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背景:
我们习惯性的将2012年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元年,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变不再由纯粹的线上互联网或者线下传统零售店支配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化的商品销售远远没有达到中国整个零售消费市场的水平。除了消费习惯的养成,更多需要是便捷性和个性化的商品作为行业竞争的壁垒。
90年代我们定义互联网的本质在于“联”上,这是人与信息的链接,通过一根网线来解决人对信息的需求和高效的匹配。这一行为是点对线的单项结构性发展。到了今天的互联网我们更加重视“互”的元素,互就是互动,实际性质主体发生了改变,所有信息的来源方式全部是人和人之间的主动产生,由人作为信息的发出点进行传播。这样的信息或内容的获取是通过一张生态圈网络有机的链接到一起,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信息的产出者,人们获取信息的路径更加短暂、更具备时效性、更具有传播性。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就更加简单、易操作、被动意识逐渐养成,对待同一件事上不会浪费太多时间,促使工作或生活所需时间逐渐碎片化、静止化、高运转化。
传统零售行业通过对O2O模式的靠拢,有利的缓解网上电商和实体门店的竞争局面,同时互联网高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跨地域性即是互联网本身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用户不能第一时间体验到商品本身的品质和增值服务带来的价值,只能通过文字图片的描述感性认知商品属性。O2O模式的到来也是对线上商品落地的最好选择,这一模式将对商品信息便捷程度、丰富多元的输出差异化服务和美好体验完美融合在一起,充分的调动用户的七情六欲,全方位满足用户对于信任和参与体验的感受!
二、项目背景
从商品生产到销售的流通渠道以及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来衡量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解决方案。直到今天单纯的电商企业不单是平台化的竞争,更多是商品差异化、非标准化商品、统一销售服务、物流体系、仓储能力、组织架构、团队管理的竞争。线上的商品和服务也在逐渐的融入线下的体系形成O2O的闭环。
线上商品展示和支付方式在今天有跨时代的意义、线下的场景化消费和社交性商品交易是线上无法比拟的新消费模式。建立场景化的消费模式是唯一可以同线上电商抗衡的有力法宝。未来谁离用户越近,谁就能掌控用户心理,同用户发生关系,维系这种强有力关系的过程就是金钱不断涌入的过程。
物流配送的本质就是解决两大块:一块是“配”一块是“送”。针对配、送整理出一套可以落地实现的方法。
配送的意义;减少配送成本、满足时效性、管控物流企业仓储配送能力、优化地域物品分配机制、增强客户对商品服务体验程度。
电商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多半采取如下合作关系:
|
操作方式 |
优点 |
缺点 |
可操作指数 |
同物业关系 |
把配送的货物统一集中到物业方,按件、体积给物业方提成,用户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自行取件 |
物业方解决最后一公里仓储问题、商品保存有安全背书 |
客户体验不好,没有送货上门、与客户发生面对面的机会少 |
★★★ |
同物业方合作开展便利体验店,建在小区里面或周边将指定产品投放到相应便利店 |
产品可形成差异化销售,解决仓储和配送的问题,商品购买有时效性和参与感 |
同物业合作的模式和分层比例,以及后期利润分配及管理成本提高 |
★★★ |
|
同物业合作为智慧社区做配套服务,将智能快递柜设立在物业指定区域,免费铺设、线下收入分层、按年交租金,通过APP和智能柜线上、线下都可以下单,智能柜自提商品。通过反向快递将退换货或维修商品放置快递柜APP通知快递员取拿 |
减少人员开支和商品仓储。满足退换货便捷需求,形成线上下单,线下立刻取货。也可以直接通过快递柜操作取货 |
智能柜本身成本过高、切入物业合作会有一定难度、用户购买和操作习惯不容易养成 |
★★★★ |
同社区店关系 |
将便利店接进APP按照地区分类基于LBS功能,用户通过APP下单,产品来源便利店本身,由便利店本身进行配送。只做链接作用。 |
快速配送、满足懒人效应。可以选择即得商品种类。 |
