线上渠道不少,既有深圳的“速购”,也有广州、东莞的app,还有山姆会员店app和线上平台1号店,可能也面临整合的问题。据说山姆会员店已入驻1号店。如果把所有的线上渠道整合到一款app之上,实现全国线下实体店、线上app“一盘棋”,可能更有利于推广普及,而“速购”项目无疑具有探路者的作用。
沃尔玛的O2O之路看似简单,实则很接地气,据说深圳的“速购”app半年装机量已突破30万,值得更多的实体零售企业学习、借鉴。我国不少实体商超企业是区域性企业,在一城一地或某个区域做得强势的不在少数,对这些区域性龙头企业来说,以实体店网为依托,走沃尔玛式的O2O之路,既可有效减少上线触网的前期投入,避免无休止地烧钱,也可以实实在在引入电商的便捷元素改进服务和体验,即使这种O2O带来的销售增量有限,至少,它也是一种服务的便捷和体验的优化,可能是线下超市“+互联网”成本最低、最接地气的搞法。
- 该帖于 2015/12/21 10:02: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