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实体商业难做,建筑设计更难做。
然而,建筑设计界的“奇葩”B.I.G完全像开了挂一样在接单!
实体商业都在砸钱玩互联网+,投入成本和成效不成正比。
然而B.I.G在利用一切资源,分文不花成为建筑设计圈的“网红”。
建筑进化论
设计师也是产品经理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过,产品是演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
互联网时代的底层代码是不确定性,企业最初的商业计划书通常都是错误的,你第一次商业计划书和你做出来的产品根本不是一回事。本来你要从A走到B,结果你走到了D,这才是互联网企业的真实状态,没有人能从A直接做到B。
现在实体商业竞争非常激烈,好的设计根本在于实用,用户(业主)的需求是什么?痛点是什么?
对于建筑的消费品市场,B.I.G有点像用产品设计思路做建筑,并非用常规的文脉、空间、材质等方面切入,而是从很小的一个场地问题、或者使用者的小需求、或者一个好玩的想法入手,层层剥笋,最终呈现产品。
极致简单
逼疯自己人的细节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过,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互联网善于给用户营造极致简单的氛围。
猎豹CEO傅盛说:“我们只是抓住了一个看上去极其微小的核心机会。那个微小的点,小到你根本就会忽略它。当哈尔滨同学做的一个小软件,在美国排行榜前三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个大机会。把全公司资源投入进去,做了一款极简单的清理软件。”
十几年来B.I.G把他的进化论发挥到了极致,细小的出发点,绝妙的逻辑,精美的小分析图,再加一个小LOGO,最后形成短视频,WOW!每个项目都是如此,B.I.G认为像傻逼一样坚持就会牛逼。
MVP方法论
小成本快速试错
房地产人喜欢把事儿往大里干,干了再说。
互联网圈最讲究MVP,即最小化可行产品,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边你怎么办,要先行动,通过行动获得一个数据,然后进行反思,获得认知。行动本身不是目的,它是手段,是为了获得认知。
房地产的高周转玩法和互联网圈的MVP逻辑不一样,危机感不够。
马化腾特别讲究精益创业,他是这么理解速度的,“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布好局,有些人习惯追求完美,尽善尽美才推出来。这些做法在今天没有太好的结果。”
B.I.G在项目初期,不放过任何可能性,勇于尝试看起来非常可笑的方向,图海战术,狂切模型,大量尝试,不停试错。整个过程是紧张而忙乱的,模型多到没地方走路,一墙全是图纸一起讨论,民主而重视每一个人的意见。
我们总是会提到匠心精神,但这并不代表前期无方向的时候,就开始重金挨个试遍。
互联网的玩法轻,房地产的玩法重。
自带推广效果
低调是错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说过一句话,“想做出好产品?先看你会不会刷爆朋友圈。”
互联网的营销经典案例,往往不是砸钱砸来的,而是自我炒作出来的。Uber进军建筑设计-千万级流量;神州与Uber撕逼—转化百万级下载量。
B.I.G创始人Bjarke Ingels就是自带营销属性的,每次汇报方案的视频,都是精心打造,极适合网上流传。
其实库哈斯、扎哈、B.I.G同门三人组都是极致互联网营销模式:产品极致化+推广娱乐化。
互联网有一个词叫社群经济学,产品是1,社群是0,社群能够把你的商业价值加上倍数来变现你的商业价值,基于产品和点建立连接,这个连接给你带来的回报远超产品本身。
雷军2012年说小米不是手机公司,也不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是品牌公司,是文化公司。手机是入口,用户才是资产。
B.I.G也同样遵循这条道路,这样的好处就是占领了圈子的舆论制高点。B.I.G成为建筑圈一个自带流量的大IP。
最后,你发现,B.I.G是一家分析图的公司,B.I.G是一家做模型的公司,B.I.G是一家做视频的公司,B.I.G是一家说相声的公司,B.I.G是一家做设计的公司,B.I.G最牛的还是一家做互联网的公司。
“网红经济”不容小觑。未来,每个商业项目都要成为一个IP。
注:内容转载来源: RET睿意德,部分内容和素材来自人人网、EEUD、 AssBook、互联网、景观周,文章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旨在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hengge520- 该帖于 2016/3/14 13:55: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