盈利模式不清楚,地推成本过高,C端获取用户不明确,靠产品本身的电商和社交服务粘不住用户。挡互联网巨头的路,正面竞争。 |
★★★ |
自建线下体验店,玩法可控,商业模式盈利点清晰。竞争点在供应链整合能力,配送方式灵活可以选择自提和配送。建立场景化体验功能,增加用户留店的时间。 |
可实现商品、服务两块的产品利润。可建立自营性品牌,对账期和商品采购有管控能力 |
面对传统店面的围攻,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供应链整合能力和人员成本较大,库存商品的种类要加大才能满足用户需求,同质化商品竞争大,形成不了差异化 |
★★★★ |
|
整合供应链后端,集中采购商品增加库存商品控制价格优势,采取B2B的方式对便利店进行供货,由便利店解决配送服务问题。 |
模式足够轻,轻资本运作,降低边际成本,可实现数据化和交易量 |
对采购能力和压货能力要有一定限制。仓储问题需要解决。 |
★★★★★ |
自营中央库房 |
招募“众包员”利用闲散人员,如大妈大叔为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也可以采用人人都是快递员模式:滴滴顺风车,从A地顺便携带物品到B地。 |
控制人员、店面成本。解决时效性问题,提供共享经济--共享时间新路径 |
人员服务标准化难以养成,诚信和运输安全问题需要得到保证 |
★★★★ |
智能家居机器人单品切入最后一公里配送 |
无竞争、提高行业竞争壁垒,省去人工成本 |
电商企业的无人机竞争、不能直达消费者手中、短时间解决不了用户真实的需求 |
★★★ |
三、商业模式
1、物理体验店建立;
场地设立:
传统生意讲究地域人流的因素,绝对的商业区或居民区无疑对店铺的设立有至关决定性作用,他是获取流量的天然利器,选址要放在周边写字楼和居民楼附近位置,交通便利,最好是换乘车站,年轻家庭和白领工作集聚地段,周边商业配套完善,同行业竞争相对较少。体验店要求60-100平米,经营面积和体验休闲区域各占50%。
服务人群:
单纯意义的物理便利店之间的竞争非常之大,将传统商品销售搬到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不单纯赶时髦,而是让商品和服务更加简单便捷化。所以要走一条传统零售+互联网的道路。互联网的普及对象大部分是趋向年轻化状态,他们有扎实的互联网软件操作和网络付费信任习惯,也是家庭财富的绝对拥有者。对于年岁大的大叔大妈,他们时间相对较多,对价格敏感度高,对品牌依赖度较差,以价格为导向。对于培养互联网选品和付费有一定难度。所以服务人群设定在25-40岁间,消费力较强,对品牌有依赖感,有复购习惯的年轻人。
用户需求:
1、从地理位置这个层面上看;用户需要解决两个刚需,第一是需要在他活动范围的最近距离产生同等商品的优惠价格来驱动其购买行为,第二个需求是地理位置优越性和配送及时响应速度是用户考虑的重点。
2、从商品种类的角度来看;用户需要用即时商品来满足当下短时间里的物质需求,比如:买烟、调味品、买水、买饭等行为。这些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立刻马上发生,这样的商品作为复够率最高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所以我们经常能见到传统商超的促销方案都是高频带低频,将低频次的商品放在高频次商品周围,来拉动低频次商品的销量。(低价带高价也是电商企业惯用的销售方式) 用户除了能在一定范围内的小店里买到标品,其实用户更喜欢买到品牌化的非标品,正是非标品的存在才给便利店带来更多利润沉淀。只有逐渐加大非标品和自营商品销售数量才是便利店最大利润所在。
3、从配送速度时效性上看;现在便利店都是通过“满送”活动来贯穿配送标准条件的,通过配送的时效性来解决用户对于懒和便利的理解,用速度衡量一个便利店给用户带来体验的好坏。传统便利店不单单从商品种类的优质性和差异化来满足用户,更多是提供更高效的配送服务来增加用户的粘性。
竞争风险:
我们再来看看传统便利店中面对的商业竞争。
首先,夫妻便利店;开店距离逐渐小范围化,店与店的距离越来越近商品同质化严重,作为商业写字楼或小区周边很容易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几百米处就会有便利店的存在,这些小店依仗天然的人流和地理位置来开展自己的业务,销售的商品都是从当地的批发市场直接采购过来,靠赚取差额来获得商品利润,房租和人员是他们重要的组成成本。
其次,品牌连锁便利店;这些便利店多数来自日本或国内,(7-11、永辉、快客)他们不单单占据不错的地理位置而且店面平米数要大于夫妻便利店。商品的采购是由供应链后端直接供应,在采购成本和账期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善的选品、物流、退换货机制使得这些品牌连锁店能够有效的控制住边际成本,在商品组成上有30%是自营商品,也就是自己的品牌,传统便利店的单品利润在20%-30%之间,自营品牌的利润可达40%-50%。统一的流程化管理和服务更是夫妻便利店所不具备的条件。
