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餐饮化”“反超市化” “邻家业态” “社区商业的入口”
第一点:引入饮品系统,
一、对原来模式的便利店收银台进行“大手术”,将收银台改造成为一个能够销售现磨咖啡、奶茶、果汁等十多款饮品的酒水吧,并且设立了外卖窗口,消费者无需进店亦可购买饮料。
二、便利店仿照咖啡馆吧台的一整套体系,从装修、设备、菜单、背景板,以及员工操作规范都按照主流咖啡店模式来运作。这使得消费者如同置身咖啡馆,只不过这家“咖啡馆”还兼顾了便利店的购物功能。
三、所周知,饮品是利润极高的一个品类,而现场制作的饮料更是深受当下年轻消费者青睐,是故“鲜果时间”这样的饮品店开到哪火到哪儿。便利店引入饮品系统,一方面成为门店业绩提升开辟通道,另一方面成为黏住消费者的一大利器。
第二点:引入快餐店系统,
一、辟出门店一部分的面积设置就餐区。后厨可加工十余种种盖饭套餐,通过传菜窗口送到前厅,前厅设立一两位服务人员进行打理。
二、设立临时就餐区已经成为了不少国内便利店努力的方向之一,毕竟能让人坐下来吃东西也是提升购物体验的一种方式。至于免费的Wi-Fi、充电和杂志,则是更多体验的叠加。
三、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时间和手艺在家做饭,又有对流动摊贩食品卫生的担心,便利店随买随吃的鲜食已经成为了他们早午餐的一大选择。由于不少人进店买鲜食后也会顺带买其商品,日配食品也成了不少便利店用来吸引客流、提升彼此差异化和竞争力的最重要商品。
第三点:在品类上增加商品新鲜性和差异化,还不断引进“新玩意儿”,
一、加大了三明治、面包、蛋糕等日配食品引进;将办公室绿植作为单独品类引入便利店,照顾白领阶层对于改善办公室环境的需求;进口具有异国风情味道的罐头,堆满一面小墙的进口沙拉酱和柠檬汁等进口调味品,以及用来做沙拉、开袋即食、走在消费概念前线的冷鲜包装蔬菜。以及让人脑洞打开的进口生活用品等。这些很难在其他零售店买到的商品,利用独特的采购体系,增加了便利店的商品差异化和新鲜性——独家商品总能吸引到一批追求不同、喜爱尝鲜的消费者。
二、在电商冲击之下,唯有现场制作的非标准化商品才是实体店对抗电商的最后一道壁垒。“超市餐饮化”“反超市化”,这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新一代店也需要慢慢打磨,从设计和装修上,如何给消费者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管理上,便利店、饮品、快餐三大系统如何协调等。
第四点:咬住国际先进便利店,走重资产模式
一、购物环境。便利店门店装修、设备投入,特别是灯光配置,使得门店看上去要比国际先进便利店更加明亮,商品摆放更整齐,没有过高的货架,没有推销员,也没有漫长的排队。休息区比一般便利店更宽敞、服务设施更多。
二、顾客服务。便利店不仅出售商品,也提供各种服务,如银行服务、票务服务、收费服务、速递服务、快印和复印服务等。服务的多样化和便利性是便利店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重要特征,也是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所以便利店的服务多元化将得到长足发展。在员工销售服务上便利店店长考核与业绩不挂钩,考核店长的重点在于其执行力。总部设置了10项表格来对门店进行标准化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服务。
三、灵活定价。在用一个城市,国际先进便利店所有门店的价格都是统一的,但我们会针对不同商圈的竞争环境灵活定价。当然,这个价格决策在总部,门店只有执行权。商品价格会比普通便利店还要便宜上一些。虽然不及大卖场,但是能在少迷路少排队的情况下买到相对实惠的东西,
四、多样促销。每天都会针对一个单品展开促销。每两周都会有一期主题促销。
五、排他性服务。与相关企事业合作引进,自助取票购票机,公交充值机,银行提款机等终端机放置在门店进行便民服务。
