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应该让社会得到它的回馈,这是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比如,按时足额纳税。”
最近,阿里巴巴集团披露2016年度纳税情况等七项数据,阿里集团及蚂蚁金服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平均每个工作日的纳税额已近1亿元。用马云自己的形容:“互联网转变了商业流通的方式。”所以阿里顺时应势,能在时代的转换中爆发。
而于此同时,在网络上爆发的,是“实体虚拟经济之争”的大讨论,一方面,是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格力当家人董明珠等在央视《对话》里对互联网充满鄙夷与偏见,另一面,则是马云为互联网的呼告“经济没有实体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坏企业之分。”
倒也可以理解,娃哈哈2014年以来销售额萎靡不振,格力眼见着老对手美的在天猫年销售破100亿,宗老和董阿姨难免有些愤懑,心中耿耿块垒,总需要发泄一下。但更可惜的是,他们选择站在时代的对立面,没有看到互联网的大势所趋,更没有海尔创始人张瑞敏的“风物长宜放眼量”——谨记“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从海尔高速运转和惯性中跳脱出来,寻求“互联网+”的解决的办法。
好在,对互联网“积累不足却渴望输出价值,阅历不够却急于传递思想”的企业家毕竟是少数,面对互联网大潮,更多人愿意摒弃陈旧的、迷信的常识,学习实践专业、科学的智识,拥抱互联网。他们明白“姿势不对,白白受累”的道理,渴望“水电煤”基础设施的支持,完成互联网时代的华丽转身。
这正是阿里这样互联网巨头应尽的社会责任,更是其互联网下半场的机会——构建互联网商业生态,为转型者们提供基础设施,打造“英雄联盟”,其实,马云真正的“大目标”恰是如此。
生态赋能
就像前谷歌CEO施密特总结公司发展的“三段论”:“第一阶段活下去,第二阶段赚够钱,第三阶段则是为前两个阶段的持续实现构建生态。”显然,阿里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从过去的“立身、立威、立格局”,到如今的“有品、有料、有赋能”。
不难理解,一方面,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用户的生活越发碎片化。PC时代的“入口第一”让位于“习惯至上”,“路径依赖”屈服于“场景优先”,一切都在走向“去中心化”,任何互联网巨头,都不可能像PC时代那样掌控市场,于他们而言,更明智的做法,就像《创新者的解答》所说,将“好的过头”能力开放出来,赋能产业小伙伴,建立生态的“英雄联盟”,由此组局,榕树成林,生生不息,避免潜在的颠覆。
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无数商业体也在尽可能的清空既有的价值观和参照系,尽可能按照互联网的新视野,来反思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只有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打破诸多低效率、盘根错杂的商业方式,进行改造重构,缩短用户和品牌的距离,商业玩家们才能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由滑行到起飞。
比如,阿里集团CEO张勇指明:电商,不再只是电商,而是“数字商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除了销售,产品的定义、制造、传播以及企业战略修正与强化,都应基于此。电商不仅是商品买卖的搬运工,还要做品牌发展的推进器。这就是数字商业时代的“新零售”。
于是,品牌不再被策划,而是更多被引爆。营销需要更多细分的标签,窄化成生活方式的共同体。设计与研发,在众筹、众包、众创中,摇曳成更多千姿百态。
有志于此的各类商业玩家,若对接阿里生态,不仅可以获得网店接入,有网联用户的基础,有互动的过程,更不乏分析的手段,再造品牌与营销,同时也可借助阿里的合作商资源,开拓设计、研发新渠道。此外,他们更能靠菜鸟协助物流,降低仓储配送的管理压力和资金耗费;借支付宝打通线上、线下支付,对接企业资源管理,便捷完成交易;靠阿里云计算构建IT管理系统,免于千百万元投资软硬件,却不及3成利用率……
由此,阿里“英雄联盟”的小伙伴有更高效率,享受更低成本,在互联网时代跋涉出泥沼,飞跃过沧桑,阿里的生态就能“时来天地皆同力”,创造出共生、共赢、共荣的新格局。
数据关键
当然,马云要实现这样的大目标,还少不了数据的赋能。如同互联网预言者凯文.凯利所说,这个时代,“一切的生意都是数据的生意”。一句话——马有千里之程,非骑行不能自往,企业有冲天之志,无数据不能腾达。阿里要链接商业伙伴,让生态繁荣昌盛,数据就是空气土壤、日月雨露,关键中的关键。
不难理解,如今互联网信息爆炸,物质极大丰富,买方对产品和服务,完成由“NEED(需求)”向“WANT(需要)”再向“VALUE(价值)”的三级跳,正在从“昨天你有就能卖”到“今天我需你就给”,再到“明天我爱我才买”不断变化,商业的洞察不单是解答客户“会选择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他们“为什么会选”。此时,商业玩家还在依靠经验主观判断,只会被“牛鞭效应”之类的传统“顽疾”活活拖死。
所以说,对任何企业而言,不是产品为王,也不是渠道为王,而是“数据为王”,只有依靠数据“比特化”的改造,商家才能突破横亘于自己和用户之间的那堵“墙”,变得无比犀利。
而这正是阿里系擅长的,因为涉及大量的商业交易,技术支持,阿里拥有庞大的数据量,丰富的数据维度,而且实时更新丰富,同时,阿里不乏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析工具与模型,对于接入其生态的小伙伴,可以提供精准的用户画像展示,包括人口属性、地域分布、媒体接触、兴趣爱好、生活形态等多个方面,甚至还可以根据人群的喜好进行分析。加上相关合作商的助推,可实现数据的细化、筛选和分析,展现消费趋势,充分预测商机,为商家伙伴的的决策行为提供前瞻能力与数据支撑。
例如,这雾霾天里,有了阿里的数据赋能,用户最关心的品牌与产品是什么,他们能接受的价格区间是怎样,相关区域的物流状况怎样……商家都可以精准预测、提前布局,不只将“客户就是上帝”挂在嘴上、贴在墙上,更能拿出手段,做出响应,成就“有温度”的商业,也让商业的回归商业——玩出天马流星拳的味道:出超华丽,效果显著。
无疑,阿里多年积淀,数据的原力觉醒,成为一切商业的基石,这样“好的过分”的商业能力输出,必然让更多小伙伴在神奇而快速、血腥而惨烈的竞争中找到优势,从而更心悦诚服地在阿里生态中繁衍、发展。如此,阿里的生态更有活力,业务不断壮大,数据更加丰富,又可以反哺业务,循环往复下来,便成就阿里生态的“马太效应”,好者更好。
这才是如今互联网巨头们“创新不颠覆,合作不替代”的王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如同《双城计》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每次时代转换的十字路口,总有传统咖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错失发展机遇,泯灭消亡;也总有另一些踏准时代节拍的玩家,建立了稳固商业生态,一直生机勃勃。无它,功夫,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只有胜利者,才能享受和平。
————————————
作者:小郝子,9年传媒经历,前商业杂志资深记者,一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喵……互联网的幸福就在这里