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慧交通领域在创业寒冬当中逆势火爆,在共享单车成为科技行业投资热捧的对象的当下,同属智慧交通领域的“互联网+停车”,有望成为下一个新的增长点。
“互联网+单车”之后的 “互联网+停车”
除了打车之外,共享汽车以及自驾出行都是城市中多样化的交通手段。已经有公司提供了租用汽车的服务,而随着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这类服务也会逐渐过渡到无固定停车位,对用车一族更加方便。
而对于城市中已经存在的有车一族而言,停车难的问题解决起来则要慢的多。市面上仅有少数找车位软件,但计费,缴费等过程,还跟十几年前没什么区别。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
近两年来,大量公司参与到“互联网+停车”的市场竞争,但到了今年中旬前后,绝大部分公司都退出了市场。究其原因,停车场资源的获取难、维护难,成为了这一产业的“护城河”。
“停车”是一项公认的硬工程。想要做好智慧停车,一定要掌握庞大的停车场资源,建成庞大的停车场网络,车主才能方便地找到周边的停车场,获得更好的停车体验。
10月中旬,智慧停车创始企业ETCP正式完成B轮巨额融资,融资额度为15.5亿元,这是智慧停车行业内曝出的最大实际融资额;与此同时,行业内另外几家从业企业也陆续爆出融资消息。
停车场资源的获取与改造成为从业者融资的一个主要用途。ETCP针对停车场推行“三免”政策,免费提供并安装整套软硬件设备、免费负责停车场后期的维修保养工作以及免费的后期升级。
ETCP CEO谭龙说,要想做好智慧停车,至少需要具备如下四个条件:领先的技术团队、庞大的线下资源、雄厚的资本基础以及服务为王的互联网思维。只有能做到这些,才可能把智慧停车真正的做久做好。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析被称为智慧停车行业“鼻祖”ETCP的发展历程,展望“互联网+停车”未来的走向。
核心指标:车场数量上决定行业壁垒
纵观国内的智慧停车行业发展,多数企业创建于2014--2015年,而作为智慧停车“元年”的2015年更成为整个行业的黄金之年,020模式的大热让“互联网+停车”的参赛者不断入场。
而作为国内智慧停车的创始企业,ETCP自2012年起便在行业内正式发力。目前合作停车场超过3000家,签约停车场超过5000家,覆盖大型商业综合体、写字楼、中高端社区、大型公共交通枢纽、机场等停车高发区域。ETCP的规模也成为国内全行业内的最大体量。
凭借其先发优势,ETCP在2015年和今年8月又获得了近20亿元的资本支持。其A、B轮融资额均创下行业记录。
据悉,在获得来自万达飞凡的B轮15.5亿元融资后,ETCP将拥有超过5000家优质停车场的线上运营权和数百家停车场线下经营管理权,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在行业内的绝对领先优势。预计未来2年左右,ETCP将实现超过一万家停车场覆盖和数千万车主用户,成为“全球最大车后入口”。
停车场景:从写字楼、学校到购物中心
ETCP的B轮融资由万达飞凡领投,同时ETCP宣布与万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从产品、研发与运营、商务合作、大数据共享以及线上线下联合推广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整合。
仅仅从投资方的名字,我们就能联想到这背后对使用场景的深度捆绑。自然,这也是投资方本身所想,也是他们期待媒体和业界进行的合理想象。ETCP将覆盖光顾万达旗下物业,以及与万达飞凡签约的其他合作伙伴商户的顾客。
展望万达能为智慧停车带来的使用场景,不难看出:在具有位居全国前列的资金储备和明显的金钱优势的基础下,主推的城市综合体形态的万达对有车一族的粘性将进一步增强。
“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时代,发展速度和体量是关键
回顾共享单车火爆的始末,在之前少人关注的问题,包括两家团队创始人的经历,融资扩张过程,商业模式,潜在隐患,都被放到聚光灯下一一审视。由此看来,在互联网停车也走入公众视野之后,更多背后的不同都可能成为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尽管近期几家智慧停车企业企业在ETCP获得巨额B轮融资之后紧接着公开了融资消息,但不难发现,其具体的融资金额都被弱化处理。
近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不同细分行业上演的兼并垄断故事。从优酷土豆,到58赶集,再到美团点评,以至最新的滴滴UBER都是如此。而在这一系列的兼并当中,行业老大都是以强势合并较小的对手,塑造该行业内的稳固格局的。在智慧交通领域,人们早就已经写好了摩拜和ofo两强合并的剧本,仅仅在谁作为业界老大合并对方这一点还存在悬念。
可以预见,“赢家通吃”的剧本将在“互联网+停车”领域再度上演。这一推理的背后,是商业规律对我们揭示的事实:不管同一细分行业的对手们各自打出什么特色招牌,假以时日,各家的商业模式都将会基本趋同,此时发展速度和体量就成为笑到最后的最大关键。
因此,做到第一而不是其次,对任何行业进入者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而在“互联网+停车”领域,ETCP不仅领先优势相当明显,而且正以更快的速度强势发力扩张。有理由相信,国内的智慧停车行业格局或将以ETCP胜出的形式更早迎来“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