在O2O盛行的今天这些品牌店采用了场景化营销,不再单纯的在短时间内跟用户只发生一次买卖关系的消费。而是打造多种场景促发消费动机,放置了休闲区域给用户提供交流说话的场所,把流动用户变为堂食用户,在商品品类中,不单单出售预包装食品,还有自营的午餐便当和休闲加工食品,甚至在营业时间上做到了24小时,以及夜间配送模式。
解决方案:
第一,从店面上改造;装修风格上要跟传统便利店区别开,如装修用暖色系装修风格和轻音乐来营造购物氛围。建立体验专区,体验专区专门是给用户休闲娱乐的地方可以进食、可以交流,店内布设无线网络供用户上网所需,体验区内要陈列商家促销商品免费供用户品尝,反馈产品意见,能进行现场买卖的一定要立刻产生付费行为。
第二,从商品本身角度来衡量;便利店的商品组成有两大块,一块是标品、一块是非标品。标品就是无论是从网络上还是线下竞品中都能买到的商品,这类商品品牌化已经形成,大家对商品本身品质和价格有了解,唯一促使购买的动机就是价格优惠送货方便。往往这样的商品本身没有太多的利润,在购物频次中算高频次商品。非标品就是没有标准化的个性自营商品,这类商品本身品牌性不强,走量模式不适合这类商品,这类商品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过硬而且需要店内运营人员的推广和销售。
第三,增加高利润即时配送商品;如生鲜、果蔬食品这类商品本身受到保鲜程度的影响,可以和这样的电商企业合作做线下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自提点,提供冷藏和保存服务,不但可以收一部分来自企业的费用也可以在用户取商品时带来其他商品的销售。如果处在居民区又有后端采购资源可以考虑某些生鲜商品自营品牌的销售。
第四,“抱大腿”;便利店能生存和增加收入来源还可以同专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商业公司合作,如快递公司。赚取代发包裹和代取包裹的服务费。这样就能通过这个方案吸引更多的用户到店,只要到店就能产生其他商品销售和服务。同大电商合作作为大型电商平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触角,直接伸向用户家庭,电商高性价比商品和线下销售价格同步发展。
第五,增加服务性消费节点;这个将是传统便利店转型的可行性动作,去跟社区服务的第三方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的场地。如美甲、按摩、洗衣、商品订购等服务来赚取服务费用和场地使用费用,为企业提供线下广告位进而使企业获得线下用户的入口。为服务类型企业做嫁衣,扩大自己的流量和消费数额。
第六,微信公众号和店员私人微信号的设立;O2O的核心不仅仅在于线上或线下对于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展示及体验,更重要的问题是把控支付的方式,从哪里支付就能从哪里获得流量入口,这点是一定要思考明白的,如果把支付环节放在微信公众号里,自然就是线下为线上引流或者线上的商品通过线上下单,线上支付。然后线下取货或送货,这样的一套O2O模式就建立起来了。抢占支付入口也是BTA的重中之重,有入口流量就能衍生出其他生态圈。公众号的意义是汇聚更多小区周边的人,使他们形成社群,在网络上形成自己圈子,将有共同价值观的人通过商品也好、通过活动也好将他们聚集在统一的社群里。这里可以交流探讨小区中发生的事、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以及邻里间的一些求助等信息。同时,用公众号去管理和服务周边人群,把公众号当成客服和呼叫系统是再好不过的功能。
一旦信任体系和流量建立起来,微信上的自营商城就会发挥作用,用户直接在微信上下单,由便利店配送,时效、便利、多样选择立刻就可以发挥作用。同时自营产品将是这个体系中重要利润的组成部分。便利店是物业同业主桥梁和纽带作用,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物业的公告信息,让业主了解离家时物业的通知状态。建立私人微信号去管理服务用户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利用朋友圈去呈现最近的活动和促销商品,微信本身就是基于熟人圈子去做的买卖交易,当有活动或新品促销的时候用户自然第一时间去响应这个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通知用户包裹到店信息,让客户感觉自己东西有人保管,增加安全感。