六、重资产的模式来运作便利店。目前便利店分为两种,一种是快客为代表的轻资产模式;后者是7-11这样的重资产便利。两者的区别在于,轻资产模式讲究快速复制、力推加盟,门店投入较少;而重资产模式门店投入较高,此外在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上面也投入不菲。国内基本上投资到20万到30万便可开一家便利店,然而外资便利店差不多要100万。以微波炉为例,用于加热食品的微波炉是日本进口的,一台要6000多元。门店后厨用于做米饭的电饭锅也要上万元。重资产和轻资产到底有什么不同?五年前六年前在上海,可的、好的大概有四千家左右,今天看看上海的便利店里面谁是老大?全家!全家只用了800家店把我们5000家店的规模搅的一团糟,这就是轻资产和重资产的区别。
重资产的模式使得在选品上非常讲究。便利店大约有2000种常规商品,选品基于两点,首先是高毛利商品。所有的商品毛利率都在25%以上;二是能够与顾客进行感情沟通的商品,比如蛋糕、鲜花、绿植、异国特产等。
第五点:打造惠及居家生活的“邻家业态”
区别于一线城市国际便利店,根据本土消费习惯,在入口不远处陈列散装的蔬菜水果和冻肉,亦有整排货架的柴米油盐、厨房用品和速冻汤圆水饺的,让便利店同时有具有居家生活气息。也就是煮妇煮夫们出门下楼左拐五分钟就能买到东西的那种,而不只是开在街边、供人应急购物小店,因此生活用品也不能少。这样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时间特性,既吸引更看重性价比、重生活的主妇主夫大爷大妈,也能抓住忙碌并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上班族在校生。
第六点:做O2O时代“社区商业的入口”
一、连锁便利店因其门店布局密度高,贴近社区等诸多因素,其网点资源成为整合社区商业和服务的最佳入口。最早尝试嫁接这一网店资源的是快递企业,快递公司倾向于与便利店合作,将便利店发展成为其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基地。
二、而在O2O时代,便利店不仅仅成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基地,更是线下向线上输出流量的起点。京东是最早尝试利用这一价值电商企业,它与太原唐久的合作案例被视为电商结合实体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其后,苏宁云商、湖南步步高等实体零售商转战电商的企业也开始纷纷尝试线下线上的融合之路。
三、在便利店门店柜台上放两台平板电脑,消费者可以在上面自助下单。同时,依靠手机终端,在便利店的任何一个角落,消费者都可以对商品进行扫描,然后用手机支付。此外,除针对社区主妇主夫O2O订货上门送货服务外,并准备尝试针对写字楼办公的白领进行送餐服务。
总的来说,我们在选品和购物环境,比不少社区超市和本土便利店更有质量,后者依然像是扩大版的小卖部。在经营结构上有了大胆突破引进“饮品系统”“餐饮系统”为门店业绩提升开辟通道,也是黏住消费者的一大利器。但作为便利店,其竞争的关键在于根据消费者的喜好不断推出新品和自有产品,以及对单品的良好管控——想想全家和7-ELEVEn, 它们能在对消费记录进行分析后研发出消费者最爱吃的饭团,可以通过不同商品在货架的组合和陈列提高利润,也能根据每天的天气、商圈情况灵活地订货。这些都建立在店铺开出一定规模,能够做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如果只有单单几家或者十数家门店,这也只能算试水,还不足以和现有的便利店及社区超市竞争。
在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时我们只能尽情发挥单店的“效能”。消费者除了可以把便利店当做咖啡茶座、小食餐厅还可以把它当做银行、小百货店甚至电子产品卖场。消费者之所以会对便利店产生依赖,除了其能及时提供所需要的食物和用品的生活功能;还有就是很多在已开发和未开发便利的商务功能(包括银联消费、电影卡、网游点卡、即开彩票、鲜花代订、票务代售、EMS快递、电话卡充值、拉卡拉等。);以及未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功能。
欧文- 该帖于 2016/3/4 10:27: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