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网专栏:“冲动购买”这么普世价值的特性,必须得好好抓住!
近期,美国的CreditCards.com网站(此网站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用户筛选出适合他们不同需求的信用卡)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冲动购买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了!
调查显示,84%的用户都承认在冲动下买过东西,而77%的用户表示,在过去三个月内,他们就冲动过。
不过更有趣的是对比,相比于2014年的调查结果,现在的用户比1年前更容易冲动购买了——那时候只有75%的用户表示曾经冲动购买!
在渠道方面,尽管我们很容易将这一切归功于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换句话说就是PC+Mobile,不过这份报告却显示,有79%的冲动购买居然发生在店内,只有6%的发生在手机上!
的确,店内的特点在于有各种方式让你“热血沸腾”,毕竟你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店内,而且身边极有可能还有个“特别为你着想的”客户代表!
而手机嘛,一方面不太方便,而且打扰特别多,比如你正找东西呢,一个电话就过来了;另一方面,研究显示,大部分用户是通过手机购买已经买过的大众产品,而不是尝鲜!
报告显示,大多数冲动购买的东西都是小玩意——这不禁让人想起亚马逊在2015年搞出的“小又轻(Small and Light)”项目,用户在买小玩意的时候,可以免费送货,无需达到35美元的最低购买金额。
还有一些数据值得看一下:
学零售学的学生,“冲动购买”这个术语都是期末必考题(顺道说一句,2015年年底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翻译中,考的也是“冲动购买”,小伙伴们都震惊了),但是随着全渠道、O2O、移动设备等词汇疯狂刷存在感,我们似乎都忽略了“冲动购买”。
冲动购买最大的特点在于:
这份报告尽管是美国的,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是具有普世意义的——尤其对于实体店来说,店内布局、气味、颜色、服务等多种因素,都可以极大影响顾客,对于年轻一代尤其如此。
还要说的是,无论经济情况如何,冲动购买都有存在空间:经济增长的年代,大家都去买奢侈品了;即使是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当用户都那这个购物单买东西的时候,看到自己如此“节俭”,用户也会给自己买个小玩意“犒劳”自己的。
(联商网专栏作者 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