第七,社群的建立;近年来社交性电商在电商领域中是一个后起之秀,人们对信任、圈子、兴趣、安全的需求逐渐增加。便利店作为用户在固定场所出入最多的消费区域,应该将该区域的人群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去整合到一起,这样便于沟通管理服务和组织线下活动。社群作为离用户最近的互联网使用工具,可以短时间建立信任,拉近产品信息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这里也是第一手能够拿到用户关注点和需求点的直接渠道,也是意见的反馈中心。更是微信公众号中活动、内容传播分享的渠道。同时,线上社群也是为线下社群去服务,体验区的建立是为社群线下聚会开展小型沙龙服务的场所。这里更加有凝聚力、有参与感、有互动话题。只要将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群形成圈子,在圈子里去传播有价值的内容就能提高用户忠实程度,所以对商品销售和服务的时候就能迅速产生购买行为。
盈利模式:
经常性的听到好多人在说钱不好赚了,其实不是不好赚钱了,是经营者思考的方式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一味套用原来的经验去执行新事物的发展方向,传统企业用的都是体系和经验指引现行企业发展,属于资源型经营战略。而互联网企业更多的考虑点放在了用户需求的把控上,将个性化和差异化作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一部分。传统企业的思考方式注定同现代互联网商业逻辑不吻合,譬如商家为了抢占用户,用免费的形式来获取用户,这样的方式是不可取,其实免费也是收费的一种形式,只是这种暂时性的免费是要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用户,然后将用户进行付费管理而产生付费和利润。互联网有句经典的话叫“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它背后隐藏的逻辑无外乎就是告诉大家互联网企业本质的盈利不是靠商品本身盈利而是靠附加值和增值服务来提供差异化竞争来获取利润。
看一下怎么去盈利:
A. 将大众消费者转变为会员制消费者;会员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充值满多少钱送多少钱,比如充值500送50元。另一种是年会员制,只要用户在我们这里是会员就能享受所有商品及服务的相对优惠折扣。比如,年会员是188元,到店所有商品都是9折。设计这样的会员制是放弃商品本身的利润去靠发展会员费作为店面的盈利模式,这样的好处是一旦你锁定用户,用户就不会去你的竞争对手那里去购物。然后再配合节日活动“满减、优惠券、红包、积分、分享、礼包、折扣”等活动,提高用户到店频次及下单数量,短时间拉升运营各项指标。
B. 自有品牌的建立;自有品牌作为传统线下店面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替代标品利润的合理选择。未来将会靠品牌溢价来催生新行业的发展。比如在量级足够大的时候,将刚需标品贴牌生产做OEM。最能成为自有品牌发展的就是生鲜食品,因为生鲜这个行业本身就没有巨头性的企业,而且受到本身保鲜条件的限制,使得产地优势过于集中,非产地优势在运输和仓储环节受到瓶颈干预,所以价格水涨船高。如产地中的火龙果1元一斤,到了北方就5元一斤。这里面单从价格上就有一定区别,更不用说品牌溢价了,所以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小店来进行合理化解决的。自有化品牌将在便利店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C. 陈列展示费用;收取第三方商品陈列和展示的费用,为第三方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用户可以采取线上或线下自由付款方式。将便利店作为信息落地的入口,将异业信息通过店内外粘贴、展示的方式去收取一定的广告费和服务费。
2、中央仓库+闲散资源及时配送
在目标人群集中区域建立自己公司的配送仓储中心,这一方案是将面对面场景化营销置于商品销售的末端,将配送流程和快速响应进行全面释放,当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受到行业本身局限时,就要考虑思维的转变和建立自己营销渠道的改变策略。用降低库存商品快速批发销售商品的手法增加现金流的储备,靠商品量级的转化、统一配送和管理、品牌共享的方式去降低经营中边际成本,提高效益。将商业模式和软性管理提升到营运的战略层面,用轻资产和节约型的手段去建立仓储和及时配送来提高行业的竞争壁垒,价格因素不再是客户考虑的唯一标准。
大规模的采购或为供应商提供销售或仓储渠道,一方面可以压低采购成本费用对供应商选择和合作上占主导资源性地位,把控退换货时间和供应商给出的优惠福利活动,进而拉升组织商户或用户活动中自主品牌形象以及零售市场同质化商品销售份额。一方面采取双方合作共赢的方式做长账期,用免费仓储的方式去代销售商品获取利润,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商品进行结款结算。这些都是迎合供应商合作沉淀现金流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解决店面租金、人员费用、管理、采购、物流、服务等环节产生的相关费用成本。与此同时,配送响应速度成为这一模式的最大制约性。
解决方案:
A、以中央仓储为连接点,做B2B的延展。将采购商品针对零售商户进行批发配货销售,结合商户体系在平台上进行下单,为全国商户进行商品统一配送和下单服务(深圳做试点进行MVP试错)对于商户来说,采购优势在于价格优势、及时配送、帮助商户建立微信公众号、商品购买入口以及支付入口。通过LBS技术用户直接可以搜索离他最近的便利店进行网上下单配送。用电商“满减、优惠券、积分、红包、礼品、折扣等优惠方式去刺激购买动机。未来规划是通过社区电商和及时配送来切入社区O2O。
B、以中央仓储为商品配送平台,利用闲散人力资源进行周边一公里配送服务。团购这样的商业模式被誉为O2O商业模式中的鼻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团、饿了么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养成用户购买习惯的方式是通过补贴的方式去呈现,这样的平台如果不改变商业模式,单纯去靠补助或利用商品本身消费频次去获取用户成交购买是一定会死掉的,一直靠补助是永远见不到底的。作为第三方平台应该在中央厨房、统一的标准化商品、统一的服务流程管理、以及自己的配送团队上提高跟竞争对手的竞争壁垒。以中央仓储式为供货、生产、研发基地,招募闲散人力资源进行一公里的配送,也可以跟第三方的配送公司合作进行时效配送,如:达达、一号线、骑士等专门做配送的公司合作。销售渠道则是通过大型第三方平台(美团、饿了吗、口碑网等)以及地方性吃货社区及群落进行宣传。当消费者形成下单配送时,我们就有机会第一时间接触消费者,这时将我们自己的微信公众号、APP和优惠政策第一时间给予消费者并进行拉新动作,形成自己的生态圈。
通过商品交易环节,为商户和用户建立资金账户,平台化管理资金账户的提现时间,这样互联网金融的雏形就可以形成,平台针对商户和用户在一定时间里消费产生的金额以及交易商品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将统计的结果发给平台商家或用户,进而统计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商品使用的频次,针对新品的上线和推广可以更精准的传递到目标用户手中。
四、总结
无论是做互联网产品还是做传统店面经营,当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用户思维、产品思维、迭代思维、创新思维、极致思维,将我们设计的产品和经营思路精准的定位到用户之中,考虑好我们究竟服务哪些用户?用户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去获取用户?以及如何留住我们的用户?同时更要考虑我们本身项目同竞品的差异化和优势性,解决用户哪些痛点?这些痛点是真痛点还是伪痛点,价值本身的产生是靠商品还是靠商品溢价,用户满足的不单单是物质需求,更多要在精神需求上着手。
互联网五大核心要素:人、信息、内容、商品、服务。任何商业模式的落地和执行都是围绕这五点进行的,一个产品或是一个项目的好坏要处在社会发展的高速势头上,去用资源整合现有产业,把资源合理最大化配置。深度挖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过去价格主导商品销售过度到以品牌、品质、物流、售后服务为核心销售目标,再由质量目标过度到体验性消费和差异化经营的新消费模式。2016年是互联网深入传统企业落地的一年。传统企业+互联网才是大兴之道,这时+互联网作为工具才能更好的服务传统企业,未来所有行业都将是大数据的行业,都在数据化运营的道路上寻找新的商业思路,在探索企业长期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还需在路上寻找,以不变应万变。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透过现象洞察人性本质的企业。
(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Allen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